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喜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淋巴
  • 9篇淋巴瘤
  • 7篇金淋巴瘤
  • 7篇霍奇金
  • 7篇霍奇金淋巴瘤
  • 7篇非霍奇金
  • 7篇非霍奇金淋巴...
  • 3篇细胞
  • 2篇原发性
  • 1篇蛋白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心脏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与转...
  • 1篇信号转导与转...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1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山西省肿瘤研...

作者

  • 11篇李喜
  • 6篇张巧花
  • 6篇侯淑玲
  • 2篇郑玉萍
  • 2篇贺建霞
  • 2篇王列样
  • 2篇牛巧红
  • 1篇韩维娥
  • 1篇辛海荣
  • 1篇孙瑞芳
  • 1篇张宏伟
  • 1篇归薇
  • 1篇温晓莲
  • 1篇黄云鹏
  • 1篇乔丽娟
  • 1篇杨斌
  • 1篇王军
  • 1篇赵志强
  • 1篇张宗

传媒

  • 7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第八届全国难...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霍奇金淋巴瘤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2011年
患者男,16岁,于2008年8月无意中发现右颈部一枚杏核大小无痛性肿物,于我院行肿物病理活组织检查示间变大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ALK(+)。后收入我科,行各项检查后临床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间变大细胞型,
李喜
关键词:白血病继发
D-二聚体与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溶解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取60例NHL患者空腹抗凝血,采用ELISA方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分析NHL分型、分期、疗效及预后与D-D水平的关系。结果NHL患者D-D阳性占23.3%,均为Ⅲ、Ⅳ期患者。D-D水平随着治疗无效、病情复发、加重或死亡而升高。D—D水平与NHL恶性程度无关。结论D—D不仅是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的特异产物,而且可作为NHL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侯淑玲张巧花王军贺建霞杨斌归薇郑玉萍韩维娥李喜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预后
非霍奇金淋巴瘤外周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PAR)、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与NHL发生、浸润的关系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38例初治、病...
张巧花侯淑玲李喜
文献传递
VEGF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组具有复杂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群体,'跳跃性浸润'为本病的特点。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多部位的浸润是本病治疗失败...
李喜张巧花侯淑玲
文献传递
淋巴瘤细胞膜P糖蛋白、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及bcl-2表达水平与化疗耐药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膜P糖蛋白(P—gP)、细胞胞内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bcl-2、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表达水平与淋巴瘤患者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对疑诊淋巴瘤的18例患者,手术活检淋巴结,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膜P—gP、胞内STAT3、抗凋亡蛋白bcl-2、细胞因子IL-6及IL-10表达水平,前瞻性研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其中,化疗耐药组10例,化疗敏感组8例,以10例炎性淋巴结增生为正常对照。结果化疗耐药组P—gP和bcl-2表达水平均高于化疗敏感组(P=0.01和P=0.039),而STAT3、IL-6及IL-1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细胞膜P—gP表达水平高于炎性淋巴结增生(P=0.01),STAT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炎性淋巴结增生(P=0.04),淋巴瘤与炎性淋巴结增生bcl-2、IL-6及IL-1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P—gP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恶性淋巴瘤化疗疗效密切相关,STAT3参与了淋巴瘤细胞的信号转导,是否参与了多药耐药信号转导尚不能肯定,而胞内IL-6、IL-10的表达与化疗疗效未见相关。
侯淑玲乔丽娟张巧花李喜赵志强黄云鹏
关键词:淋巴瘤P糖蛋白转录激活因子3
原发性肝癌患者内毒素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的内毒素及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在原发性肝癌组和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检测内毒素在原发性肝癌组和正常组中的差别。结果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在原发性肝癌组明显增加和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在原发性肝癌组明显减少,和正常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中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辛海荣李喜孙瑞芳孟永盛于倩倩郝玉霞
关键词:肠杆菌科内毒素类
套细胞淋巴瘤23例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及结外病变、骨髓活检、血清乳酸脱氢酶和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2岁(44~74岁),≥60岁者15例(65.2%)。男女比例为4.8:1。Ann Arbor临床分期Ⅲ期12例,Ⅳ期9例。首发症状为浅表淋巴结肿大20例(87.0%),以颈部最多;伴有腹腔内淋巴结肿大13例(56.5%)。病程早期发热者9例(39.1%),15例行骨髓穿刺患者中骨髓有肿瘤细胞浸润10例(66.6%)。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11例(47.8%)。免疫表型CD,阳性14例(60.9%),CD20阳性21例(913%)。Cyclin D1过度表达19例(82.6%)。结论套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在男性老年人群,初诊时多为晚期,多有骨髓浸润。首发症状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结外病变明显。免疫表型检测显示套细胞淋巴瘤有成熟B细胞(CD20+)抗原,同时兼有T细胞(CD5+)的抗原。免疫组织化学呈现CvclinD1讨席表弑可为诊断套细朐淋巴瘤的余标准.
牛巧红李喜张宗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sVEGF)的浓度,探讨其与NHL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1例NHL初治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sVEGF的水平。同时检测81例NHL初治患者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比较NHL患者与对照组sVEGF的差别及不同临床分期、治疗效果、血浆LDH浓度、sVEGF水平的差别,分析NHL患者sVEGF水平、LDH浓度的相关性。结果NHL患者组sVEGF水平(282.90±29.80)Pg/ml,较对照组升高[(180.20±14.91)P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IV期患者sVEGF水平为(304.35±143.21)Pg/ml高于I、Ⅱ期的(257.86±168.10)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完全缓解患者组sVEGF水平为(323.26±159.89)Pg/ml,明显高于达完全缓解者组[(228.21±143.21)pg/ml](P〈0.05);LDH升高组sVEGF水平(385.40±157.87)pg/ml较LDH正常组(234.18±158.87)Pg/ml明显升高(P〈0.05);VEGF水平与LDH浓度间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血管生成在NHL的侵袭转移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sVEGF水平可作为NHL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李喜张巧花侯淑玲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L-乳酸脱氢酶
非霍奇金淋巴瘤外周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与NH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8例初治NHL患者血中uPA,uPAR及PAI-1水平,分析与不同临床分期、治疗效果、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关性。结果NHL患者血uPA,uPAR及PAI-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HL患者LDH值增高组与LDH正常组比较uPAR增高(P<0.05),uPA,uPAR与LDH三者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uPA及可溶性uPA受体(suPAR)在NHL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suPAR可以作为判断NHL肿瘤负荷和预后的指标。
张巧花侯淑玲李喜贺建霞王列样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受体
原发性心脏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被引量:2
2010年
患者女,70岁。于2008年7月活动后感气促,无咳嗽、发烧、胸痛、心慌等症状;同年10月初气促加重,伴面部水肿;11月就诊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色B型超声示:“右心房肿物”,于12月初行右心房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术后用药不详。
牛巧红李喜
关键词:淋巴瘤原发性心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