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例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行肿物切除术并同时行自体皮游离移植术,并外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于植皮术区。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物切除+植皮+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9例患者于4~9天后拆除负压材料,皮片全部成活。1例患者治疗后24小时内吸引管堵塞,经术后于24小时内行管路冲洗疏通后再次行负压吸引,于术后5天首次拆除负压材料,见皮片部分成活,部分皮片仍有浮动,血运未明显建立,予以扩大皮片引流孔后再次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后9天再次拆除负压材料,见皮片成活较好。1例患者治疗4天后出现新鲜渗血经引流管引出,予拆除负压材料,所植皮片下有积血块,有新鲜渗血,予以清创后再次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后9天再次拆除负压材料,见皮片成活较好。随访半年到3年,所植皮片无破溃,肿瘤无复发。结论:躯干部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中,植皮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使所植皮片固定确实,充分引流渗液积血,利于皮片成活,对无法有效包扎固定肢体特殊部位(肩部、臀部、躯干部)等术区植皮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蔡景宁陈宇飞邹晓防谢晓繁李斌吴世建李宝龙
-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恶性肿瘤植皮
- 手植皮术后蜡疗联合矫形器治疗的康复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蜡疗联合矫形器治疗在手植皮手术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06至2013-06,在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手部植皮患者63例,按康复方法分为综合康复组(32例)和常规康复组(31例)。常规康复组给予压力治疗、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主动训练和药物治疗。综合康复组还加用蜡疗和矫形器治疗。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手部疼痛、瘢痕增生情况和手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康复开始时综合康复组疼痛评分和常规康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经康复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疼痛评分为(1.56±0.27)分明显低于常规康复组(2.92±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综合康复组瘢痕增生在治疗后评分(4.36±0.78)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92±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组手功能TAM和Barthel评分分别为(238.5±12.7)分和(87.2±6.76)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组的(58.2±5.9)分和(70.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联合矫形器治疗能促进植皮手术后手功能的恢复。
- 刘英王可伊吴世健李斌蔡京宁谢晓繁李宝龙邹晓防
- 关键词:康复植皮蜡疗矫形器
- 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的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减少和预防小儿烧伤的发生。方法对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自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432例0-14岁烧伤患儿病例资料,包括发病率、患儿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季节分布、烧伤程度、发生的地点进行回顾总结及分析。结果小儿烧伤患者占本院同期烧伤患者的60.2%,男性占56.3%,0-3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为68.9%,致伤原因主要是热液烫伤为81.7%,春季发病率最高为33.3%,烧伤程度以轻、中度为主占,两者合计为74.3%,农村患儿为76.6%。结论小儿烧伤的发生有其特点,应针对小儿烧伤发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小儿烧伤的发生。
- 邹晓防宋卫平李斌何兰蔡景宁曹卫红
- 关键词:小儿烧伤流行病学
-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足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传统VSD技术治疗,治疗组应用改良VSD技术治疗,即在VSD敷料中增加一根冲洗管,经冲洗管每日1次注入呋喃西林500 ml和表皮生长因子30 ml,30 min后关闭冲洗管,开启负压。于治疗10 d后开启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率、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堵管率以及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率[(35.3±4.4)%]和肉芽生长情况评分[(2.9土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4±3.9)%和(2.1±0.5)分,P<0.05)],堵管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0、(48.6±4.6)d,(8.7±1.8)万元]显著低于对照组[15.0%,(64.6±5.5)d,(10.0士2.1)万元,P<0.05]。结论:改良VSD技术较传统VSD技术更能促进糖尿病足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方法。
- 邹晓防李斌宋卫平李健徐珊李晔琼谢晓繁危义乾曹卫红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溃疡糖尿病足
- 腹部皮管修复手指脱套伤的改进与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一种改进的腹部皮管方式与传统腹部皮管方式在修复手指脱套伤上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行手术治疗的单指脱套伤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采取改进腹部皮管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腹部皮管方式进行手术,观察术后皮瓣肿胀、外观、感染、血运、感觉功能恢复等。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感觉功能评分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皮瓣均成活良好。对照组1例术后10 d出现皮瓣边缘发黑坏死,经换药控制感染后恢复较好,实验组未出现此种情况。两组术后皮瓣均有不同程度肿胀,对照组肿胀更明显,且伴有发紫现象。两组术后均有少量渗出,经常规换药,未出现感染。实验组皮瓣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7、14 d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实验组(1.03±0.25)、(0.91±0.21)s较对照组[(1.24±0.33)、(1.18±0.39)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5、-2.361,P=0.0495、0.0254)。术后6、12个月实验组皮瓣感觉功能评分(2.66±0.38)、(3.67±0.5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97±0.36)、(3.14±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5、2.940,P值均小于0.05)。结论治疗单指脱套伤时应用此种改进的腹部皮管与传统腹部皮管相比,能显著增加蒂部血运,减轻术后肿胀,改善皮瓣外观,感觉功能恢复更佳。
- 李斌肖孟景邹晓防蔡景宁吴世建刘爽
- 关键词:手指脱套伤腹部皮管改良术式
- 肺部中度冲击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建立一种与爆炸性武器冲击波原发效应致伤机制近似稳定的重复性好的肺部中度冲击伤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动物采用6~7周龄雄性SD大鼠66只,体质量220~290g。爆炸源为药量5g的黑索今炸药。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Ⅰ组(20只)距爆炸源50cm,Ⅱ组(20只)距爆炸源75cm,Ⅲ组(20只)距爆炸源100cm,正常组(6只)不做爆炸致伤。观察爆炸后4组大鼠一般生命情况,脏器损伤情况,并进行峰值压力检测。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呼吸频率均快于正常组,而心率慢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大鼠内脏损伤情况符合轻度冲击伤;Ⅱ组大鼠符合中度冲击伤;Ⅲ组大鼠符合重度冲击伤。Ⅱ组峰值压力为(0.50±0.03)bar明显低于Ⅰ组峰值压力(1.96±0.04)bar,而高于Ⅲ组峰值压力(0.03±0.01)ba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峰值压力上升时间为(6.49±0.04)ms早于Ⅲ组(7.59±0.10)ms,晚于Ⅰ组(4.43±0.03)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柱状炸药作为爆炸源制作冲击伤模型具有药量稳定,爆炸参数明确及能量可控制等优点,在距离爆炸源75cm处冲击波造成的损伤表现符合中度冲击伤模型标准。
- 邹晓防李斌宋卫平何兰曹卫红
- 关键词:冲击伤动物模型
-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 FGF)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深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行削痂术,观察组削痂术后应用rh-a FGF,对照组削痂术后不使用rh-a FGF,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肉芽生长情况、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0、15、19天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瘢痕评分优于对照组,平均瘢痕高度低于对照组,平均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水肿评分、渗出评分、脓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削痂术后应用rh-a FGF能够促进烧伤创面肉芽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加快烧伤创面的愈合速度,减少瘢痕形成。
- 蔡景宁李斌谢晓繁邹晓防吴世建李宝龙
- 关键词: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削痂术
- 蜡疗联合矫形器治疗在手植皮手术后康复治疗中疗效观察
- 目的 观察蜡疗联合矫形器治疗在手植皮手术后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06月~2013年06月,在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存在手部植皮的患者63例,分为综合康复组(32人)和常规康复组(31人).常规康复组给...
- 邹晓防吴世健李斌蔡京宁谢晓繁李宝龙
- 关键词:康复烧伤植皮蜡疗矫形器
- 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压疮效果的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对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空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的60例Ⅲ期压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常规换药组、负压吸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0例,常规换药组与负压吸引组分别给予常规换药法、负压伤口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负压吸引结合创面局部氧疗。观察入院后即刻,治疗后第1、2、3、4、5、6、7、8周创面最大长度、宽度、深度,渗出情况,组织类型及创面缩小程度。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法。结果负压吸引组在压疮的长度、宽度、深度上较常规换药组均明显减小,联合治疗组的减小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第8周常规换药组压疮的长、宽、深度分别为(3.04±0.43)、(3.63±0.88)、(1.55±0.77)cm,负压吸引组分别为(2.14±0.71)、(2.65±1.27)、(1.05±0.62)cm,而联合治疗组为(1.17±0.28)、(1.39±2.37)、(0.58±0.45)cm。负压吸引组压疮的渗出明显减少,压疮肉芽组织生长明显增多,创面缩小程度更为显著,联合治疗组的以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负压吸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负压吸引联合局部氧疗治疗Ⅲ期压疮能显著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渗出,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效果优于单独负压吸引治疗,将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推广应用。
- 邹晓防肖孟景吴世建李斌蔡景宁谢晓繁李宝龙
-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负压伤口疗法伤口愈合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溶痂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清创,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照组给予凝胶基质,观察创面溶痂、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2、6、10、14天,观察组溶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平均溶痂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第14天,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无显著性(χ~2=1.40,P>0.05),经Ridit检验,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3.09,P<0.05);治疗第21天,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8.57%),经Fisher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356),经Ridit检验,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2.09,P<0.05):治疗第28天,经Ridit检验,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3.96,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效果理想,对创面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蔡景宁孙玉静谢晓繁李斌邹晓防
- 关键词: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