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胜友

作品数:15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5篇心病
  • 5篇冠心病
  • 4篇血管
  • 4篇介入
  • 3篇动脉疾病
  • 3篇造影
  • 3篇植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冠状动脉疾病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动脉成形术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力衰竭
  • 2篇支架植入

机构

  • 6篇六安市人民医...
  • 5篇安徽省六安市...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李胜友
  • 11篇钱福东
  • 11篇章美华
  • 8篇黄海涛
  • 5篇甄彤
  • 4篇冯俊
  • 4篇孙召金
  • 4篇黄海涛
  • 3篇胡继强
  • 3篇王锐
  • 2篇吕品德
  • 2篇郭飞
  • 2篇甄彤
  • 2篇余世成
  • 2篇冯俊
  • 1篇叶学群
  • 1篇李峰云
  • 1篇刘萍
  • 1篇程润
  • 1篇朱红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河北中西医结...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9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明显血栓负荷,其中观察组48例介入治疗前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46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3级血流、术后2h ST段回落百分比、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IRA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3个月时治疗组LVEF、LVEDd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冯俊李胜友钱福东黄海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导管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评价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以及E峰和A峰比值(E/A),比较术前和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行介入治疗后,支架植入术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较前有了明显的好转,术后6个月LVEF、FS、LVESD、LVEDD、E、A和E/A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和0.01),术后一周LVEF和FS与术前相比有改善(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一周相比LVEF、FS、LVESD和LVEDD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孙召金李胜友钱福东黄海涛章美华叶学群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血管假体植入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9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与支架植入术(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1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心肌梗死42例。单支血管病变29例,双支血管病变41例,三支血管病变21例。共处理病变血管176处,置入支架170枚。其中左前降支88处,右冠46处,左回旋支35处,第一对角支6处,左室后支1处。观察PTCA与支架术的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结果PTCA与支架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8.3%。结论PTCA与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疗效良好,并发症少。
黄海涛李胜友钱福东章美华甄彤冯俊朱红王锐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的辐射剂量比较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的辐射剂量。方法将21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分成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其中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51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0例;股动脉组行CAG 55例,行PCI 54例。比较不同路径冠状动脉介入的辐射累积剂量(CD)、剂量面积乘积(DAP)和透视时间。结果行PCI患者经桡动脉组DAP、CD、透视时间均明显高于经股动脉组(P均<0.05);行CAG者两组DAP、CD、透视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CD与透视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86,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时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较大,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辐射防护,减少辐射剂量。
冯俊李胜友钱福东黄海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桡动脉股动脉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长期疗效的差异。方法对上述两种方法治愈出院的患者202例进行随访研究,其中介入治疗组99例,药物治疗组103例,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生存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 1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9.1%和34.4%,再住院患者分别为26.7%和38.6%;4年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8.2%,需再住院患者分别为24.6%和47.0%,4年时介入组和药物组生存率分别是95.6%和90.4%;介入组心功能优于药物组(P<0.05),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年及4年随访时介入与药物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5%和54.5%,31.0%和59.1%,再住院率分别是31.0%和59.1%,32.0%和67.1%;4年时生存率为91.5%和84.7%;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明显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减少再住院率,提高生存率,改善心功能;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组和药物组预后差别不大,对于前壁心肌梗死长期结果显示介入治疗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尤其在生存率上和心功能保护方面差别明显。
黄海涛郭飞甄彤李胜友章美华钱福东
关键词: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药物保守治疗
慢心律治疗室性早搏给药方法的探讨
1996年
我们于1990年2月~1995年2月对32例室性早搏病人采用了慢心律治疗。用间隔时间相等的方法给药,每8小时给药1次,使血中的药物浓度保持相对的恒定(称治疗组)。同时与间隔时间不相等的方法给药,每日3次(称对照组)作了对比。发现治疗组疗效较好,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32例室性早搏按Lown氏分级均在2~5级。治疗组中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5岁。病因:心肌炎12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5例,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肺心病2例。同时我们采用了治疗日期,年龄相似,病因相仿,使用慢心律剂量相仿32例室性早搏病人作对照,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43岁。
程润李胜友
关键词:室性早搏心律失常药物疗法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及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脉造影结果,观察冠脉内支架置入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与75例无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内支架的置入术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病变支数及部位构成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无糖尿病冠心病比,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病变更复杂、更严重,两组即刻手术成功率高。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
章美华李胜友黄海涛钱福东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造影
心腔内电心理检查+射频消融术
黄海涛李胜友钱福东章美华甄彤胡继强冯俊吕品德王锐
该项目开展了阵发性室上速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研制出一套综合治疗方法。率先采用根据不同患者右侧旁道采用大头电极弯曲成例U型,同时使用Swarts绡;左侧旁道采用粗标冠状窦电极,细标大头电极;房室结双径路采用下位能...
关键词: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8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与支架植入术(支架术)即PCI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冠心病人,稳定型心绞痛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心肌梗死46例。单支血管病变32例,双支血管病变34例,三支血管病变22例。共处理病变血管165处,置入支架159枚。其中左前降支70处,右冠50处,左回旋支31处,第一对角支5处,左主干3处。观察PTCA与支架术的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结果:PTCA与支架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98.9%。其中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术74例,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术14例。结论:PTCA与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疗效良好,并发症少。
钱福东黄海涛章美华甄彤孙召金李胜友
关键词:PTCA支架术冠心病
巯甲丙脯酸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临床观察
1998年
刘萍李胜友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巯甲丙脯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