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292份临床血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调查某院临床送检血液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mimiⅥTAL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Bact/ALERT 3D培养仪和ⅥTEK32自动细菌鉴定仪对该院1999-2008年临床送检的28 292人份55 606瓶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对培养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28 292份临床血液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其中5 837份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20.63%;需氧生长和厌氧生长分别占阳性培养的83.50%(4 874/5 837)和82.30%(4 804/5 837)。共检出各种临床细菌43属117种5 837株,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4 486株,占76.85%,2001年(1 263株)、2004年(740株)和2006年(713株)为检出高峰年份。除外传染病因子,菌群组成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的比例为65.73:25.30:2.7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阳性检出菌(沙门菌属除外)的37.46%(493/1 316),居分离菌首位,并有逐年上升趋势(x^2=127.81,P<0.01)。近年真菌的分离率也在逐渐升高(x^2=29.77,P<0.01)。专性厌氧菌占全部分离菌的0.38%(22/5837),占除沙门菌属外的1.67%(22/1316)。结论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可以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检出率。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持续检出和某些条件致病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真菌)的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 孔繁林储从家管新龙李杰芬杨宇溪
- 关键词:血培养细菌培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真菌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真菌抗原检测(G试验和GM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溪市人民医院2023年1月-2023年8月2020例同时进行G、GM试验及相关感染部位真菌培养的患者检测结果,根据G、GM试验检测结果将试验分为3组,采用χ^(2)检验对3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对提高真菌检测效能的影响。结果 在2020例患者中,310例真菌培养阳性,包括酵母菌290例和其他真菌20例。G试验阳性151例,其中63例同时GM试验阳性。分析显示,G试验与GM试验同时阳性时真菌检出率高于G试验阳性GM阴性,且均高于G试验阴性。G试验阳性组的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G试验阴性组。结论 真菌抗原联合检测能提高真菌的检出率,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 李杰芬孙丽陈静宜管兴龙张良艳
-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真菌抗原真菌培养
- Vitek-AMS鉴定临床细菌的应用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Vitek-AMS对临床细菌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玉溪市人民医院1999年至2008年临床分离11 537株细菌(临床株)和省、部级临床检验中心下发微生物学室间质量评价鉴定菌种(参考株)的Vitek-AMS鉴定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11 537株临床分离菌中,不能鉴定细菌8株(0.07%);除外传染病因子,鉴定到属细菌114株(1.62%),鉴定到种(含亚种、物生型)细菌6 908株(98.38%)。共有64属193种。细菌类型的分布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酵母菌>革兰阳性杆菌>厌氧菌>革兰阴性球菌。用参考菌种作比较,Vitek鉴定种的符合率为83.08%(54/65),属的符合率为98.46%(64/6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符合率最高(100%,24/24),酵母菌类符合率最低(66.67%,14/21)。7种鉴定卡菌种的阳性检出率平均为56.80%(234/412),其中GPI卡最高(100%),NHI卡最低(13.33%);但应用机会最多是GNI+卡。Vitek-AMS检测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88.8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阳性率分别为59.74%和32.20%。结论 Vitek-AMS的应用为临床细菌学检验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可靠的实验方法;但对于个别菌种、细菌酶的检测必要时应以参考方法确认。
- 孔繁林储从家管新龙李杰芬杨宇溪
- 关键词:临床细菌细菌鉴定
- 3888例甲型副伤寒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4
- 2008年
- 甲型副伤寒是由肠沙门氏菌肠亚种甲型副伤寒血清型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近几年病例数急剧上升,成为威胁许多国家地区人群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市自1999年流行甲型副伤寒以来,至2006年已有8年的时间,我院细菌室共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3888株,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流行规律,作好预测其流行趋势,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我院诊断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如下。
- 储从家孔繁林吴惠玲李杰芬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流行病学调查
- 867株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该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引起血液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液培养仪对19 245份血液标本进行培养检测,阳性菌株转种后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情况分析。结果:在19 245份血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867株,阳性检出率为4.51%,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2株,占39.45%,革兰阳性球菌499株,占57.55%,真菌12株,占1.38%,厌氧菌14株,占1.62%;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分别占55.98%、23.00%,且发现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对呋喃妥因、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高度敏感。结论:血液培养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有助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左世梅张映春师宏李杰芬宋瑞瑜
- 关键词:血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 仪测网织红细胞分类与显微镜分类法的相关性分析
- 目的探讨仪测法网织红细胞分类与显微镜分类法的相关性。方法以 SysnexXE- 2100型血液分析仪测定80例健康体检者及45例缺铁性贫血(1DA)患者的高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率 (HFR%)、中荧光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
- 张大莲孔繁林吴惠玲高晓玲杨美兰朱江贤高翔詹学良李杰芬
- 关键词:血液分析仪网织红细胞显微镜检查
- 文献传递
- 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细菌谱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菌种构成和耐药特征。方法对该院近6年来临床分离的808株CNS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08株CNS共有16种;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占CNS的77.2%;甲氧西林耐药(MRCNS)和甲氧西林敏感(MSCNS)各占63.3%和36.7%;β-内酰胺酶阳性检出率为84.5%,且MRCNS显著高于MSCNS(χ^2=50.88,P〈0.01);药敏结果:MRCNS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利福平外,青霉素、氨苄西林等12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0.6%-100%,显示了高度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结论CNS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范围广、种类多,以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MRCNS的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形势严重,加强CNS的细菌学监测非常必要。
- 孔繁林储从家管新龙罗次节李杰芬
- 关键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细菌谱耐药性
- 345株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耐药特征。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2007年6月临床分离的345株CNS药敏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皮葡萄球菌、耳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和模仿葡萄球菌菌种间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甲氧西林耐药的CNS(MRCNS)和甲氧西林敏感的CNS(MSCNS)分别占61.74%和38.26%;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检出率为86.89%(232/267),MRCNS显著高于MSCNS(χ2=76.41,P〈0.01)。除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利福平外,MRCN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1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2%~100%之间,显示了高度的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结论MRCNS的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形势严峻,加强对CNS的耐药性监测非常必要。
- 孔繁林储从家管新龙李杰芬
- 关键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抗药性微生物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属
- 乳腺囊肿脓液中检出一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患者女,29岁,于2014年3月10日因右乳疼痛伴发热6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血常规:白细胞11.11×109/L、中性粒细胞86.11%、淋巴细胞8.32%。颈部、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双乳腺对称、等大,皮肤无橘皮样外观,双乳头无凹陷、溢液,右乳10点钟处乳晕边见约4cm红肿,可触及波动感,皮肤表面皮温高,右乳2点处距乳头3cm处可触及直径约2cm质软、活动性好、边界欠清、
- 李杰芬陈静宜
-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乳腺囊肿脓液入院查体皮肤表面肿大淋巴结
- 临床标本中肠球菌属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了解肠球菌属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谱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3年1—12月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441株肠球菌属细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41株肠球菌属细菌,包括8个菌种,以屎肠球菌为主(占51.02%,225/441),粪肠球菌次之(38.55%、170/441),其余菌种所占比率均<3%。标本分布以体液为主(46.26%,204/441),其次为尿(32.88%,145/441)、痰(14.06%,62/441)。分离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普通外科(107株,占24.26%),重症医学科(78株,占17.69%)和儿内科(31株,7.03%)。除四环素外,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红霉素、呋南妥因的耐药率均高粪肠球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呋南妥因耐药率均<30%。除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呋南妥因的耐药率<20%,屎肠球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不同种肠球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定期监测其细菌变迁和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储从家吴惠玲李杰芬
- 关键词:肠球菌抗药性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