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光
-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6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系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委资助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长乐沿海风成沙沙色与红化作用研究被引量:4
- 1991年
- 根据对长乐东部沿海潮间带和陆上风成沙分布区实地取样调查,以及时颗粒表面特征的观测和实样化学分析等,查明了区内风成沙颗粒成分和形成环境对沙色的影响。分析研究了沙源与沙色变化的关系,沙色分布规律,无色颗粒红化作用的起因及红化过程。
- 张文开李祖光汪榕光
- 关键词:风成沙沙源海风
- 长乐东部沿岸风沙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被引量:17
- 1991年
- 长乐东部沿岸风沙沉积物主要是在强劲的NE向向岸盛行风的作用下,潮间带沙向陆地运移、堆积而成的。风成沙的主要粒级为细沙,分选好,偏度多为近对称,峰态窄到很窄。风成沙的搬运方式单一,沉积物中跳跃组分占绝对优势。由于沙源、岸线方向、发育阶段、原始地形、植被条件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程度、改造利用方式的不同,该区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在不同岸段及不同相带内均有一定差异。这些具有不同粒度特征的风成沙是海岸风沙沉积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特定产物。
- 陈方李祖光张文开汪榕光
- 关键词:粒度分布海岸
- 福建长乐海岸沙丘形成发育及其区域分布特征被引量:21
- 1995年
- 福建长乐东部海岸沙丘较为发育,沙丘的形成发育受风力、沙源、植被、地形等影响。根据沙丘类型、沙丘组合和现代风沙活动差异,将长乐东部风沙区分为三段,五个不同风沙地貌区。
- 张文开李祖光
- 关键词:海岸沙丘发育
- 长乐东部沿海海岸风沙区域分异探讨被引量:16
- 1995年
- 根据长乐东部沿海不同岸段风沙的化学成份、矿物成份、沙色、粒度特征和风沙地貌特征等研究结果,阐明了由于沙源、向岸风与岸线夹角、原始地形和海滩坡度等因素在时空组合上的不同,使得海岸风沙的堆积特征、发育模式、地貌类型及其组合在不同岸段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分异性。邻近河口的北段沙源充足,风沙地貌类型多,沙丘带规模大,堆积特征接近于河口沙。中段沙源枯竭,有效风能大,地貌类型单一,堆积物具有二次搬运和分选的特征。南段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 陈方蔡明理李祖光汪榕光张文开
- 关键词:海岸风沙海岸沙丘海岸地貌发育
- 海坛岛风沙地貌类型与形成发育被引量:11
- 1995年
- 海坛岛风沙地貌类型与形成发育张文开,李祖光,汪榕光(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自晚全新世以来,岛屿东部期间带沙在向岸NNE风的作用下,不断自岸向陆运移堆积,发育形成各种风沙地貌。岛上风沙地面积达8685公倾,占土地总面积的27.0%...
- 张文开李祖光汪榕光
- 关键词:风沙地貌风成沙线形沙丘风沙活动
- 长乐东部沿海及海坛岛风沙地貌发育条件分析被引量:18
- 1992年
- 本文探讨长乐东部沿海及海坛岛两地海岸风沙地貌的成因,作者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分析得出风况、沙源和地形空间是长乐东部沿海及海坛岛风沙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认为气候变干的趋势和人类活动因素是加速海岸风沙地貌形成的触发因素。
- 陈方李祖光汪榕光张文开
- 关键词:风沙地貌沙源气候变迁
- 海坛岛风沙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被引量:13
- 1993年
- 本文对海坛岛风沙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坛岛风沙沉积物主要是由海岸带基岩和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及闽江南下沿岸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海洋动力作用下堆积于海滩上,而后在强劲的NNE 向向岸盛行风作用下,海滩沙向陆搬运堆积而成的。风成沙的主要粒级为中沙,平均粒径为1.73Φ;分选较好,标准差的平均值为0.68;偏度多近于对称,偏态平均值为—0.02;峰态窄,峰态平均值为1.21。其搬运方式单一,以跳跃为主,跳跃总体含量的平均值为85.58%。由于岸线方向、发育阶段、原始地形、植被条件等的差异及人类活动程度、改造利用方式的不同,风成沙的粒度特征在不同岸段和不同相带内均有一定差异。它们均是海岸风沙沉积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特定产物。
- 陈方李祖光汪榕光张文开
- 关键词:风沙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