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佳
- 作品数:17 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APKAPK2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中的评估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致癌基因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蛋白激酶2(MAPKAPK2)的表达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0例NSCLC组织中MAPKAPK2基因的蛋白表达量,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MAPKAPK2表达与NSCLC预后的关联,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探讨其预测价值.结果: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随MAPKAPK2表达分级而显著缩短(低∶中∶高:22个月∶15个月∶8个月;Log-rank检验P=2.51×10-6);MAPKAPK2高表达组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死亡率增加(HR=3.02,95%CI=1.86-4.92).NSCLC五年生存率下,MAPKAPK2表达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可达0.711.结论:MAPKAPK2高表达可增加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对NSCLC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章海波祝曙光马庆荣李智佳杨柳宾晓农
- 关键词:肺癌预后ROC曲线
- 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机械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随访研究,接受二尖瓣置换术随访患者126例,男54例,女72例,平均年龄(42.8±13.8)岁。病变类型:风湿性心脏病109例,心内膜炎导致二尖瓣病变11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6例。随访超过15年(最长21年)69例,平均随诊(15.5±3.8)年。结果在手术住院期间死亡患者为4例(3.2%),死亡主要原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左心室破裂1例;实际符合参与随访研究患者为122例,术后随访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和56.6%;年龄在50岁以上,再次瓣膜置换,重大抗凝并发症,术后心功能低(Ⅲ-Ⅳ级)为明显影响远期生存的主要因素。结论机械二尖瓣置换术后如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下,术后能严格控制抗凝,重视维护心功能,远期生存可以获得可喜结果(95.9%),再次瓣膜置换术一般发生在术后6-10年,长期严格抗凝管理应予高度重视。
- 章海波马庆荣李智佳杨柳陈凯宾晓农
- 关键词:二尖瓣随访
- 胸腔镜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在肺癌治疗中胸腔镜的运用及其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7例肺癌患者,均有手术适应证,分为胸腔镜组15例,开胸组12例,胸腔镜组行胸腔镜下手术肺叶切除术,开胸组行常规开胸切除肺叶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开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上,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胸组(P<0.01)。两组均出现胸腔积液、肺炎、呼吸不全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利用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可减少患者疼痛,减少手术的出血情况,且对术后肺功能影响较小,而生存率与开胸术相当。
- 马庆荣李智佳陈凯
-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
- 山莨菪碱对婴幼儿体外循环肺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术前应用山莨菪碱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24例先天性心脏病CPB手术患儿分为对照组12例和山莨菪碱组12例。两组在给药前(T1)、转流30min(T2)、体外循环结束2h(T3)、6h(T4)、24h(T5)分别采桡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弹性蛋白酶(NE)、丙二醛(MDA)值;并在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15、30min分别采左、右心房血测定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跨肺差值。结果在T2、T3、T4、T5时刻,两组TNF-α、IL-10、NE、MDA值均较T1有显著性增高,山莨菪碱组同时点术中及术后IL-10的增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增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后15、30min,两组白细胞跨肺差值明显大于转流前,山莨菪碱组白细胞跨肺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山莨菪碱能有效抑制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围手术期促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并上调抗炎细胞因子,从而减轻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 黄壮荣章海波马庆荣李智佳
-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再灌注损伤山莨菪碱
- 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对行开胸手术患者的肺功能、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Ⅰ(MIP-1)的影响,探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保护性肺通气组(A)和常规通气组(B);A组给予潮气量8 mL/kg,并在循环功能稳定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直至10 cmH2O;B组给予潮气量10 mL/kg,PEEP 3 cmH2O。于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 h(T2)、2 h(T3)及术后2 h(T4)采集桡动脉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同时检测TNF-α、IL-6和MIP-1水平。结果:在单肺通气期间两组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有明显降低,但A组高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TNF-α、IL-6和MIP-1的浓度于T2时明显上升,但同时点A组浓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在开胸手术患者中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对手术期间患者肺功能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 黄壮荣祝曙光陈凯章海波马庆荣梁葳李智佳
- 关键词:保护性通气单肺通气开胸手术肺功能
- 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对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切除术后患者排痰及其各项指标的影响
- 2015年
-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对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切除术后患者排痰及其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癌肺切除的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肺切除手术后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庆大霉素加糜蛋白酶液。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痰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体温等。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吸氧时间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每天吸痰次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来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协助患者进行排痰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李智佳章海波黄壮荣梁葳陈凯
- 关键词:沐舒坦排痰
- 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外科治疗合并小左心室瓣膜病13例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合并小左心室瓣膜病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13例小左心室瓣膜病患者经过充分围术期的准备后在ECMO辅助下完成二尖瓣置换术5例,联合瓣膜置换术8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三尖瓣成型术7例,左心房折叠术3例。通过手术前后心脏彩超测定EDVI、LVEDD、IVS、PH、LVEF、FS作为评估左心室功能的指标;通过HR、MAP、PCWP、CI、PAO、SVRI、PVRI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了解患者的受益的情况。结果手术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右心功能不全2例,左心功能不全2例,呼吸功能不全1例,肾功能不全2例,MSOF3例;其中术后死亡4例(肺功能衰竭l例,心功能衰竭1例,MSOF2例)。余9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合并小左心室瓣膜病是重症瓣膜病的一种,术后早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经过充分的围术期准备和在ECM0辅助下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 黄壮荣章海波马庆荣李智佳
- 关键词:小左心室瓣膜病围术期体外膜肺氧合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伴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手术后合并精神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266例,采用创伤后应激症状筛查表(PTSS-10)对该其中存在精神症状的患者进行评定,筛选出体外循环术后精神障碍的患者,对性别、年龄、并发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ICU时间、重要脏器(心、脑、肺、肾)功能障碍、术后感染、环境拥挤等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并分析导致术后精神障碍出现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8.3%(22/266),其中3例患者有精神病家族史,手术创伤可能是诱发精神障碍的主要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病家族史、年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以及术后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结论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体外循环手术后合并精神障碍的发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是预防和治疗术后精神障碍的重要措施,经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得以治愈。
- 黄壮荣章海波祝曙光梁葳马庆荣李智佳陈凯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影响因素
- 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分析和探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4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分别行胸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和传统的开放食管癌根治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清扫数、阳性转移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阳性转移率、肺部感染和乳糜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胸部淋巴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所有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外科微创技术,由于其对外科医生、器械和技术要求高,在临床上的发展过程波折,其多方面的优点完全弥补了开放食管癌根治术的不足,在临床手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广泛推广应用。
- 李智佳王军业章海波梁葳马庆荣陈凯
- 关键词:食管癌微创化
- 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院内易感染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调查胸外科患者围手术院内易感染的因素,为今后提出和推行科学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2月1日—2013年2月1日收治的136例胸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表现开通过非条件Logix HC回顾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疼痛程度、患者年龄、患有基础性疾病显著相关。患者手术切口疼痛明显,感染率低;年龄越大,患者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尤其60岁及以上患者更易发生院内感染;有高血压患者的感染共18例(13.24%),死亡率为2例(1.74%);有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共25例(18.38%),死亡3例(2.21%)。结论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做好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是胸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李智佳章海波祝曙光黄壮荣马庆荣
- 关键词:胸外科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