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析卷叶木薯叶片异常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代谢通路,以正常卷叶木薯叶片(JY)、突变株展叶叶片(ZY)和突变株卷叶叶片(BJ)为试验材料,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DESeq差异分析结果显示,ZY vs BJ、JY vs ZY、JY vs BJ分别有327(255个上调,72个下调)、1085(337个上调,748个下调)、689(381个上调,308个下调)个DEGs,有19个DEGs是3个比较组共同表达的。GO功能分析显示,DEGs在刺激反应、膜的组成部分、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等途径差异显著。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s在苯丙素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内质网中的蛋白加工等通路较为活跃。进一步对变异展叶与同株的卷叶和其他植株正常卷叶的DEGs分析发现集中富集到苯丙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这可能是展叶突变体形成的关键因子。展叶与卷叶差异基因的主要KEGG代谢通路有9条,重要差异基因有9个。对不同类型叶片显微分析发现突变后的展叶木薯上表皮细胞层数增加、海绵组织结构变得疏松、维管束细胞减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木薯叶片异常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木薯遗传改良、种质创新挖掘提供基因资源和改良策略。
为合理利用木薯叶,避免浪费资源,在蓖麻蚕的不同龄期以木薯叶、蓖麻叶为组合饲料进行饲养,比较其饲养成绩、老熟蚕虫体、蛹及蚕茧的质量,结果表明:以1~5龄全龄饲喂蓖麻叶(CK)的蓖麻蚕饲养成绩最好,全龄经过为37 d 2 h,1~3龄蓖麻叶、4~5龄木薯叶处理(T1)的饲养成绩次之,1~5龄全木薯(T3)叶饲养时间最长,全龄经过为41 d 10 h;老熟蚕虫体质量方面,1~5龄全蓖麻叶处理(CK)的蚕体长、体宽表现最优,1~5龄全木薯叶处理(T3)老熟蚕体重最大,1~3龄蓖麻叶、4~5龄木薯叶处理(T1)的蓖麻蚕次之,与前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蛹的质量及蚕茧质量方面,1~5龄全木薯叶处理(T3)的雌蛹蛹长、蛹宽、蛹重,雄蛹的蛹宽、蛹高、蛹重,雌蚕茧质量表现最优,雄茧全茧量第1,而1~3龄蓖麻叶、4~5龄木薯叶处理(T1)的以上各指标表现同样优秀,多项指标位列第2,两处理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综合而言,结合饲养成绩,适宜在云南推广1~3龄蓖麻叶、4~5龄木薯叶(T1)的蓖麻蚕饲养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