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敏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市友谊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2篇病变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成像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影像学资料
  • 1篇造影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机构

  • 5篇大连市友谊医...

作者

  • 5篇李亚敏
  • 4篇宋岫峰
  • 2篇张辉
  • 2篇金艳霞
  • 2篇于咏梅
  • 1篇刘小北
  • 1篇张德志
  • 1篇王李
  • 1篇金鑫

传媒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肝癌的CT及MRI诊断价值被引量:37
2009年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9例41个小肝细胞癌在CT平扫、增强后的表现及MRI不同序列、Gd-DTPA增强后的信号特点。结果41个小肝癌CT表现为平扫时呈高、等、低密度。三期增强扫描示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门脉期以低密度为主,有假包膜强化。41个小肝细胞癌中T1加权像表现为低、高、等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以低信号为主。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检出率,而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特征来反映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结合Gd-DTPA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于咏梅宋岫峰金艳霞李亚敏张德志
关键词:小肝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聚焦超声消融对不同MRI表现的子宫肌瘤的疗效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对MRI图像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号强度的子宫肌瘤消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治疗前后接受MRI检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超声消融前后肌瘤的MR平扫图像信号变化,并与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9例T2WI低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1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4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强化,病灶内部大部分无强化。结论子宫肌瘤在MRIT2WI上呈低信号时消融效果较理想。
李亚敏宋岫峰王李刘小北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子宫肌瘤
下肢血管病变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分析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探讨MSCT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006年3月至12月我院采用16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共30例,其中动脉病变21例,静脉病变9例。采用1.5mm准直,0.75mm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CT扫描对下肢血管及其分支显示良好,CTA可清晰显示21例患者的病变的位置、范围、血管壁的钙化程度。CTV4例正常,5例下肢静脉栓塞,其不仅可显示栓子的存在,而且可显示栓子的性质。结论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的显示下肢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并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张辉于咏梅李亚敏金艳霞
关键词:下肢血管成像多排螺旋CT静脉造影动脉造影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诊断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N)的CT表现。方法 XGPN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XGPN的CT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占位,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表现为延迟强化,均合并结石和肾筋膜增厚。结论 CT对XGPN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李亚敏宋岫峰金鑫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肝脏占位性病变5例误诊分析
2006年
宋岫峰李亚敏张辉
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误诊分析影像学表现不同疾病影像学资料病理证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