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蓉
- 作品数:13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盐酸青藤碱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盐酸青藤碱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风湿免疫科膝关节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药物,试验组除基础治疗外进行膝关节定点穿刺后注入盐酸青藤碱注射液50 mg,1次/d,5 d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 d、治疗后1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压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观察指标评分。结果 VAS评分:治疗后6 d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3.15±0.60)、(4.10±0.75)分(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1.90±0.76)、(2.60±0.88)分(P〈0.05)。肿胀指数评分: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0.90±0.91)、(1.80±0.89)分(P〈0.01)。压痛指数评分: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0.60±0.60)、(2.00±0.65)分(P〈0.01)。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0.80±0.74)、(2.10±0.81)分(P〈0.01)。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盐酸青藤碱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可作为膝骨关节炎急性疼痛的有效措施。
- 梁丽君贾雪芹朱惠朱蓉许夏雨沈海丽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 硫酸羟氯喹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长期安全性的调查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中硫酸羟氯喹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长期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的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对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入选明确诊断并持续服用羟氯喹超过3个月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详细记录羟氯喹的累积剂量及持续时间,同时记录其相关长期不良反应,并分析比较口服羟氯喹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用药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86例风湿免疫病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SLE 505例(57.0%)、RA 210例(23.7%)、SS 80例(9.0%),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57例(6.4%)、系统性血管炎12例(1.4%)、MCTD 10例(1.1%)、炎性肌病7例(0.8%)及SSc 5例(0.6%)。在886例患者中181例(20.4%)发生过1种或1种以上不良反应,其中以皮肤黏膜(110例,12.4%)和眼部病变(71例,8.0%)最常见,其他不良反应依次涉及消化系统(27例,3.0%)、神经系统(19例,2.1%)、肌肉骨骼系统(10例,1.1%)及心血管系统(8例,0.9%),但仅有54例(6.1%)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其中24例患者因症状缓解再次加用羟氯喹。886例患者中140例(15.8%)在治疗过程中曾停用羟氯喹,除了因不良反应停药外,还有12例(1.4%)因病情缓解停药,74例(8.4%)患者为自行停药;按照服用羟氯喹的累积剂量分为3组,分别为<500 g、500~1 000 g、>1 000 g,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2,P=0.041),以>1000 g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37.1%)。本研究中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临床实践中羟氯喹已经在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但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仅为6.1%,并与累积剂量有关,持续应用过程中应及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 钟华徐丽玲白明欣张志毅沈海丽朱蓉武丽君赵金霞李洋郭乾育鲁芙爱罗增白玛央金罗莉胡永玮郭倩顾文叶华苏茵
-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病人安全硫酸羟氯喹
- 多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中降钙素原的表达情况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多基因自身炎症性疾病[AOSD、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JIA)、炎性肠病性关节炎]中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并探讨ESR,CRP及ESR/CRP的值与该类疾病及其合并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既往完善PCT检测的自身炎性疾病患者88例,其中AOSD 32例、sJIA 27例、炎性肠病29例,对照组为健康对照30名、SLE 35例。运用电化学发光法监测各组血清PCT的数值,并分别用ESR仪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各患者ESR及CRP水平,各组之间数据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筛选,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样本PCT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①在非合并感染的情况下,自身炎症性疾病组PCT数值[(0.36±0.74)μg/L,95%CI(0.174 9,0.550 9)μg/L]较健康对照组[(0.06±0.06)μg/L,95%CI(0.035 1,0.081 7)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P=0.027 4),而与SLE组[(0.45±0.72)μg/L,95%CI(0.3942,1.1592)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P=0.4755);②在无感染的炎性肠病性关节炎[(0.20±0.32)μg/L,95%CI(0.042 7,0.364 3)μg/L]与健康组PCT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7,P=0.020 4),与SLE组P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2,P=0.647 6);在无感染的AOSD[(0.60±1.02)μg/L,95%CI(0.048 4,1.153 6)μg/L]PCT数值与健康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P=0.01),与SLE组P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5,P=0.114 3);在无感染的sJIA[(1.52±2.02)μg/L,95%CI (0.054 8,4.591 9)μg/L]中PCT与健康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P<0.01),与非感染SLE组PCT做对比,差异有计学意义(F=8.34,P=0.004 7)。③在自身炎症性疾病未合并感染的情况下,ESR/CRP比值的95%CI(1.121 2,3.589 4);而合并感染的情况下,ESR/CRP的比值95%CI(1.502 2,8.718 8),故考虑ESR/CRP比值在>3.5的情况下可考虑自身炎症性疾病合并感染可能性大。结论①在自身炎症性疾病中即使在不合并感染的情况下仍有PCT高于健康人的现象。②在炎性肠病性关节炎、AOSD、sJIA中PCT的值均明显高于�
- 朵瑞雪张燕李萍朱蓉王晓元张娟沈海丽
- 关键词:降钙素原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克罗恩病
- 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脂变化及心血管风险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通过测定及比较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的血脂水平,探讨RA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及炎症对血脂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RA患者血脂紊乱及心血管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共100例,其中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各50例。测定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抗体(ACCP),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应用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定患者的疾病活动性。结果活动期RA与非活动期相比,Lpa、AIP高于非活动期,Apo-Al低于非活动期(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活动期RA患者ESR、CRP、DAS28分别与Lpa及AIP呈正相关,ACCP与AIP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RA与心血管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CCP具有预测心血管风险的意义。
- 朱蓉朱惠贾雪芹刘媛媛沈海丽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非活动期血脂心血管风险
- 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及其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滑膜持续炎症和关节破坏为特征。其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清楚。以往认为自身抗原诱导的促炎性辅助性T细胞(Th)1活化是RA发病的主要因素。
- 许夏雨朱蓉朱惠张思功沈海丽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异构酶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辅助性T细胞
- 超声评分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超声评分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髋关节受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S患者86例,应用高频超声观察髋关节(包括髋关节囊和大转子肌腱端)受累的异常表现,并应用简化的超声评分法对上述异常超声表现进行评分,获得髋关节囊评分、股骨头评分、肌腱端评分及总体评分(为前3个部位评分累加)。分析各超声评分与临床评分[包括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C反应蛋白指标(ASDAS-CRP)、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评估髋关节超声检查结果在检查者间的一致性。结果172个髋关节的髋关节囊评分为(2.42±2.72)分,股骨头评分为(0.87±1.30)分,肌腱端评分为(2.64±2.99)分,总体评分为(5.17±4.20)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髋关节囊评分与BASDAI、ASDAS-CRP、BASFI、VAS、CRP及ESR均呈正相关(r=0.452、0.662、0.418、0.613、0.621、0.545,均P<0.01)。总体评分与BASDAI、ASDAS-CRP、BASFI、VAS、CRP及ESR均呈正相关(r=0.352、0.633、0.244、0.424、0.579、0.434,均P<0.05)。髋关节囊急性异常指标中,滑膜增厚与BASDAI、ASDAS-CRP、VAS、CRP及ESR均呈正相关(r=0.351、0.565、0.509、0.605、0.519,均P<0.01)。一致性分析显示,超声评估髋关节囊积液、滑膜增厚、滑膜内血流和肌腱端钙化、骨皮质改变、附着端血流和滑囊炎在检查者间的一致性中等(Kappa=0.712、0.710、0.782、0.610、0.668、0.692、0.703)。结论髋关节各超声评分与AS髋关节受累患者的临床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滑膜增厚提示疾病活动性的效能最高,在AS髋关节受累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 王挺聂芳张思功沈雪娇朱蓉李燕王媛
- 关键词:超声检查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
- 血清IL-6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出现关节骨质的破坏,畸形和滑膜炎。随着患者诊治病程的延长,病情反复加重,临床中出现肺间质病变(ILD)的患者增多。然而,RA出现ILD具体原因不详,多考虑为自身免疫异常,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肺血管炎性改变,出现肺组织的病变,导致患者肺功能水平下降。
- 王晓元朱蓉朵瑞雪沈海丽熊咏
- 关键词:肺间质病变类风湿关节炎肺血管炎自身免疫异常肺小血管炎
-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为特征性表现,皮肌炎除了肌肉受累,还有特征性的皮肤受累表现。近年研究发现,PM和皮肌炎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包括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和肌炎相关性自身抗体,并发现多种新型的自身抗体与疾病的表现有密切联系,临床上通过对这些自身抗体的检测可帮助诊断疾病及判断预后。
- 朱惠朱蓉沈海丽
- 关键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自身抗体
- 与结核杆菌感染相关白塞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探讨与结核杆菌感染相关白塞病(B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且资料完整的36例BD合并结核杆菌感染(TB/BD)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非结核杆菌感染(NTB)的BD(NTB/BD)患者407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TB/BD组患者发病年龄[(31.2±11.9)岁]高于NTB/BD组[(24.2±9.8)岁,P〈0.05].TB/BD组关节炎、发热及IgG升高的患者比例高于NTB/BD组,肺动脉瘤及肺动静脉血栓、四肢血管炎患者比例低于NTB/BD组(P〈0.05),而两组间其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B/BD组接受〈1 mg·kg^-1·d^-1泼尼松治疗患者比例高于NTB/BD组,接受≥1 mg·kg^-1·d^-1泼尼松治疗患者比例低于NTB/BD组(P〈0.05).TB/BD组经治疗后35例(97.22%)患者病情好转,仅有1例(2.78%)出现肺结核复发;NTB/BD组经治疗后386例(94.84%)病情好转,21例(5.16%)出现病情反复,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结核杆菌感染相关的BD发病较晚,较易出现关节受累和发热,较少出现四肢血管炎、肺动脉瘤及肺动静脉血栓,其IgG水平多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强度较低.
- 刘媛媛朵瑞雪朱蓉贾雪芹沈海丽
- 关键词:白塞病结核杆菌
-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和NBQX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在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中,使用不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即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acid,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及非NMDA受体拮抗剂NBQX,通过阻断谷氨酸与相应受体结合而产生镇痛作用,进而研究两种拮抗剂在镇痛作用方面对大鼠行为的影响,以及对分子生物学指标产生的影响,即应用上述拮抗剂后大鼠血清及组织液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Janus激酶-3(Janus-activated kinase,Jak3)等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CIA模型,通过体内研究,向大鼠关节腔内注射不同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和NBQX,观察CIA大鼠行为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改变。行为评估内容包括大鼠的触痛及关节肿胀情况,触痛情况使用机械性缩足阈值(paw-withdrawal threshold,PWT)来评价,同时使用排水法测足容积来评估肿胀情况。分子生物学指标相关研究即由大鼠心脏采血,并取组织匀浆液,检测血清及组织液中在拮抗剂使用后COX-2和Jak3等表达的变化。结果:MK-801和NBQX在单独或联合使用时均能表现出镇痛作用(P<0.01),且镇痛作用持续时间均大于24 h,两种拮抗剂均在注射后4 h达到镇痛作用的峰值,且NBQX比MK-801镇痛作用更强(P<0.05);MK-801和NBQX在单独及联合使用时,均不能改变CIA大鼠的足跖肿胀(P>0.05);MK-801可降低CIA大鼠COX-2的表达(P<0.01),NBQX则未见此作用(P>0.05);MK-801和NBQX对CIA大鼠的Jak3表达增高均未见产生影响(P>0.05)。结论:MK-801及NBQX均可产生镇痛作用,且NBQX比MK-801表现更强,但两者对肿胀均未见效果;NMDA受体与COX-2炎症通路有一定的交叉作用,而对于Jak3尚不能发现其与离子型谷氨酸信号通路存在交叉作用。
- 朱惠朱蓉邓肇达封昱辰沈海丽
- 关键词:谷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