杨大春
-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刑事审判制度的革新——以姚荣泽案为例被引量:4
- 2001年
- 姚荣泽案是指 1912年民国政府在上海审理前清山阳知县姚荣泽惨杀辛亥革命志士的刑事案件。在孙中山的支持和伍廷芳的努力下 ,该案的审理贯彻了司法独立、公开审判、程序公正、无罪推定等法律原则 ,遵循了英国式刑事审判程序 ,实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控辩式审判 ,对中国刑事审判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 ,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 杨大春
- 关键词:辛亥革命时期伍廷芳司法审判程序公正控辩式刑事审判制度
- 略论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教会政策的两种影响被引量:3
- 1999年
-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基督教会的特殊关系,因此它对清政府的教会政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1861年的辛酉政变为界,至少可分为前后两种。(一)第一种:1861年辛酉政变以前,清政府因太平天国运动而增加了对教会的猜疑和防范,政教关系更加紧张。19世纪...
- 杨大春
- 关键词:清政府太平天国运动辛酉政变政教关系太平天国战争外国传教士
-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会学校政策述论被引量:12
- 1999年
-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私立学校双轨并行的教育体制,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制定了较为完备的私立学校政策。这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次飞跃,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大事。教会学校是旧中国私立学校的大端。探析南京国民政府关于教会学校的各类政策,就基本勾勒出了该政府对私立学校的总体政策,以及它对基督教会的部分政策。
- 杨大春
-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教会私立条例
- 20世纪初年中国天主教和耶稣教的教民冲突
- 1998年
- 一、冲突表现的特点自1807年伦敦宣教会马礼逊牧师来华后,耶稣教就同天主教一起向中国传教。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两教各自独立传教,互不干涉,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教派冲突。但在1903—1909年的几年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主教和耶稣教的教会势力也有过明显的不和,甚至由冲突而群起殴斗,酿成流血事件,时有所闻。
- 王国平杨大春
- 关键词:中国天主教马礼逊外国传教士
- 张之洞与苏州租界的开辟被引量:3
- 2003年
- 中日甲午战争后 ,日本和清政府从苏州开始新设租界的谈判 ,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是中方的主要领导。他在中国已败的大局下 ,坚持取益防损的原则 ,组织谈判班子 ,就苏州租界界址、运行方式、章程签订等问题同日方据理力争 ,力挽国权 。
- 杨大春
- 关键词:张之洞租界
- 晚清政府与罗马教廷的外交历程被引量:7
- 2001年
- 1881-1892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官员,一致主张联络罗马教廷,废除法国保教权,稳定中国基督教局势。总理衙门采纳这种主张,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却由于法国政府的干扰而未能成功。1892年后,清政府官员对联络罗马教廷的主张发生分化。陈其璋等人建议继续实践,而薛福成等人则认为不能将解决中国教案问题的希望寄托于罗马教廷,主张另辟蹊径。总理衙门的意见与薛福成等人相似,自1896年后放弃与罗马教廷建交通使的计划。1902-1906年,吕海寰等官员发起建议联络罗马教廷的新高潮,但清政府未予采纳。
- 杨大春
- 关键词:晚清政府罗马教廷
- 晚清政府关于外国教会在华持有武装政策述论
- 2003年
- 关于外国教会在华持有武装问题 ,晚清政府实行的是有限禁止政策。这种政策由不同层次的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构成。造成这种政策的表面原因是《大清律例》自身的法律弹性和近代中外大局下的政教互动关系 ,根本原因还是晚清时期国力孱弱 ,政府无能。实施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控制、维持中外相安、借用先进技术三个方面。该政策从 1 85 3年起步 ,至 1 90 8年成形 ,实施到 1 91 2年清政府灭亡结束。其中 ,以 1 90 1年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两阶段相比较 ,政策呈现出类型由简单而丰富、内容由粗疏而详明、执行由松弛而严格的三大特征。
- 杨大春
- 关键词:晚清教会武装
- 20世纪初年中国天主教和耶稣教的教民冲突
- <正>一、冲突表现的特点自1807年伦敦宣教会马礼逊牧师来华后,耶稣教就同天主教一起向中国传教。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两教各自独立传教,互不干涉,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教派冲突。但在1903—1909年的几年中,长江中下游地...
- 王国平杨大春
- 文献传递
- 晚清天主教会与耶稣教会的冲突被引量:6
- 2003年
- 18 91— 1911年间 ,中国天主教会与耶稣教会的矛盾激化 ,屡屡发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天主、耶稣教派冲突。目前主要史籍中有案可查的这类冲突共有 42起 ,经分析归纳其有五大特点 ,七种原因。中国政府对教派冲突问题非常重视 ,对它的处理不同于对其他教案 。
- 杨大春
- 关键词:晚清时期清政府天主教会教派冲突
- 论日本佛教的清国开教与中国社会的抵制被引量:3
- 2001年
-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日本的佛教清国开教实质上是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日本政府曾欲迫使清政府给予日教在华合法传教权 ,但遭到中国社会的广泛抵制 ,终未得逞。中国社会抵制日教的斗争 ,是清末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之一。
- 杨大春
- 关键词:晚清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