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作品数:9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比较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对预防患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eta分析,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网关于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术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或吡柔比星治疗的比较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4年7月,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软件RevMan5.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同质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1426例膀胱癌患者,其中行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患者757例,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患者669例。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有效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31,95%CI为1.02~1.6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复发率低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0.76,95%CI为0.59~0.97,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1.54,95%CI为1.13~2.12,P<0.0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的血尿发生率高于羟基喜树碱(OR值为2.46,95%CI为1.24~4.88,P<0.05)。结论膀胱癌在保留膀胱术后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较灌注羟基喜树碱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梁宇 沈群山 李海波 程红涛 冯鹏程 孟杰 张珺关键词:膀胱肿瘤 膀胱癌 膀胱灌注 吡柔比星 羟基喜树碱 EZH2和PTEN蛋白联合检测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EZH2和PTEN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探讨与肾透明细胞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58例肾透明细胞癌标本和8例正常肾脏组织标本中EZH2和PTE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肾脏组织与肾透明细胞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2.5%(1/8)和74.1%(43/58)(P<0.05),且EZH2的表达随肾癌的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但EZH2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正常肾脏组织与肾透明细胞癌标本PTE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0%(8/8)和43.1%(25/58)(P<0.05),且PTEN的表达随肾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EZH2和PTEN在肾癌中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s=-0.775,P<0.05)。结论PTEN和EZH2有负相关性,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可作为判定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及进程参考的指标。 李海波 王禾 武国军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 EZH2 PTEN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EZH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正常肾脏组织(8例)及肾透明细胞癌标本(58例)中EZH2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肾脏组织与肾透明细胞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2.5%(1/8)、74.1%(43/58)(P<0.05)。肾透明细胞癌标本中,局部进展性肾癌(Ⅲ)与转移性肾癌(Ⅳ)EZH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局限性肾癌(Ⅰ+Ⅱ)(P<0.05);高分化肾癌、中分化肾癌及低分化肾癌EZH2蛋白表达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EZH2在肾透明细胞癌明显高表达,提示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李海波 王禾 武国军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 EZH2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 EZH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正常膀胱组织(12例)及膀胱癌标本中EZH2 mRNA(38例)及EZH2蛋白(68例)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3.3%、79.4%(P<0.05)。膀胱癌标本中,低分级尿路上皮癌与高分级尿路上皮癌中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5.0%、100.0%(P<0.05);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8.9%、100.0%(P<0.05)。RT-PCR检测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与膀胱癌标本EZ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5.0%、84.2%(P<0.05)。膀胱癌标本中,低分级尿路上皮癌与高分级尿路上皮癌中EZH2 RNA表达率分别为70.0%、100.0%(P<0.05);表浅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EZH2 mRNA表达率分别为72.7%、100.0%(P<0.05)。EZH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明显地高表达,EZH2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结果提示EZH2对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李海波 王禾 武国军 周忠民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 EZH2 基因表达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Mta-1与VEGF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2008年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metastasis associated protein-1,Mta-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BTCC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Mta-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Mta-1与BTCC的分级、分期、侵袭转移及复发间的关系及Mta-1表达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BTCC中Mt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0%(28/40),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0,P<0.05);Mta-1蛋白表达阳性率随BTCC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肿瘤复发组高于初发组,肿瘤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5)。VEGF的表达在BTCC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TCC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及复发、转移的发生而升高。BTCC中VEGF蛋白表达与Mt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762,P<0.05)。结论结果提示Mta-1和VEGF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及复发密切相关,可以为膀胱癌基因治疗和抗肿瘤血管形成治疗提供新靶点。 周忠民 王禾 武国军 李海波关键词:膀胱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钬激光碎石术及双导管碎石术联合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BPH并膀胱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BPH并膀胱结石一期腔内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尿道钬激光碎石及双导管碎石联合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PH并膀胱结石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钬激光碎石26例,双导管碎石6例),其中30例(93.75%)一期腔内手术成功,另2例(6.25%)因膀胱结石巨大,质地较硬,钬激光碎石时间长,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明显,先行前列腺等离子体电切后,然后行小切口取出膀胱结石。碎石时间10~50 min,平均24 min;前列腺电切术时间35~11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80~200 ml,平均120 ml。术中无膀胱穿孔及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拔除尿管,无排尿困难、尿失禁及结石残留。术后6个月复查,无尿道狭窄及膀胱结石复发,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生活质量评分(QOL)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结论经尿道钬激光碎石及双导管碎石联合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前列腺电切术治疗BPH并膀胱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尤其双导管碎石能快速高效地清除较大的膀胱结石,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李超志 李海波 冯鹏程 梁宇 吴博益 孟杰 李道旺关键词:膀胱结石 等离子体双极电切 钬激光碎石 单纯阻断并下移左肾静脉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被引量:4 2009年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指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于儿童期发病。其典型症状为非肾小球性血尿和(或)直立性蛋白尿,近年来还有以小儿慢性疲劳综合征、左侧精索静脉曲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报道。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利用单纯阻断肾静脉+左肾静脉下移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李海波 武国军 王禾 张楠关键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静脉治疗 非肾小球性血尿 直立性蛋白尿 胡桃夹现象 后腹腔镜下一期治疗肾盂、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囊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一期治疗肾盂、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囊肿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6月—2012年6月10例后腹腔镜一期行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和肾囊肿去顶术临床资料。10例中肾盂结石合并肾囊肿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囊肿7例。结果 10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55~160 min,平均80 min,出血量5~50 mL,平均1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4~13)d。术后复查KUB及B超无囊肿及结石残留。结论后腹腔镜下治疗肾盂、输尿管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囊肿,效果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海波 李超志 梁宇 孟杰关键词:后腹腔镜 肾囊肿 肾盂结石 右肾上腺淋巴管瘤1例 2015年 肾上腺淋巴管瘤(adrenal lymphangionla,AL)属于肾上腺良性肿瘤之一,AL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明确诊断需要病理检测的支持,其他的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我院2013年12月12日收治1例AL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随访至今,疗效满意。 孟杰 李海波 李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