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劲松
-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膝关节疾患的关节镜诊断和微创治疗
- 仲文军王恒鲁成阮子平杨劲松李斌周嵬薛天乐侯德胜刘磊聂军
- 该项目针对传统的膝关节切开手术往往要切开关节囊,破坏关节正常的一些组织结构,即在治疗膝关节损伤的同时又“自然地”附带了新的损伤,有时治疗所造成的创伤要大于关节原有的损伤等问题,采用关节镜技术,开创了对膝关节诊治的新概念、...
- 关键词:
-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诊断微创治疗
-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胫腓骨骨折使用钢板内固定后,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 12例皮瓣术后均无明显肿胀、淤血现象。其中10例成活,2例出现远端边缘表皮坏死,换药后愈合。随访0.5~3年,皮瓣外形,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可采用一期坚强固定联合皮瓣转移修复。
- 李斌杨劲松仲文军刘磊鲁成王恒丁志伟
- 关键词: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软组织缺损胫腓骨骨折开放性
- 改进后的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及胫骨骨折
- 鲁成王恒仲文军杨劲松阮子平李斌薛天乐侯德胜周嵬刘磊欧阳石林聂军吉良臣
- 该项目采用改进后的PEN内固定治疗49例股骨、胫骨骨折患者,无一例出现远端锁钉锁入困难且有13例下端骨折(距离关节间隙约6cm-12cm);采用原来的PEN治疗股骨及胫骨骨折26例,出现远端锁钉锁入困难11例。改进后的P...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折治疗带锁髓内钉治疗
- 膝关节疾患的关节镜诊断和微创治疗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检查和微创治疗各种膝关节疾患,分析132例膝关节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应用关节镜进行膝关节镜检和根据镜检情况作相应治疗。关节镜技术可以正确评估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范围,合理选择损伤半月板缝合、部分切除等术式,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采用刨削清理增生肥厚的炎性滑膜组织,修平退变剥脱的软骨创面,游离体摘除,去除不稳定骨赘,半月板修整或成型,软骨下钻孔等方法治疗骨关节炎。应用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和微型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等。结果随访6月~5年,平均(20±2)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90分。结论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关节镜对膝关节内疾患的诊断直观、明确,镜视下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
- 仲文军王恒阮子平鲁成杨劲松李斌侯德胜
-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手术微创治疗
- 体位复位结合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20例,并与开放手术相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结合直视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中透视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侯德胜王恒仲文军鲁成杨劲松阮子平刘磊李斌薛天乐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体位复位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
- 肱骨旋入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肱骨旋入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有限切开复位肱骨旋入钉固定治疗3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肱骨旋入钉内固定技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 刘磊王恒鲁成仲文军杨劲松薛天乐侯德胜
- 关键词:肱骨骨折旋入钉
- 小切口及前方关节囊切开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及前方关节囊切开、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2004年2月-2010年5月以来,我科采用髋外侧小切口及前方关节囊切开、DHS内固定治疗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切口长度平均约4.8cm,术中使用C-臂X光机透视辅助指导。结果 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32例随访至骨折愈合后内固定取出),时间8~34个月,期间无一例出现骨不愈合、髋内翻、内固定物断裂等相关并发症。按髋关节功能评定:优3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7.2%。结论术中使用髋外侧小切口及前方关节囊切开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术中内固定牢固,创伤小,出血少,解除了关节囊内压力,减少了术后疼痛,可以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快。
- 鲁成王恒仲文军杨劲松阮子平李斌刘磊
- 关键词:小切口关节囊DHS股骨转子间骨折
- 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8例有脊髓损伤症状者同时行椎管减压及横突间植骨;无脊髓损伤症状的28例中,9例继发性椎管狭窄者行椎管减压及横突间植骨,19例仅行椎板间植骨而未行椎管减压。结果3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0~3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5例恢复至B级1例、C级2例、D级1例、1例无恢复;B级7例恢复至C级2例、D级3例、E级2例;C级10例恢复至D级2例、E级5例、3例无恢复;D级6例恢复至E级5例、1例无恢复;E级8例仍为E级。恢复椎体高度达90%,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脊髓损伤改善率达100%。结论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解除脊髓压迫症状,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等优点,疗效满意。
- 鲁成王恒仲文军杨劲松薛天乐周嵬
- 关键词:脊柱骨折AF内固定系统
- 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1年3月期间,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平均年龄为56.3岁(36~74岁),均表现为下腰痛或下肢痛,其中27例有间歇性跛行。14例患者合并腰椎不稳,8例合并椎间盘突出。所有患者均行自体髂骨的后外侧融合和椎管减压治疗,其中23例行经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了4.3年,根据改良Brodsky标准示,临床优良率为83.3%,28例经影像学评估示融合成功(93.3%)。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下腰痛。结论自体髂骨后外侧融合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适于明显的下腰痛、腰椎不稳、术中关节突切除过多和相对年轻、喜爱运动的患者,后外侧融合一般情况下不宜超过二个椎体节段。
- 杨劲松陈志毅谭俊铭
- 关键词:椎管狭窄脊柱不稳
- 小切口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盆骨折
- 目的:探讨腹股沟小切口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经验及其应用价值。<br> 方法:腹股沟小切口潜行剥离并复位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然后辅助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两侧髂骨固定治疗21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
- 鲁成侯德胜欧阳石林吴泉王恒仲文军杨劲松吉良臣阮子平李斌刘磊薛天乐
-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骨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