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凡力
-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 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蝙蝠病毒多样性
- 何彪杨凡力涂长春
- 蝙蝠病毒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 蝙蝠是重要的病毒宿主,能携带多种人兽共患病毒,如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SARS样病毒等;同时蝙蝠的特殊生理特性,如飞翔、寿命长、群居等,使得蝙蝠能将这些病毒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为了有效地监控蝙蝠病毒在我国和缅甸之间的跨境...
- 何彪杨凡力涂长春
- 中国蝙蝠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
- 随着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和SARS冠状病毒等这些烈性传染性病毒发现是由蝙蝠携带并传播以后,蝙蝠携带的病毒就成为研究的热点。本实验自2008年,从国内不同地方采集了涵盖7种共509只蝙蝠。将蝙蝠肠道和肺脏组织混合后进行病毒...
- 何彪杨凡力涂长春
- 文献传递
-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SV40LT抗原永生化蝙蝠胎儿肾细胞
- 张思春杜林峰余乐杨凡力涂长春
- 中国部分地区蝙蝠携带病毒的宏基因组学分析被引量:15
- 2013年
- 蝙蝠携带有60多种病毒,其中许多对人有高度致病性。为了解中国蝙蝠携带病毒的自然本底、蝙蝠病毒的多样性和挖掘潜在的病毒病原,通过基于Solexa高通量测序的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对从吉林、云南、湖南采集的蝙蝠组织进行病毒组学研究,获得了11 644 232条读长(Reads),并拼接出44 872条重叠序列(Contig)。通过核酸序列注释发现,其中8.2%(4 002/44 872)的重叠序列与病毒相关,能进一步注释到36个病毒科,包括19种脊椎动物病毒、6种植物病毒、4种昆虫病毒和4种噬菌体。通过对重叠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多序列比对显示,被注释为细小病毒、腺联病毒、博卡病毒、腺病毒、小双节RNA病毒等的重叠序列与已知病毒相似,部分序列却又呈现出明显的序列差异。通过对腺病毒和博卡病毒进一步的PCR扩增证实了此研究方法可靠。旨在了解我国蝙蝠携带病毒组的构成,对建立高效的野生动物源人兽共患病的监测方法提供参考。
- 杨凡力王意银郑文成何彪江廷磊李莹莹夏乐乐冯烨范泉水涂长春
- 关键词:蝙蝠高通量测序
- 中缅边境地区蝙蝠新型病毒的检测与鉴定
- 蝙蝠为仅次于啮齿类动物的第二大哺乳动物群体,是许多人兽共患病病毒的自然宿主。目前发现蝙蝠携带的病毒已超过60种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其中包括引起人严重疾病的人兽共患病病毒包括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狂...
- 杨凡力
- 关键词:蝙蝠高通量测序轮状病毒
- 文献传递
- 蝙蝠轮状病毒分离与鉴定
- 蝙蝠因能携带和传播多种人兽共患病毒,在病原生态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我国蝙蝠携带病毒情况,本研究对采自云南省不同种类蝙蝠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了轮状病毒序列。通过泛轮状病毒RT-PCR方法,检测到两份阳性蝙蝠肠...
- 夏乐乐何彪杨凡力徐琳涂长春
- 关键词:蝙蝠轮状病毒
- 文献传递
- SV40 LT抗原介导的蝙蝠胎儿肾细胞永生化被引量:1
- 2014年
- 蝙蝠是许多新发人兽共患病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由于缺乏蝙蝠细胞系,只能利用其他哺乳动物细胞系来分离蝙蝠病毒,因此成功分离的几率较低。为建立稳定的蝙蝠细胞系,本研究利用胰酶消化法培养东亚水鼠耳蝠(Myotis petax)的胎儿原代肾细胞。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导法将SV40 LT抗原基因转导入蝙蝠胎儿原代肾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LT基因整合和表达的阳性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培养。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转导的细胞中有SV40 LT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转导细胞在软琼脂中培养不能够形成克隆,表明其未发生癌性转化。对第33代的转导细胞进行单细胞克隆,获得了3个衍生的细胞系,其中Mp-Ki03细胞系已培养至第60代。病毒感染试验表明蝙蝠西江病毒和蝙蝠轮状病毒均可以感染该转导细胞系。本研究通过SV40 LT抗原建立了永生化的蝙蝠胎儿肾细胞系,并且该细胞系对蝙蝠病毒易感,对分离与鉴定蝙蝠病毒以及研究病毒感染蝙蝠细胞的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 张思春杨凡力余乐何彪涂长春
- 关键词:蝙蝠肾细胞SV40永生化
- 蝙蝠轮状病毒分离与鉴定
- 蝙蝠因能携带和传播多种人兽共患病毒,在病原生态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我国蝙蝠携带病毒情况,本研究对采自云南省不同种类蝙蝠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了轮状病毒序列.通过泛轮状病毒RT-PCR方法,检测到两份阳性蝙蝠肠...
- 夏乐乐何彪杨凡力徐琳涂长春
- 关键词:人兽共患病轮状病毒细胞分离基因鉴定
- 文献传递
- 茎环法RT-qPCR定量检测细胞抗猪瘟病毒siRNA的表达被引量:3
- 2012年
- RNAi(RNA interference)已成为特异抗病毒治疗研究的热点,但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的定量检测仍是评价RNAi抗病毒效果的瓶颈。为了检测抗CSFV特异siRNA分子(siN1和siN2)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设计并以交叉组合方法筛选了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的siRNA特异茎环引物(SLP-N1-6和SLP-N2-8),成功地建立了最优的siN1和siN2的茎环法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能检测出102至108个拷贝的siRNA,至少可达7个数量级的检测范围,平行性好(Rsq=0.999),扩增效率高(Eff.=98.2%)。茎环法RT-qPCR能准确地定量检测抗CSFV的PK-15细胞克隆的siN1/siN2表达水平,可结合常规的检测病毒水平的间接免疫荧光和TCID50等技术定量评价RNAi抗CSFV的有效性,为未来抗猪瘟转基因猪的抗病毒效果评价提供了先进的检测技术。
- 刘帅李江南袁婷杨凡力逄大欣涂长春
- 关键词:实时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