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清金

作品数:17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2篇血管
  • 2篇医生
  • 2篇人口学资料
  • 2篇农村社区人群
  • 2篇缺血
  • 2篇自杀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精神疾病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病人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机构

  • 8篇厦门大学附属...
  • 7篇泸州医学院
  • 5篇川北医学院
  • 5篇四川省精神卫...
  • 4篇绵阳市第三人...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7...

作者

  • 17篇李清金
  • 6篇黄宣银
  • 5篇文红
  • 4篇洪春永
  • 4篇吴俊林
  • 4篇韩玉惠
  • 4篇江华
  • 3篇卢武生
  • 3篇雷蕾
  • 2篇张烨
  • 2篇郑德泉
  • 2篇黄国平
  • 2篇李跃
  • 1篇王荣科
  • 1篇柯来顺
  • 1篇任蓉
  • 1篇欧阳林
  • 1篇王丹
  • 1篇曾友福
  • 1篇王维

传媒

  • 5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选取绵阳市2个乡镇总计2060人,采用由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编制的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984人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其中男986人,女998人,平均得分为(9.18±3.82)分,知晓率明显偏低。问卷得分在性别、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方面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年龄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独立相关因素,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11、0.08、-0.09(均P<0.01);问卷中的20个题目整体内部信度一般(alpha=0.73,Split-Half=0.57),且问卷中4个分量表有3个的内部信度均偏低(alpha=0.27、0.47、0.68)。结论绵阳市农村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偏低,亟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关于精神卫生纪念日和精神疾病病因的认识,更需加大宣教普及力度。农村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性导致知晓率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人群特点制订相应的宣传教育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农村社区人群的知晓率。此外,调查问卷需要进一步改善设计,评估其效度,并提高其内部信度。
李清金黄宣银卢武生文红王荣科雷蕾
关键词:农村社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信度
四川省绵阳市某农村社区人群的自测健康状况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绵阳市某农村社区人群的身心健康状况,为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在调查员的现场指导下采用集中填写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随机抽取的2023名农村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组的农村居民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分及量表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工作状况组的农村居民生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分及量表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收入组农村居民在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评分及量表总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宗教、民族组农村居民的社会健康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农村居民的生理健康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组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评分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女性身心健康状况优于男性,老年人、已婚者、少数民族、低收入者、退休者、低学历者身心健康状况均较差。
余宁生黄宣银张雪丽文红王丹李清金
关键词:农村社区人群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人口学资料
抑郁症治疗方法概述被引量:1
2014年
国外研究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是5.2%~16.2%[1],国内研究显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6.05%[2];其中罹患重度抑郁症的概率为4.3%~5.32%[3]。抑郁症1年复发率为32.6%,5年复发率为46.4%,10年复发率则高达75%[4-5]。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公共卫生学院的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的研究显示,1990年抑郁症已经占全球疾病负担第五位,占GBD的3.46%;而在2001年抑郁症占GBD的11.9%,占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的16.4%。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后者主要包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经颅磁刺激治疗(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e,TMS)。由此可见,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较多,然而抑郁症仍存在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预后较差,经济负担大的问题[1-3],本文就抑郁症的不同治疗措施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旨在为抑郁症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意见。
李清金黄宣银柯来顺本刊
关键词:重度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伤残调整生命年年复发率疾病负担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el-1和IL-17水平变化及与梗死面积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皮发育调节基因-1(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01-2021-12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ACI患者(病例组)及10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梗死面积将病例组患者分为大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5 cm,n=14)、中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3~5 cm,n=53)和小面积梗死组(梗死最大直径<3 cm,n=59);根据NIHSS评分分为重症组(NIHSS评分≥16分,n=13)、中症组(5分2分,n=45)。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Del-1、IL-17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Del-1、IL-17水平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吸烟史比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血清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De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脑梗死面积患者血清Del-1水平比较,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IL-17水平比较,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P<0.05)。轻症组血清Del-1水平高于中症组、重症组(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IL-17水平比较,重症组>中症组>轻症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清Del-1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血清IL-17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el-1、IL-17预测ACI患者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63、0.747(P<0.05)。结论 老年ACI患者血清Del-1水平较低,IL-17水平较高,二者与患者脑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老年ACI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郑德泉江华韩玉惠杨青平吴义森欧阳林李清金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17梗死面积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术后抑郁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促进PCI病人术后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入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心血管内科的75例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资料调查表、罗森伯格的自尊评估量表(SES)中文版量表、病人健康状况问卷抑郁量表(PHQ-9)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研究PCI病人术后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得分组、婚姻状况、职业状况、SES得分组PCI病人术后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水平、自尊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婚姻状况是影响PCI病人术后抑郁得分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PCI病人术后抑郁发生率较高,APACHEⅡ水平、自尊水平、年龄、职业状况、婚姻状况是PCI病人术后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多关注PCI病人住院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病人术后发生抑郁的高危因素应尽早识别,及时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PCI病人术后抑郁发生率,更好地促进PCI病人康复。
杨纯金璇李清金商计华
关键词:抑郁自尊水平人口学资料
基于抑郁程度、心理痛苦、自理能力分析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探讨
2024年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杀倾向现况,探究基于抑郁程度、心理痛苦、自理能力进一步分析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SD患者165例,采用MINI自杀筛选问卷评分、健康状况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对PSD患者自杀倾向、心理痛苦及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并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MINI评分与PHQ-9评分、DT评分、B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S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因素及预测模型预测PSD患者自杀倾向的敏感度、特异度,进一步运用部分标准化方法计算各变量重要性。结果165例PSD患者MINI评分(6.65±2.38)分,其中无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分别占12.12%、24.24%、29.70%、33.94%;PSD患者PHQ-9评分(10.58±3.12)分,DT评分(5.33±2.65)分,BI评分(56.38±6.75)分。MINI评分与PHQ-9评分、DT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PHQ-9评分、DT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BI评分、对预后有信心、对治疗效果满意、自杀未遂经历是PS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P<0.01);重要性排序前五的因素依次为对预后有信心、BI评分、DT评分、PHQ-9评分、自杀未遂经历;ROC曲线显示各因素及预测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对预后有信心、BI评分、DT评分、PHQ-9评分、自杀未遂经历是PSD患者自杀倾向重要性排名前五的影响因素,其余因素有经济收入、SF-36评分、对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可以此为依据展开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防控措施,以降低PSD患者自杀倾向。
李清金韩玉惠洪春永江华林庆金杨雅玲郑德泉
关键词:抑郁心理痛苦自理能力自杀
2011年四川省在库重性精神疾病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的基本情况,旨在为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依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服务规范及工作规范和国家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全省精神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相关人员技术培训,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于2010年7月在全省范围内启动重性精神疾病摸底调查,资料完整者录入国家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再将2011年12月末四川省各市州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数据导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2011年12月末,四川省共调查出重性精神疾病119313例,同意并实施网络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54700例,管理率为45.85%。本次显示四川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经济状况处于当地贫困线以下为61.77%;文盲和半文盲为31.87%,小学文化为37%;农村重性精神疾病为80.8%,城市无业人员为5.46%;重性精神疾病未婚率为31.01%,离婚率为4.2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间断服药和不服药者分别为27.9%和33.5%;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为21.56%,其中肇事、肇祸发生率为7.84%。结论我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会、经济地位十分低下,对社会、家庭的危害及潜在危险极大,需进一步探索和改变现有的管理治疗模式,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红黄宣银梁晓琼王维彭蓉吴俊林雷蕾李清金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网络管理服药依从性
媒体与精神行为障碍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生产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医学模式也随之改变,现代"文明病"和各种心身疾病改变着"疾病谱"和死亡顺序,心理精神疾病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在疾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其中媒体为信息传播和获取提供了不同的方式和平台。近来有研究发现各种关于自杀、灾难、创伤、吸烟、饮酒等负面信息的媒体报道将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引发精神障碍。因此,媒体与精神行为障碍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此就媒体与精神行为障碍的关系作一综述。
李跃吴俊林李清金黄国平
关键词:媒体精神行为障碍自杀创伤后应激障碍
白细胞介素10和过氧化氢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过氧化氢酶(CA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价值。方法:15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后24 h内测定血清IL-10、CAT水平。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来评估抑郁症状;PSD定义为HAMD评分≥8。结果:脑梗死后1个月开始随访,有51例(33.8%)被诊断为PSD。与非PSD病人相比,PSD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较高,脑梗死体积较大,BI评分较低,mRS评分较高,血清CAT、IL-10水平较低(P<0.05)。在调整了潜在混杂因素(在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中,P<0.05)后,IL-10(OR=0.615,95%CI:0.410~0.923)和CAT(OR=0.757,95%CI:0.652~0.914)仍然是PSD的独立预测因子。PSD病人的IL-10水平(r=0.394,P<0.01)和CAT水平(r=0.306,P<0.01)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OC分析显示,血清IL-10水平的截止点为2.06 pg/mL,预测PSD的AUC为0.739。同时,CAT水平的截止点为1.07 U/L,预测PSD的AUC为0.630。IL-10水平较低(<2.06 pg/mL)的病人比对应组(≥2.06 pg/mL)更容易发生PSD(OR=9.750,95%CI=2.671~35.534,P<0.01)。同样,CAT水平较低(<1.07 U/L)的病人比对应组(≥1.07 U/L)更容易发生PSD(OR=5.052,95%CI=1.256~20.322,P<0.05)。结论:血清IL-10、CAT可用作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PSD的独立保护性预测因子。IL-10、CAT水平低的病人在卒中后1个月更有可能发生PSD。
李清金张泽江华洪春永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白细胞介素10过氧化氢酶
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脑梗死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机械取栓治疗,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及疗效对比,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脑卒中合并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进行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洪春永李清金曾友福卢武生林庆金韩玉惠
关键词:替罗非班机械取栓颅内血管狭窄脑卒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