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宝珍

作品数:56 被引量:405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微生物
  • 10篇降解
  • 6篇生物降解
  • 6篇土壤
  • 6篇微生物降解
  • 6篇腐植酸
  • 5篇褐煤
  • 4篇营养化
  • 4篇植物
  • 4篇污染
  • 4篇空气微生物
  • 4篇黄腐酸
  • 4篇富营养化
  • 3篇单胞菌
  • 3篇对植
  • 3篇芽孢
  • 3篇芽孢杆菌
  • 3篇营养液
  • 3篇沼液
  • 3篇生物转化

机构

  • 56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国家地质实验...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计量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黑龙江省药品...

作者

  • 56篇李宝珍
  • 54篇袁红莉
  • 30篇杨金水
  • 8篇杨金水
  • 6篇高同国
  • 5篇陈文新
  • 5篇应娇妍
  • 5篇陈楠
  • 4篇王风芹
  • 4篇刘亮
  • 4篇刘伟杰
  • 3篇董莲华
  • 3篇李海峰
  • 2篇姜峰
  • 2篇张莹
  • 2篇刘辰
  • 2篇邓春萍
  • 2篇陈文峰
  • 2篇黄怀曾
  • 2篇李伟群

传媒

  • 5篇腐植酸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环境科学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Agricu...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大豆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沼气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第十届微生物...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 1篇中国近现代科...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刺激素腐植酸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腐植酸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刺激素,其刺激作物生长和提高植物抗逆的作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总结了腐植酸促进植物生长的部分生理机制,包括调控植物的营养作用,促进植物内源激素的产生和调控植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活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在不同逆境胁迫下腐植酸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并对腐植酸类生物刺激素与植物抗逆性关系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腐植酸类物质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及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张瑜王若楠邱小倩杨金水李宝珍袁红莉
关键词:腐植酸植物胁迫生理代谢
微藻去除重金属镉的抗性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与水体中重金属去除的传统方法相比,生物吸附法是一种更具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技术。微藻由于自身的廉价性和高吸附性已成为高效生物吸附剂的材料来源。要评价微藻在镉(Cd)去除方面的应用潜力,解析微藻抗重金属的机理是必要条件。因此,本文从抗Cd微藻种类,Cd对微藻光合作用、生长及结构的影响,胞外吸附的机理,胞内积累的机理,以及基因调控水平,阐述了目前微藻抗C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孔祥雪李宝珍杨金水
关键词:微藻抗性机理
微生物降解褐煤产生黄腐酸的机理及工艺
袁红莉陈文新李宝珍杨金水周希贵王风芹袁权董莲华
该项目首次系统研究了褐煤自然风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和化学性质变化,发现了在褐煤风化过程中不同类型微生物之间存在演替现象,放线菌是降解的先锋菌,随后是细菌,而真菌则在降解的后期起主要作用;揭示了褐煤在自然风化过程中碳含...
关键词:
关键词:微生物褐煤黄腐酸
油气田土壤样品中可培养丁烷氧化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分别采用丁烷或丁醇选择培养法,对采自四川省达州市普光气田和湖北省江汉油田的土壤样品中的丁烷氧化菌进行了分离、纯化、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研究,探讨不同油田不同环境中烃氧化菌数量、系统发育地位以及种群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初步分离获得共25株丁烷氧化菌,分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个油田样品分离出的丁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简单,均包括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菌(Pseudomonas)、红球菌(Rhodococcus)和节杆菌(Arthrobacter)4个属的细菌,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的细菌分离自普光气田.普光气田分离出的丁烷氧化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略高于江汉油田.
张莹李宝珍杨金水汪双清袁红莉
关键词:RRNA基因丁烷系统发育分析
一株茎点霉菌的抗镉机制被引量:20
2003年
从矿区土壤筛选到一株对镉具有较强抗性和富集能力的丝状真菌,编号为F2,根据其形态主要是分生孢子器的特征鉴定为茎点霉菌.对不同镉浓度液体培养下菌体的生长及培养液的pH值变化作了分析,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与能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镉在F2胞内外的沉积作用及分布情况,从而分析该菌对镉的抗性和富集机制.结果表明,100mg/L的镉浓度下,在细胞壁及周围区域存在大量颗粒状镉沉积物,而在菌体表面也有沉淀物附着.因此胞内外沉积作用可能是该菌对高浓度镉的抗性和富集作用的重要途径,而且因为该菌生长过程中尤其是高镉浓度下pH值的大幅度上升,沉积过程可能与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碱性物质有关.
应娇妍袁红莉李宝珍
关键词:茎点霉
抗Cd菌株的筛选及其对Cd的去除特性被引量:6
2004年
从高Cd含量的闪锌矿土样中进行了抗Cd并富集Cd菌株的筛选,并对高效菌株的吸附和去除Cd特性作了分析。结果得到一株对Cd具有很强抗性和富集能力的茎点霉菌F2,该菌可在2000mg·L-1的Cd浓度下存活,在液体培养下对培养基中Cd尤其是高浓度Cd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菌体Cd含量可达28%。F2干菌体对重蒸水中Cd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同时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冷冻干燥菌体对Cd的吸附能力远大于烘干菌体,并在较大Cd浓度范围和pH值范围内对Cd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应娇妍袁红莉孙英李宝珍何红蓼
关键词:菌株筛选抗性吸附动力学
一种具有稳定性能的沼液有机营养液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稳定性能的沼液有机营养液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沼液,低阶煤或腐植酸,秸秆、芽孢杆菌培养液为原料,将70~85份的沼液、10-20份的低阶煤或2-5份的腐植酸,0~5份的秸秆混合加入发酵池内,再将5...
袁红莉陈楠高同国李宝珍
一种巨大芽孢杆菌及其在处理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YL1及其在处理印染废水中的应用。该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YL1的保藏号为CGMCC No.4094。培养条件为28-...
杨金水刘辰袁红莉李宝珍
假单孢菌PKE117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及基因克隆被引量:4
2007年
对纯化得到的假单孢菌PKE117的胞外木素过氧化物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30℃,以藜芦醇为底物,在25℃,pH3.0的琥珀酸钠缓冲液中与底物反应时的Km值为(0.277±0.0008)mmol/L,vmax为(0.049±0.001)mmol.mg-1protein.min-1。根据LiP已知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提取质粒,扩增得到一条199bp的DNA片段lip1和一条563bp的DNA片段lip2,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已报道的白腐真菌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同源性不是很高。核苷酸翻译后的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LiP1与Pycnoporus sanguineus的漆酶的同源性达到100%,与Mycobacteriumbovis的木素过氧化物酶的同源性达到80%;LiP2与Arabidopsis thaliana的过氧化物酶同源性达到100%,与Hordeumvulgare的过氧化物酶1同源性为75%。
杨金水袁红莉李宝珍倪晋仁
关键词:假单孢菌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片段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物质废水及降解菌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生物质污水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淀粉、糖类、有机酸、蛋白质,COD值很高,严重污染环境,并造成生物质资源浪费.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生物质污水,通过分析污水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的去除率表征该系统对高COD生物质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 h,进水运行10 h后,出水平均COD为74.90 mg/L,总氮(TN)为1.21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5.7%与94.5%,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一级标准.系统运行稳定后,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载体的表面微生物的挂膜情况,并结合微生物分离、单菌处理效果评价、16S rDNA鉴定技术对系统内去除COD的优势菌群进行了分析,优势菌群为假单孢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红球菌属、微杆菌属.
杨金水刘伟杰吴佳莲李宝珍袁红莉
关键词:曝气生物滤池微生物分离16SRDNA序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