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力毅

作品数:6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固定
  • 3篇骨折
  • 2篇内固定治疗
  • 2篇股骨
  • 2篇股骨粗隆
  • 2篇钢板
  • 2篇粗隆
  • 1篇动脉
  • 1篇断肢
  • 1篇断肢再植
  • 1篇血量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再植
  • 1篇肢体
  • 1篇肢体离断
  • 1篇指动脉
  • 1篇指动脉背侧支
  • 1篇指端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45...
  • 2篇解放军第四五...

作者

  • 6篇李力毅
  • 5篇李颖
  • 4篇王飞
  • 3篇陈约东
  • 3篇蒋继亮
  • 2篇杨俊生
  • 1篇王国军
  • 1篇王春书
  • 1篇王飞
  • 1篇邢建新
  • 1篇闫浩
  • 1篇周胜

传媒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1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行椎间盘镜手术治疗为对照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86例)。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和ODI以及术后6个月Nakai分级的优良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术后卧床时间短,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各时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症状减轻更明显,功能恢复更好(P<0.05)。术后6个月Nakai分级优良率:观察组为81.40%,对照组为6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临床疗效显著。
李力毅王飞童梁成李颖
关键词: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突出
髓内、外内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失血量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运用髓内髓外固定方式治疗时的失血量差异并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1诊治的15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分析2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的差异,以及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对2种术式中隐性失血量的影响。建立隐性失血量与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之间的线性方程式。结果 PFNA组显性出血量(140.3±31.6)ml,隐性出血量(409.7±191.3)ml,总出血量(550.0±192.5)ml,DHS组显性出血量(174.3±39.0)ml,隐性出血量(295.0±134.3)ml,总出血量(469.3±144.1)ml,2组显性失血量(t=6.01,P<0.001)、隐性失血量(t=-4.33,P<0.001)、总失血量(t=-2.96,P=0.0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中高龄组与超高龄组中隐性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F=0.97,P=0.326)与BMI(F=0.00,P=0.976)对2组的隐性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方案、术后3 d Hb及隐性出血量三者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髓内固定方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隐性出血量显著大于髓外固定方式,但显性出血量相反;年龄是影响隐性出血量的因素;隐性失血量与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
王飞茆文龙李力毅舒忠军李颖
关键词:失血量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髓内固定髓外固定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总结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43例,根据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比较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Russell-TaylorⅠ型骨折手术时间(t=2.117,P=0.046)与术中出血量(t=6.376,P〈0.001)少于Ⅱ型骨折,且不伴有小粗隆断裂的A型骨折手术时间(t=2.732,P=0.010)与术中出血量(t=2.395,P=0.022)少于伴有小粗隆断裂的B型骨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均获平均16.8(5-23)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22例,良17例。可4例。优良率90.7%。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技术容易掌握、骨折高愈合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优点。
王飞蒋继亮陈约东李力毅龚永良李颖
关键词:股骨粗隆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改良岛状筋膜蒂皮瓣重建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改良切取的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们对28例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改良切取的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术后随访远指间(DIP)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患指功能;随访两点分辨觉评价缝合及未缝合神经皮瓣感觉恢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5个月,患指指端缺损均获得良好修复。术后3个月患指筋膜蒂附近DIP关节及健侧DIP关节的ROM分别为(51.96±9.66)°、(84.11±5.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筋膜蒂皮瓣移植术中缝合与未缝合神经患指,术后3个月随访两点分辨觉分别为(6.78±1.48)mm、(7.05±1.93)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岛状筋膜蒂皮瓣能够有效修复指端缺损,减少手术创伤。
谭权昌闫浩周胜汪健龄舒忠军杨俊生李力毅陈约东李颖
关键词:外科皮瓣指损伤指动脉背侧支指端缺损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治疗伴有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5-08至2009-08收治的移位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病例17例进行资料收集及随访,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三维CT重建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并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获得完整随访16例,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45±1.27)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按照Rowe肩关节功能标准评定,优良率达87.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复位,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以改善功能,减少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
蒋继亮王飞李力毅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
大肢体再植中应用体外循环技术研究一例报告被引量:2
2017年
自从1963年陈中伟首次报告成功进行断肢再植以来,断肢再植逐步广泛开展起来,然而由于大肢体离断后再植过程风险大,术后全身并发症多,再植肢体的功能较差,大肢体再植技术未在临床得以推广和进一步突破。以往传统再植均是远、近端清创后,由离断肢体远断端动脉端灌洗,只能起到冲洗管腔的作用。我们应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技术成功处理1例缺血时间为6h的上臂离断伤,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李颖邢建新王国军蒋继亮王春书王飞杨俊生李力毅陈约东
关键词:体外循环技术断肢再植全身并发症肢体离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