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巨

作品数:98 被引量:603H指数:1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妊娠
  • 21篇子宫
  • 16篇细胞
  • 14篇卵巢
  • 10篇血压
  • 10篇妊娠期
  • 10篇产后
  • 9篇手术
  • 9篇剖宫产
  • 9篇子痫
  • 9篇高血压
  • 9篇宫颈
  • 8篇蛋白
  • 8篇切除
  • 8篇子痫前期
  • 8篇后出血
  • 7篇血清
  • 7篇剖宫产术
  • 7篇肿瘤
  • 6篇胎盘

机构

  • 71篇解放军第20...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锦州医科大学
  • 4篇辽宁医学院
  • 4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吉林省梅河口...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沈阳市妇婴医...
  • 1篇沈阳东方集团...

作者

  • 96篇李巨
  • 16篇陈震宇
  • 13篇于月新
  • 10篇葛静
  • 9篇尚丽新
  • 9篇董玉贞
  • 8篇陈静
  • 8篇陈红
  • 8篇王军
  • 7篇薛丹
  • 6篇郑莉彦
  • 6篇裴丽鹏
  • 6篇李思扬
  • 6篇孙静莉
  • 5篇刘劲松
  • 5篇曲冬颖
  • 5篇鲁海鸥
  • 5篇张丽江
  • 5篇高红
  • 4篇徐斌

传媒

  • 21篇中国实用妇科...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妇幼保健
  • 5篇中华妇产科杂...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辽宁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妇产科临...
  • 2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妇...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3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卵巢肿瘤中CD_(44)变异型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被引量:7
1998年
细胞粘附因子CD44的变异型(CD44v)出现在多种肿瘤的恶性转化过程中并与这些肿瘤的转移能力密切相关。然而,CD44基因在良恶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类型尚无定论。为此,本研究使用特异性识别CD44分子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对正常卵巢组织以及良性和恶性肿瘤的CD44表达类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CD44v在正常卵巢内呈阴性;25例良性肿瘤中,21例阴性,4例有灶局性变异型外显子v8-v10的表达;相反,26例卵巢癌手术切除标本和2株卵巢癌细胞系Caov3和Ovca3有多种形式的CD44v存在;其中,v7的表达明显上调。2例交界性肿瘤的表达形式与卵巢癌相似,但呈灶局阳性。本结果因而提示,CD44v尤其是v7出现在卵巢癌恶性转化的过程中;它(们)可能成为该类肿瘤新的生物标志物并在癌细胞转移中起促进作用。
李巨刘佳刘佳鲁海欧郭丽李宏
关键词:卵巢肿瘤CD44免疫组织化学
脂多糖抑制滋养层细胞的迁移
2008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滋养层细胞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不着留取正常早孕绒毛,分离滋养层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利用Transwell检测浓度为0(对照组),11,和100ng/ml的脂多糖对其迁移能力的凋节作用。结果脂多糖作用后24h后,滋养层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剑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One/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多糖能够抑制细胞滋养细胞的迁移,这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李思扬张丽江薛丹葛静高红董玉贞李巨
关键词:脂多糖子痫前期滋养层细胞
骨盆漏斗韧带微淋巴管计数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中骨盆漏斗韧带微淋巴管密度(Micro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与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推断骨盆漏斗韧带中新生淋巴管在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在62例分期不同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骨盆漏斗韧带组织标本中用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VD)。结果子宫内膜癌时骨盆漏斗韧带中MLVD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组比较显著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组,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骨盆漏斗韧带MLVD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浸润子宫肌层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宋瑀桐李巨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D2-40
Rubratoxin B诱导人绒癌细胞株凋亡及Bcl-2 mRNA表达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定量分析rubratoxin B(RB)在体外诱导人绒癌细胞株(BeWo)发生凋亡,并探讨其与抑制凋亡基因Bcl-2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MTT、HE染色、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定性及定量分析经RB处理后BeWo细胞活细胞及凋亡细胞的变化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与RB诱导的BeWo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数量与药物浓度及用药时间明显相关。RT-PCR结果显示Bcl-2mRNA的表达随着凋亡细胞的增加而减少。结论:RB能够诱导BeWo细胞发生凋亡,Bcl-2mRNA表达的下调是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李巨胡煜鲁海鸥王喜良孙晓玲
关键词:绒毛膜癌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BCL-2
白介素-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DM)的关系。方法选择EDM患者234例(EDM组)、健康妇女215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其子宫内膜中的IL-18基因-607C/A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EDM组IL-18基因-607C/A多态位点的CC、C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2%、43.6%、22.2%,等位基因C、A的频率分别为56.0%、44.0%;对照组IL-18基因-607C/A多态位点的CC、C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48.7%、30.8%,等位基因C、A的频率分别为44.9%、55.1%。IL-18基因-607C/A多态性是E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EDM的发病风险增高(P<0.01)。结论 IL-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EDM的发病存在相关性,C等位基因是EDM发病的重要遗传学危险因素。
曲冬颖李巨陈红葛静裴丽鹏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18单核苷酸多态性
以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评估产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根据分娩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估算产后出血量,并与目测法相比,评价产后出血量估计的准确性,了解产后出血的真实发生情况,并对现有的产后出血诊断标准进行评价,为产后出血标准的重新界定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于该院日间分娩的汉族产妇1 318例,入院后于分娩前及胎儿娩出24 h测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采用目测法、血红蛋白计算法、红细胞比容计算法估算产后出血量,其中血红蛋白计算法按产后血红蛋白每下降10 g/L出血量为400 ml计算24 h产后出血量,红细胞比容法按公式计算:出血量=0.75×[身高(英寸)×50+体质量(磅)×25]×(产前红细胞比容-产后红细胞比容)/产前红细胞比容。结果 1 318例产妇中阴道分娩295例,剖宫产1 023例。按3种不同方法估算产后出血量,其中目测法最少,为(250.3±111.3)ml,血红蛋白法为(321.0±121.4)ml,红细胞比容法最高,为(381.0±19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采取何种方法估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均高于剖宫产分娩(P<0.01)。目测法产后出血发生率仅为3.5%,血红蛋白估算法所得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2%,红细胞比容法估算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3.5%,均明显高于目测法(均P<0.001);无论采用血红蛋白法还是红细胞比容法,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分娩(P<0.05)。结论以红细胞比容法所计算的产后出血量为衡量标准,证实目测法估计产后出血量误差很大,往往会低估,为提高准确性,可联合应用多种方法估算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实际发生率要远高于临床诊断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是否有必要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制定不同的产后出血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商榷,产后出血的定义和诊断应有更为科学的标准。
陈震宇蒋艺莎金珈汐仲莞李巨
关键词:产后出血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变化与妊娠被引量:7
1995年
随机选择52例好高征患者,20名健康未孕妇女,30例正常妊娠妇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表明:妊娠组与未孕组之间CGRP含量差异显著(P<0.01);妊高征组血浆CGRP显著高于妊娠组(P<0.01),提示:妊娠期高水平的CGRP是孕期血容量和红细胞升高反应的代偿机制。妊高征患者血浆CGRP含量增高可能与血管内皮系统的适应性和代偿性变化有关。但在重症好高征特别是子痫时血浆水平则明显下降。因此,血浆CGRP水平变化可能是诊断妊高征的一个指标。
鲁海鸥阎素文李巨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妊娠妊娠高血压血浆
胎儿脑电图及其定量分析用于产时胎儿窘迫诊断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胎儿脑电图(fetal electroencephalogram,FEEG)波形及其定量分析用于产时诊断胎儿窘迫及判断新生儿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自制的经阴道胎儿脑电电极对65例产妇在第一产程末至胎儿娩出前进行FEEG监测,观察脑电图波形变化并进行定量分析;并将胎儿窘迫组(22例)和非胎儿窘迫组(43例)的脑电图波形及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胎儿酸中毒组和血气正常组两组的脑电图波形,分析新生儿近期预后与产时FEEG关系。结果(1)应用经阴道直接接触胎儿头皮的脑电电极记录的脑电图与新生儿脑电图特点相似;(2)胎儿窘迫组产时脑电图波形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胎儿窘迫组(72·7%和9·0%,P<0·05),前者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明显降低、95%边缘频率(spectral edge frequency,SEF)明显升高;(3)胎儿酸中毒组与血气正常组相比产时脑电图及其定量分析有显著异常(BIS:48·23±1·98和70·18±0·76,P<0·05;95%SEF:29·02±1·09和14·02±1·69,P<0·01);(4)产时FEEG异常与新生儿不良预后有关。结论(1)自制的经阴道胎儿脑电电极可准确地采集胎儿脑电信号,且不损伤胎儿头皮,是安全、可行的;(2)胎儿脑电波异常可较早的反映胎儿宫内缺氧及酸中毒的状况,并可做为产时胎儿监测的直观指标;(3)产时胎儿脑电图定量分析BIS、95%SEF是反映胎儿和新生儿缺氧及酸中毒的敏感指标。
李巨薛丹李思扬
关键词:胎儿窘迫脑电描记术产前诊断
缺血再灌注损伤对附件扭转家兔卵巢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附件扭转后再灌注损伤对家兔卵巢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8)。实验组将兔左侧附件按顺时针方向扭转3周后固定于左侧腹壁,24 h后解除扭转。实验组兔分成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分别于24、48、72和96 h后取双侧卵巢;对照组假手术96 h后取双侧卵巢。切除的卵巢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生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左侧卵巢SOD值于卵巢再灌注24和48 h后明显下降(P<0.01),72 h后开始升高,96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Px活性于卵巢再灌注24和72 h明显下降(P<0.01);CAT活性在卵巢再灌注24和48 h后明显下降(P<0.01),72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于卵巢再灌注24和48 h后明显上升(P<0.01),但72 h后开始下降,96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件扭转后解除扭转对家兔卵巢的再灌注产生了氧化应激,通过影响SOD、GSH-Px、CAT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影响兔卵巢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卵巢损伤程度逐渐减轻,可能与扭转解除后血供逐渐恢复,局部产生的SOD、GSH-Px、CAT逐渐恢复或升高及MDA逐渐清除有关。
于月新李巨陈佳樊宝剑颜宇博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
剖宫产后留置尿管导尿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观察目前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三种放尿方法的预后。方法选择180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个体放尿组60例;液体余量放尿组60例;常规放尿组60例,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的情况。结果三种放尿方法对膀胱功能有影响,第1次排尿量有差异,个体放尿组和液体余量放尿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放尿组(97%,98%vs 63%,P<0.05);个体放尿组和液体余量放尿组拔除尿管时间与传统放尿组有显著差异(P<0.05);个体放尿组、液体余量放尿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放尿组(5%、10%、50%)。结论剖宫产术后放尿时机选择对于产妇预后的影响较大,采用个体放尿法或液体余量放尿法均较传统放尿方法理想。
薛丹葛静刘劲松郑莉彦李巨
关键词:剖宫产放尿方法膀胱功能留置尿管导尿方法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