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利

作品数:92 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航天医学工程预先研究项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7篇模拟失重
  • 16篇失重模拟
  • 12篇血管
  • 12篇尾吊
  • 10篇动脉
  • 10篇失重
  • 10篇卧床
  • 9篇头低位
  • 9篇航天医学
  • 8篇信号
  • 8篇生理
  • 8篇头低位卧床
  • 8篇抗阻
  • 8篇航天
  • 7篇锻炼
  • 7篇重力环境
  • 7篇立位
  • 7篇股动
  • 7篇股动脉
  • 6篇动物

机构

  • 75篇中国航天员科...
  • 17篇航天医学工程...
  • 5篇太原理工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4篇北京体育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北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国防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清华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92篇李志利
  • 42篇王惠娟
  • 39篇汪德生
  • 39篇王林杰
  • 34篇张剑锋
  • 31篇陈文娟
  • 30篇刘书娟
  • 28篇袁明
  • 27篇李莹辉
  • 20篇王颜晴
  • 19篇姜世忠
  • 18篇谈诚
  • 12篇杨鸿慧
  • 9篇李天志
  • 9篇袁敏
  • 9篇刘朝霞
  • 8篇刘炳坤
  • 8篇唐国华
  • 7篇曲丽娜
  • 6篇王红晖

传媒

  • 31篇航天医学与医...
  • 5篇载人航天
  • 3篇现代临床医学...
  • 3篇中华航空航天...
  • 3篇空军总医院学...
  • 3篇2009北京...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机械传动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特种设备...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军事医学
  • 1篇国际航空航天...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多关节抗阻力锻炼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关节抗阻力锻炼装置,涉及航天医学和运动康复技术领域,包括护腰、大腿连接板、小腿连接板和脚部支撑板;所述护腰的侧壁上连接有髋关节阻尼器,所述髋关节阻尼器的底部与所述大腿连接板的顶部连接;所述大腿连接板的底...
李志利武建新张剑锋王惠娟戴小倩刘书娟陈文娟王颜晴梁宇航任启超王林杰李莹辉
文献传递
45Hz全身振动预防尾吊模型大鼠骨质丢失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低频全身振动对尾吊大鼠骨质丢失的预防效果。方法:28只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4组:尾部悬吊组(SUS),尾部悬吊+地面刺激组(S+G,地面刺激:15min/d,5d/周),尾部悬吊+振动刺激组(S+V,振动刺激:45Hz,0.2—0.5g,15min/d,5d/周)及对照组(CON)。8周后,对各组股骨骨密度(BMD),血清中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及胫骨的三点弯曲实验进行了观察。结果:经过8周的悬吊,S+V组股骨头(主要为松质骨)骨密度明显高于SUS和S+G组,但仍低于CON组(P<0.05)。而股骨中段(主要为皮质骨)骨密度在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三点弯曲结果显示S+V组胫骨最大载荷和刚度系数与S+G组和SUS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Ca,P,ALP含量在各组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45Hz低频全身振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尾吊大鼠的后肢骨质丢失现象,提示其具备了成为长期失重飞行防护措施的可能。
谈诚马超李志利柯征宫赫张明陈善广
关键词:骨质丢失松质骨皮质骨
一种恒拉力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恒拉力装置,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通过需求设定数值,输出恒定拉力并且在传动过程中通过绕线摆正装置实现无偏传动同时对于扰动可进行位移放大并且通过反馈装置进行补偿的一种恒拉力装置。本发明中的恒拉力装置,钢...
李志利王林杰李莹辉曲丽娜郭志峰梁国星武建新张剑锋刘书娟戴小倩王慧娟王颜晴
文献传递
多穴位电针刺激对抗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萎缩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对抗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30°尾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生理效应。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n=10):对照组(CON)、30 d尾吊组(TS)和30 d尾吊+多穴位刺激组(TS+MA)。CON组自由活动;TS组大鼠尾吊30 d;TS+MA组大鼠尾吊30 d,外加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双侧对称穴位隔日刺激30 min。结果 TS组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束排列不规则,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小,间质水肿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TS+MA组与TS组变化相似,但肌细胞核数量增多,没有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与CON组比,TS和TS+MA组大鼠Ⅱ型肌纤维数量均出现显著增加(P<0.01);与TS组比,TS+MA组肌纤维数量显著下降(P<0.01)。与CON组比,TS组大鼠比目鱼肌指数显著降低(P<0.05),TS+MA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多穴位电针刺激对抗模拟失重所导致的大鼠比目鱼肌萎缩作用明显,但更好的穴位刺激处方和刺激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汪德生张鹤杜芳李志利王红晖袁明刘书娟曲丽娜丁柏王惠娟陈文娟张剑锋王颜晴钟悦张家源汪闵杰嵇波李莹辉
关键词:模拟失重穴位刺激骨骼肌萎缩
电阻应变拉力传感器
本发明属于自动测试和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力传感器。其技术方案是:一种电阻应变拉力传感器,包括:带有悬臂梁(1)的支座(8),上支架(2)及其固定螺钉(12),电阻应变片(3),2个支架(5),卡扣(6)及其2个固...
张剑锋李志利王林杰姜世忠刘炳坤汪德生王惠娟陈文娟刘书娟王颜晴
文献传递
健康人体在跑步机上主、被动运动的差异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对健康人体在跑步机上主、被动运动的生物力学及心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5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在自研平面跑步机上分别进行3、7、10 km/h下主、被动模式的运动,对运动过程中的步态特征、关节角度、足底压力、耗氧量和心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同速度不同模式间对比,人体步态特征无显著差异(P>0.05),而身体倾角、髋、膝、踝关节角度差异显著(P<0.05);足底第一、三、五跖骨区域处压力峰值在不同模式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主动模式下运动的耗氧量和心率显著高于被动模式(P<0.05)。结论主动模式和被动模式跑步在运动学、足底压力以及心肺功能方面存在差异。
任启超李志利梁国星王惠娟梁宇航
关键词:步态特征关节角度足底压力心肺功能
往复运动加速度生成器
本发明属于航天医学和运动康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速度生成器。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往复运动加速度生成器,其特征是:它包括:电机(1)、转盘(2)、连接杆(3)、踏板(4)以及固定杆(5)。本发明利用与转盘连接的连接杆带动...
李志利刘书娟付文文张剑锋陈文娟王惠娟马红磊王林杰李莹辉
重力再适应相关立位耐力评估与预测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发适宜于返回后立位耐力早期评估的安全检测方法,探索构建重力再适应相关立位耐力预测模型。方法 15名健康男性进行被动立位耐力测试,按原有评分标准,对被动立位测试数据中的3min、5 min、10 min数据分别计分;采用ROC法重新界定阈值进行分级,留一交叉验证,与原分级结果比对,验证一致性。利用15名健康男性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数据,基于贝叶斯原理,构建立位耐力预测模型,留一交叉验证后,选取4例飞行数据进一步验证。结果 3 min测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5min和10 min的均为1.00,与原立位耐力测试分级结果一致性好。基于头低位模拟失重数据确立了5个立位耐力预测特征量及其似然比,留一交叉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名参加飞行航天员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1,重力再适应立位耐力得到有效预测。结论采用新的方法对被动立位耐力3 min、5 min、10 min测试数据进行评估与20 min分级结果一致性好,具有应用前景。建立的重力再适应相关立位耐力预测模型具有较好预测能力。
刘朝霞吴大蔚黄伟芬吴斌李志利陈章煌仲崇发李莹辉
关键词:立位耐力失重
75°与60°头高位倾斜试验人体血流动力学效应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适当增加倾斜角度的头高位倾斜试验能否在缩短测试时间的同时,产生与传统低角度倾斜试验方案类似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22名志愿者参与实验,均先后采用2种不同的无药物诱发倾斜测试方案。首先进行60°标准方案(60SP组)实施倾斜测试45 min,14天后,第2次倾斜试验采用75°短时方案(75SD组)测试20min。两次倾斜测试中全程采用红外指端体积描记法进行无创逐搏血压监测,并分析心率(HR)、血压、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系统血管阻力(SVR)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结果在立位前的平卧位,2种测试方案中志愿者心率、血压、每搏量、心输出量、系统血管阻力和压力反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在立位的初始反应阶段,2种测试方案中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也无显著差异。在头高位的进展阶段,60SP组的45min和75SD组的20min时,志愿者所有血流动力学参数中只有每搏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更高角度及更短时程的倾斜实验方案中,绝大多数血流动力反应与传统低倾斜角度长时程倾斜测试方案诱发的效应一致。更高角度及更短时程的倾斜测试方案能够在类似效率的基础上节约临床诊断时间。
刘杰昕袁明王林杰李勇枝巴特·沃赫顿杜嵩赵性泉曲丽娜李志利陈章煌吴越阳杨晓萌李朝霞安德烈·奥博特李莹辉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反应
青年女性在卧床实验中腰椎间盘高度变化的初步探索
2012年
目的:使用3.0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测量并研究微重力环境结合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的影响。方法:对22名青年女性志愿者分3组进行-6°头低位卧床15 d试验。试验前后使用MRI对其腰椎间盘高度分别进行测量。结果:卧床对照组(A组)卧床后L4-L5椎间盘平均高度增加,卧床前后数据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腰椎间盘高度变化数据经统计分析显示,下肢负压及定期运动合并负压吸引是L4-L5椎间盘高度增加的影响因素(P<0.05),对于其他椎间隙,下肢负压及定期运动合并负压吸引对椎间盘高度增加影响不显著。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卧床可以使青年女性腰椎间盘高度增加,下肢的负压或者定期运动合并负压吸引是影响L4-L5椎间盘高度变化的因素。
唐志全赵承琳刘明霞张艺军张蕾李志利
关键词:头低位卧床椎间盘磁共振成像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