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亚丽

作品数:28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蜜蜂
  • 15篇中华蜜蜂
  • 10篇基因
  • 9篇克隆
  • 8篇基因克隆
  • 7篇生物信息
  • 7篇生物信息学
  • 5篇意大利蜜蜂
  • 5篇生物信息学分...
  • 5篇气味结合蛋白
  • 5篇蜡螟
  • 5篇大蜡螟
  • 3篇动物
  • 3篇动物生产
  • 3篇气味受体
  • 3篇差异表达分析
  • 3篇触角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嗅觉

机构

  • 28篇山西农业大学
  • 8篇云南省农业科...
  • 5篇山西省农业科...
  • 3篇吉林省养蜂科...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28篇杜亚丽
  • 19篇姜玉锁
  • 17篇赵慧婷
  • 8篇杨爽
  • 7篇郭丽娜
  • 6篇马卫华
  • 6篇徐凯
  • 6篇潘建芳
  • 6篇王树杰
  • 3篇刘玉玲
  • 3篇姚晓磊
  • 3篇孟娇
  • 3篇刘位芬
  • 3篇刘雪雪
  • 2篇牛庆生
  • 2篇梁铖
  • 2篇苗春辉
  • 2篇杨珊珊
  • 2篇石磊
  • 2篇苏文婷

传媒

  • 6篇环境昆虫学报
  • 4篇昆虫学报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当代畜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蜜蜂杂志
  • 2篇中国蜂业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饲料工业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AcerOr167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本研究通过RT-PCR获得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Or167的cDNA序列,并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结构特征进行预测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Acer Or167 m RNA在工蜂羽化后不同发育阶段(1、5、10、15、20、25和30日龄)和不同组织(触角、头、胸、腹、足、翅)中的相对表达量。克隆获得中华蜜蜂Or167的c DNA序列,命名为Acer Or167(Gen Bank登录号为KF239369),其全长1311 bp,编码436个氨基酸,预测有5个跨膜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er Or167与西方蜜蜂Amel Or167的一致性最高,达94%,而与毕氏粗角蚁Cbir Or4-like的一致性最低,为49%;荧光定量结果显示,Acer Or167 m RNA在成蜂不同发育期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各个组织(P<0.01),在头、胸、腹、足、翅中有少量表达;从触角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来看,1日龄表达量最低,5日龄表达量显著升高,20日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它各日龄(P<0.01)。推测Acer Or167可能在中华蜜蜂的嗅觉识别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中华蜜蜂外出采集,识别花香气味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蜜蜂传统气味受体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杜亚丽潘建芳王树杰杨爽赵慧婷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基因克隆荧光定量表达谱
中华蜜蜂气味结合蛋白AcerOBP7的表达及结合特性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是我国本土蜂种,也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和经济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OBP)是蜜蜂嗅觉感知中的关键蛋白。在前人对中蜂AcerOBP7基因序列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对其表达特性及与气味物质的结合能力进行探究,为揭示气味结合蛋白在中蜂嗅觉系统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qRT-PCR检测AcerOBP7在工蜂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AcerOBP7融合蛋白,使用Ni-NTA柱进行蛋白纯化;采用荧光竞争结合法,以1-NPN(N-phenyl-1-naphthylamine)为荧光探针,测定AcerOBP7与信息素及植物挥发物的结合能力;设计并合成dsAcerOBP7,采用饲喂法对该基因进行沉默,通过qRT-PCR测定沉默效率;结合RNAi,利用EAG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干扰组中蜜蜂触角对待测物质反应值的差异。【结果】qRT-PCR结果显示,AcerOBP7 mRNA在工蜂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且在2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低。成功构建了pET28a/AcerOBP7表达载体,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高纯度的重组蛋白。与37种配体分子的荧光竞争结合试验表明,AcerOBP7与9-ODA、1-壬醇结合能力最强,Ki值均为1.85μmol·L^(-1),其次与(+)-柠檬烯、1-辛烯-3-醇、芳樟醇、反式肉桂酸乙酯、桉树脑、(+)-3-蒈烯及壬醛有较强的结合活性,Ki值分别为1.87、2.66、2.72、3.05、3.88、4.14和4.40μmol·L^(-1),与所选择的幼虫信息素均无结合能力。使用饲喂dsRNA的方法成功干扰了AcerOBP7的表达,干扰效率最高可达70.63%。干扰后的EAG试验表明,中蜂触角对所测气味物质的反应强度均有所下降,其中1-辛烯-3-醇、壬醛、桉树脑和9-ODA的EAG相对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AcerOBP7在中蜂采集蜂触角中高表达,重组蛋白能与多种气味分子结合,表明AcerOBP7是一种广谱型结合�
赵慧婷彭竹姜玉锁赵淑果黄丽杜亚丽郭丽娜
关键词:中华蜜蜂气味结合蛋白蛋白纯化
大蜡螟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为明确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触角外部形态及其感器的种类与分布,取刚羽化的大蜡螟雌、雄成虫各3头,用镊子取其完整触角,样品脱水处理后,利用扫描电镜对大蜡螟雌、雄成虫触角形态及感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大蜡螟成虫触角呈线状,触角感器共有7种,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大蜡螟雌、雄成虫之间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规律相似。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大蜡螟的化学感受系统,揭示其嗅觉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杨爽刘位芬赵慧婷杜亚丽潘建芳王树杰郭丽娜徐凯姜玉锁
关键词:大蜡螟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中华蜜蜂气味受体AcerOR57的表达及定位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为研究中华蜜蜂气味受体AcerOR57的表达及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气味受体AcerOR57 mRNA及蛋白在1日龄工蜂和雄蜂、采集蜂及性成熟雄蜂各部位(触角、头、胸、腹和足)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该基因受体蛋白在中华蜜蜂触角中的表达定位。结果表明:AcerOR57转录本在1日龄工蜂和采集蜂,1日龄雄蜂和性成熟雄蜂各部位均有表达,但表达程度不一:在1日龄工蜂、采集蜂的触角和1日龄雄蜂、性成熟雄蜂的头部中高丰度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其它部位(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cerOR57受体蛋白在1日龄工蜂和采集蜂触角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它部位,这与荧光定量PCR结果相一致;但该蛋白在1日龄雄蜂和性成熟雄蜂的触角和头部表达均不明显,与mRNA水平表达结果相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cerOR57在工蜂和雄蜂触角的毛形感器、板形感器和锥形感器中表达。在1日龄工蜂和性成熟雄蜂中,毛形感器所占的比例大于板形感器,说明其主要在毛形感器中表达;在1日龄雄蜂和采集蜂中,板形感器的表达量比毛形感器表达量多,说明其主要在板形感器中表达;除采集蜂外,其它样本中均发现少量锥形感器的表达。推测AcerOR57可能在探测外界气味分子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气味受体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冯宇佳杜亚丽赵慧婷马卫华李新宇龙登隆王春梅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蛋白定位蛋白表达MRNA表达
中华蜜蜂嗅觉受体基因AcerOR14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克隆鉴定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嗅觉受体基因AcerOR141,并对其全长序列和表达谱进行分析,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扩增和基因克隆技术获得中华蜜蜂嗅觉受体基因AcerOR141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预测、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利用q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1、5、10、15、20、25和30日龄工蜂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cerOR141 cDNA全长为1 659 bp,ORF序列长度为1 299 bp,编码432个氨基酸,有7个跨膜结构且N端位于胞内,无信号肽,第184~421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昆虫嗅觉受体7tm-6 superfamily的保守结构域。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AcerOR141与西方蜜蜂AmelOR141的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erOR141 mRNA在工蜂触角和头部的表达较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胸、腹、足和翅膀中仅有微量的表达。[结论]克隆获得AcerOR141的全长cDNA序列,其编码产物具有昆虫嗅觉受体的典型结构特征;明确了该基因在中华蜜蜂成蜂触角和头部中有较高的表达,推测其表达产物为普通嗅觉受体蛋白,可能参与挥发性气味分子的识别过程。
杜亚丽徐凯龙登隆李新宇王春梅兰俊赵慧婷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华蜜蜂Malvolio基因Acmvl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本研究克隆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Malvolio(Mvl)基因的c DNA序列,分析了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mRNA在内勤蜂、采蜜蜂和采粉蜂各部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期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中华蜜蜂内勤蜂头部组织中扩增和克隆获得Acmvl的全长序列,并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Acmvl蛋白的结构特征;采用Real-time PCR对中华蜜蜂Acmvl在内勤蜂、采蜜蜂和采粉蜂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Acmvl基因c DNA全长为2 130 bp(Gen Bank登录号:KP662686),编码587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65.86 k D,等电点为6.03,无信号肽,存在11个跨膜结构域、9个糖基化位点和14个潜在磷酸化位点;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mvl与其他膜翅目昆虫Malvolio聚为一支,与小鼠Mus musculus和人Homo sapiens Nramp家族的Nramp2聚为另一大分支,且与小鼠、水稻Oryza sativa、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Nramp家族同源体在跨膜区、跨膜区带电残基及转运蛋白特征结构域上有很高的保守性,尤其是与Nramp2。Acmvl基因在中华蜜蜂各部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高表达于内勤蜂的胸部及采蜜蜂和采粉蜂的腹部和足部,提示该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采集行为。【结论】Acmvl属于Nramp基因家族,可能为Nramp2的同源基因,该基因影响采集行为可能与转运Cu2+,Mn2+和Fe2+(尤其是Fe2+)有关。
孟娇马卫华赵慧婷邵有全田嵩浩杨珊珊王树杰杜亚丽潘建芳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基因克隆
中华蜜蜂离子型受体AcerIR76b、AcerIR75f.1生物信息学和差异表达分析
2020年
【目的】从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触角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获得中华蜜蜂离子型受体IR76b、IR75f.1的基因序列,对其进行蛋白结构预测和表达谱分析,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采用qRT-PCR技术对AcerIR76b、AcerIR75f.1在中蜂1日龄工蜂和采集蜂、1日龄雄蜂和性成熟雄蜂各部位(触角、头、胸、腹和足)中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获得了AcerIR76b、AcerIR75f.1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全长分别为1635 bp和1686 bp,分别编码545、562个氨基酸。预测AcerIR76b分子量为63.09 ku,AcerIR75f.1分子量为62.28 ku,它们均具有3个跨膜结构。qRT-PCR结果显示,AcerIR76b在1日龄工蜂和采集蜂、1日龄雄蜂和性成熟雄蜂的各部位中均有表达,但在触角中的表达量极显著的高于其它部位(P<0.01);AcerIR75f.1在1日龄工蜂和采集蜂中,均在触角中高表达,而在1日龄雄蜂和性成熟雄蜂中,均在足部高表达。【结论】AcerIR76b和AcerIR75f.1的编码产物均具有昆虫离子型受体的典型结构特征,2个离子型受体在中华蜜蜂工蜂和雄蜂各个部位均有表达,推测其不仅参与气味分子的识别过程,在味觉感知中也同样发挥着一定作用。
冯宇佳杜亚丽赵慧婷马卫华刘晋佳马秀梅张宇昊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生物信息学分析MRNA表达
中华蜜蜂foraging基因Acfor的克隆与发育差异表达
2017年
[目的]本研究克隆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 foraging(Acfor)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和基因表达分析,为研究该基因参与蜜蜂劳动分工的分子机理及蜜蜂采集行为调控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和克隆获得Acfor的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蛋白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采用qRT-PCR对Acfor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环鸟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PKG)活性采用比色法检测。[结果]Acfor cDNA全长为3 029 bp(GenBank登录号为,KP662686.1),ORF序列长度为2169 bp,编码722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81.80 ku,理论等电点(PI)5.50,为酸性、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存在2个糖基化位点和38个潜在磷酸化位点,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二级结构中,有卷曲环、α-螺旋和伸展链3种结构,三者比例分别为57.06%、28.12%和14.82%;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for和其它膜翅目for组成了一个大的分支,分支由7个亚支构成,Acfor与Amfor分子距离最近。不同日龄工蜂Acfor mRNA的表达和PKG活性的趋势一致,1~30日龄均有表达和PKG活性,1~10日龄表达量和活性下降,10日龄后开始上升,25日龄表达量和活性最高,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可见,Acfor基因表达和PKG活性水平影响中华蜜蜂与日龄有关的采集行为。
马卫华邵有全赵慧婷孟娇田嵩浩杜亚丽姜玉锁
关键词:中华蜜蜂FORAGING基因克隆
温度对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个体主要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为了探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个体耐寒性差异的生理机制。【方法】本试验分别对20日龄的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工蜂进行0、10、25℃持续4 h的温度处理,随后测定不同温度处理后两蜂种体内葡萄糖、甘油和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低温状态下中华蜜蜂体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意大利蜜蜂在0℃组显著下降却在10℃组显著上升;中华蜜蜂体内甘油在低温环境下显著积累,意大利蜜蜂体内甘油水平在10℃时显著的上调却在0℃组无显著变化;中华蜜蜂体内17种氨基酸在各温度处理间显著变化,且多数的氨基酸含量表现出10℃组降低而0℃组积累的趋势,意大利蜜蜂体内只有15种氨基酸参与机体的抗寒机制,其中多数的氨基酸表现为低温环境下大量积累,仅有亮氨酸和精氨酸表现为低温时被转化消耗的现象。【结论】低温条件下可引起两蜂种体内葡萄糖、甘油和氨基酸含量的显著变化,初步推测蜜蜂体内可能存在"葡萄糖-甘油-氨基酸"的抗寒物质系统,但两蜂种在不同程度的低温处理后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阐释两蜂种抗寒性的差异。本研究为蜜蜂个体抗寒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蜜蜂抗寒新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徐凯徐凯牛庆生刘玉玲陈东海杜亚丽郭丽娜赵慧婷
关键词: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生理指标
大蜡螟触角转录组及嗅觉相关基因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innaeus是世界范围内蜂群中普遍存在的害虫,给世界养蜂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本研究旨在建立大蜡螟触角转录组数据库,挖掘大蜡螟嗅觉相关基因,为今后利用嗅觉基因靶标防治大蜡螟提供分子生物学信息数据。【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 2500)对大蜡螟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组装,通过筛选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嗅觉相关基因。【结果】成功构建了大蜡螟触角转录组,经序列拼接获得188278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781 bp,N50为1161 bp。使用BLAST软件将大蜡螟触角unigenes序列与7大公共数据库比对,共注释到108047条unigenes,其中NR数据库注释的unigenes最多,为78746条,占41.82%,且NR注释的大蜡螟unigenes中与家蚕Bombyx mori类似基因最多,为18.4%。将unigenes与GO数据库比对发现,共有69794条unigenes注释到GO数据库中,按照其所参与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对其进行GO功能分类,共含有55个亚类,其中参与结合和催化功能及代谢过程的unigenes比例较大;KEGG代谢途径分析表明,14699条unigenes形成231条代谢通路,其中被注释在信号传导通路中的unigenes最多,为2401条,占16.33%。进一步基因注释分析,鉴定得到226个候选嗅觉相关基因,包括52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36个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CSPs)基因,80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基因,56个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IRs)基因和2个感觉神经元膜蛋白(Sensory neuron membrane proteins,SNMPs)基因;通过比较雌、雄大蜡螟转录组鉴定出11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个嗅觉相关基因(OBP8、OBP17、CSP3、CSP34和OR15);11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66个基因在雌蛾触角中高表达,48个基因在雄蛾触角中高表达。【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大蜡螟触角转录组数据,并鉴定出候选嗅觉相关基因,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蜡螟的基�
杨爽赵慧婷徐凯郭丽娜杜亚丽李新宇苏文婷冯宇佳龙登隆姜玉锁
关键词:大蜡螟基因注释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