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筱佳
-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高原鼠兔田间统计技术——礼佛法
- <正>高原鼠兔(Ochona curzoniae)在近几十年来被认为是高寒草甸地区的主要害鼠而加以灭杀。依据什么认定高原鼠兔就是害鼠则无明确理由。仅有的报道只是提到高原鼠兔每天要消耗一定数量的牧草。后来的人们则推算高原鼠...
- 李来兴李明财易现峰朱筱佳
- 文献传递
- 从血红蛋白基因看鸟类的高海拔适应进化机制
- 对低氧和低温环境更强的耐受能力使其成为内温动物高海拔适应研究的较理想对象.目前对于鸟类适应低氧环境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雁形目水鸟血红蛋白基因家族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而对于世界分布范围最广、物种数量最丰富的雀形目鸟类开展...
- 朱筱佳韩乃坚屈延华宋刚雷富民
- 关键词:雀形目鸟类进化机制血红蛋白基因
- 高原鼠兔生物控制——补草祛鼠研究初报
- <正>1.补草祛鼠的理论依据。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高原鼠兔(Ochona curzoniae)偏好选择植被稀疏且低矮的退化草场;高原鼠兔对栖息地的拟障碍物较为回避。我们对影响洞口选择的 8个因子或特征的进一步测试分析表明...
- 李来兴李明财易现峰朱筱佳
- 文献传递
- 青海湖鸟岛斑头雁种群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状况被引量:7
- 2009年
- 斑头雁(Anserin dicus)是2005年青海湖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被感染物种。为了解斑头雁目前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免疫状况,2008年春季,在青海湖鸟岛采集该种群弃卵(68枚)和巢卵(125枚),以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卵黄母源抗体(IgY)。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3年后,青海湖鸟岛繁殖的斑头雁种群有26.5%~35.2%的繁殖对可能已经获得了对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另外,以斑头雁巢密度和抗体效价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斑头雁母源抗体水平与斑头雁巢密度正相关(r=0.736,P=0.000),表明高密度繁殖群内的母源抗体传递更具有适应性意义。
- 朱筱佳李来兴杨乐王贵华
- 关键词:卵黄母源抗体血凝抑制
- 高原鼠兔的生物控制——“鹰架灭鼠”实验初报
- <正>1.天敌物种选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有什么天敌?哪些是它的主要天敌?《青海经济动物志》的记载比较笼统,包括了许多鸟纲的猛禽和哺乳纲的食肉类。当地的土著民族认为有一种猛禽专食草原小型哺乳...
- 李来兴李明财易现峰朱筱佳
- 文献传递
- 血红蛋白与脊椎动物高海拔适应进化被引量:8
- 2016年
- 高海拔环境是研究脊椎动物对极端环境适应进化过程的典型范例之一.血红蛋白在脊椎动物呼吸和氧化能量代谢中的核心作用决定了其无论在进化生物学还是高原医学研究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如果不清楚研究对象的系统进化地位和机体本身的适应进化特点,就无法对各个水平的适应进化机制作出全面诠释.因此,对脊椎动物的低氧适应进化研究首先从机体生理需求的差异出发.此外,血红蛋白的功能适应性还表现在物种或种群间的空间分布差异导致不同程度的低氧需求.因此,本文从个体和系统发育水平评述了血红蛋白的分子进化及功能适应研究,深入比较了长期定居和短期移居物种间的适应机制区别,系统分析了鸟类及其他脊椎动物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趋同和趋异进化特征.最后通过评价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功能蛋白和物种进化相似的分子遗传规律,为未来高海拔低氧适应进化及高原医学研究提出一些新的思考.总之,本文支持功能验证在适应性进化相关基因研究中的必要性,强调整合分子、细胞和系统水平确定研究方案的重要性,以及系统发育背景和种群进化历史在研究对象选择中的重要意义.
- 朱筱佳管玉艳雷富民
- 关键词:低氧适应血红蛋白趋同进化适应进化
- 普通大鵟(Buteo hemilasius)捕食策略与守候位置选择研究
- 2003至2005年,我们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高寒草甸地区对普通大鵟的捕食策略和守候位置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普通大鵟对其猎物的守候位置距猎物洞口15-30cm(20.52±3.70cm,n=21...
- 李来兴李明财易现峰朱筱佳
- 关键词:觅食策略高原鼠兔高寒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