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地

作品数:48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病毒
  • 17篇抗原
  • 14篇基因
  • 14篇肝炎
  • 13篇乙肝
  • 12篇肝病
  • 12篇肝炎病毒
  • 11篇表面抗原
  • 9篇乙肝病毒
  • 8篇痘苗
  • 8篇痘苗病毒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疫苗
  • 7篇重组痘苗
  • 7篇重组痘苗病毒
  • 7篇杆菌
  • 6篇蛋白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免疫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上...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生物化学研究...
  • 2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36篇李光地
  • 27篇汪垣
  • 7篇孔玉英
  • 6篇杜念兴
  • 6篇徐文忠
  • 5篇杨莉
  • 5篇刘晶
  • 5篇惠静毅
  • 3篇李载平
  • 2篇张迺蘅
  • 2篇李磊
  • 2篇王健平
  • 2篇徐谐
  • 2篇曾桂超
  • 2篇汤健
  • 2篇张祖传
  • 2篇平蓓芳
  • 2篇朱立新
  • 1篇梁婉琪
  • 1篇闻玉梅

传媒

  • 4篇中国科学(C...
  • 4篇病毒学报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第七次全国基...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3
  • 3篇1992
  • 4篇199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前表面抗原1和2免疫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
一种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同时含有前表面抗原S1、S2免疫决定簇和S抗原的新型乙肝表面抗原,这种新型的基因结构在重组痘苗病毒体系中,能稳定地分泌表达同时具有前S1,前S2和S的三重抗原性的融合颗粒。该融合颗粒可用作乙型肝...
李光地惠静毅汪垣
文献传递
带有preS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的DNA免疫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构建了 3种融合了preS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表达质粒 .在COS M6细胞中暂时表达的结果显示 ,在CMV启动子转录调控下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可以有效地分泌至细胞外 ,并且同时具有HBsAg ,preS1和 preS2抗原性 .带有 preS抗原决定簇顺序的质粒DNA直接免疫BALB/c小鼠后 ,能诱发小鼠产生抗S抗体 ,抗体滴度高于仅带有S基因的表达质粒 .带有 preS1抗原决定簇顺序的质粒还可以使小鼠产生较高滴度的 preS1抗体 ,而且preS1抗体的出现早于S抗体 .
惠静毅李光地孔玉英汪垣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DNA免疫抗体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DNA疫苗诱导小鼠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动态变化和动态分布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g)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用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N端1 4 4个氨基酸的重组质粒DNA(简称pHBc1 4 4 ) 1 0 0 μg免疫C5 7BL 6小鼠 ,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 :pHBc1 4 4免疫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逐渐增多 ,在初次免疫的第 1 4天出现第一个免疫应答高峰 ,此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进入免疫记忆期并在 1年内维持在稳定水平。加强免疫后在第 1 0天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达到高峰 ,约是初次免疫应答高峰的 2倍 ,此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 ,但下降的速度比初次免疫应答减缓。结论 :pHBc1 4
张炜董生福孙淑惠汪垣李光地瞿涤
关键词:乙肝病毒核心抗原DNA疫苗
HCV核心区与HBV核心区融合基因的DNA免疫被引量:5
1999年
构建了在CMV启动子控制下在真核系统表达丙肝核心蛋白基因全长(HCc1 91 )及其氨端片段 (HCc6 9及HCc40 )的表达克隆 ,以及这 3种不同长度的HCc分别与乙肝核心区基因 (HBc1 44 )在羧端融合的表达克隆 .在COS细胞中实现了暂时表达 .ELISA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 ,表达产物具HCc抗原性或同时具有HBc的抗原性 .非融合和融合基因的DNA直接免疫小鼠 ,能有效地产生抗HCc抗体或同时产生抗HBc抗体 .融合形式要比非融合形式产生抗HCc抗体的持续时间长 .结果表明不同长度的HCc的融合并不影响HBc免疫原性的表现 ,却有利于HCc免疫原性的表现 .
杨莉刘晶孔玉英汪垣李光地
关键词:疫苗基因融合DNA免疫
乙肝病毒融合表面抗原SA-28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被引量:10
1997年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先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preSI融合基因SA-28置于酵母杂合启动子ADH2-SUC2的控制下,然后将SA-28基因的表达单元插入高稳定质粒PHCll的BamHI位点,构建成表达质粒YFD150和YFD150-o,并将其转化酿酒酵母Y19。对转化子表达SA-28基因的研究表明:表达受葡萄糖浓度调控;表达产物具有S和preS1双重抗原性,并形成密度为1.20—1.229/ml的颗粒。
袁汉英潘辉刘 婷胡宝龙李育阳惠静毅李光地汪垣
关键词:酵母乙肝病毒
同时含有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双重抗原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氨基酸1-144)与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氨基酸1-69)或(氨基酸(1-40)基因融合的克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获得水溶性的、具有双重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颗粒。它可应用...
李光地杨莉汪垣
文献传递
羧端带有前表面抗原1抗原决定簇的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李光地
本发明是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新型乙肝疫苗,将含有肝细胞结合位点的preS1(21—47)的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片段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主蛋白S基因3′端融合,并将该融合基因插入痘苗表达载体,构建重组痘苗病毒vSA-28。该重组...
关键词:
关键词:编码蛋白基因重组技术乙肝疫苗
同时含有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双重抗原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氨基酸1—144)与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氨基酸1—69)或(氨基酸1—40)基因融合的克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获得水溶性的、具有双重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颗粒。它可应用于...
李光地杨莉汪垣
文献传递
基因工程肝炎疫苗研究新进展
1996年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的严重传染病。肝炎病毒至少有五种,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HBV是一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HDV是依赖于HBV的缺陷型病毒,其基因组是一单链RNA环状分子,包膜是HBV的包膜抗原。HAV、HCV、HEV均为RNA病毒,
汪垣李光地
关键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减毒活疫苗甲肝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表达HBV和HCV融合抗原的CHO细胞系的构建和鉴定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危害很大的丙型肝炎的致病源,通常导致慢性感染并能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我们曾成功地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了HCV的结构蛋白(C,E1,E2).为了避免表达的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保持被膜蛋白天然免...
王春林朱立新刘晶汪垣李光地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