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新龙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污垢特性
  • 5篇涡流发生器
  • 1篇镀层
  • 1篇对换
  • 1篇氧化镁
  • 1篇翼型
  • 1篇三角翼
  • 1篇实验台
  • 1篇顺排
  • 1篇特性分析
  • 1篇铁细菌
  • 1篇球形
  • 1篇热设备
  • 1篇热阻
  • 1篇涡发生器
  • 1篇污垢
  • 1篇污垢热阻
  • 1篇析晶污垢
  • 1篇耐蚀
  • 1篇耐蚀性

机构

  • 8篇东北电力大学
  • 6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8篇朱新龙
  • 7篇徐志明
  • 6篇张一龙
  • 5篇刘坐东
  • 1篇王景涛
  • 1篇常振宇
  • 1篇武霖
  • 1篇姚响
  • 1篇王瑞霞

传媒

  • 2篇化工机械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大学物理实验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半球形涡流发生器CaCO_3污垢沉积特性实验研究
2014年
实验研究了矩形通道内半球形涡流发生器CaCO3污垢的沉积特性。采用直接称重法,通过改变球凸的截面直径(D=5、6和7 mm)和排列间距(S=10、15和20 mm)这两种结构参数,得出试片单位面积的结垢量,计算出抑垢率,从而分别绘制出随时间变化试片单位面积增重量和抑垢率的变化规律曲线。结果表明:与平板相比,带有球窝/球凸的试片单位面积增重量及污垢生长渐近值明显减小;当单一考察排列间距对结垢量的影响时,排列间距15 mm为实验范围内的最优布置间距,此间距下其试片单位面积结垢量最少,抑垢效果最佳;若只改变截面直径时,随着球凸截面直径的增大,试片单位面积结垢量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实验范围内球凸直径为6 mm时其抑垢效果最好。
徐志明王瑞霞张一龙朱新龙
关键词:析晶污垢
矩形通道中场协同理论与结垢特性的实验研究
场协同原理是在研究强化换热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揭示了强化对流换热的实质,并为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方向,但是这些研究还停留在强化换热方面,对于换热器按照场协同原理设计后所具有的污垢特性的研究还为之甚少,本文以矩形翼涡流发生...
朱新龙
关键词:场协同污垢特性
文献传递
矩形翼涡流发生器排列方式对颗粒污垢的影响
2016年
为探索排列方式对颗粒污垢特性的影响,以加入纳米Mg O颗粒的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不同排列方式的矩形翼涡流发生器对颗粒污垢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安装涡流发生器,矩形通道中纳米Mg O颗粒污垢都没有明显的诱导期;在换热面上安装矩形翼能够抑制颗粒垢的生成,但流动阻力却明显增大;攻角为90°条件下,错排布置抑垢能力比顺排布置强,攻角为45°条件下,错排布置与顺排布置抑垢能力相近,且都比同等条件攻角为90°时的强;在攻角相同的条件下,插排布置的抑垢能力最好,但其流动阻力最大,攻角不同时,45°攻角比90°抑垢能力强。
徐志明朱新龙杨苏武张一龙刘坐东
关键词:顺排污垢特性
Ni-P化学镀层表面微生物污垢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化学镀Ni-P的方式对换热设备常见的低碳钢表面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对Ni-P镀层拍摄电镜图,对镀层进行网格实验和结合稳定性实验。然后对低碳钢片和Ni-P镀层进行微生物污垢对比实验,利用称重法记录污垢变化情况和光电比浊法记录铁细菌的数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化学镀Ni-P镀层的结合强度和结合稳定性优良,镀层表面形貌与碳钢表面相比也较好;对于由铁细菌引起的微生物污垢和垢下腐蚀,Ni-P镀层相比碳钢表面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和抗垢性;Ni-P镀层的存在会对铁细菌生长繁殖及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
徐志明武霖刘坐东张一龙朱新龙姚响
关键词:换热设备NI-P化学镀铁细菌
三角翼涡流发生器纳米氧化镁颗粒污垢特性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探究三角翼涡流发生器的纳米氧化镁颗粒污垢特性,选用粒径为50 nm的氧化镁颗粒配制的胶体溶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水浴温度、颗粒浓度、流速、三角翼间距以及不同布置等工况下三角翼涡流发生器的污垢特性。结果表明:三角翼涡流发生器具有抑垢特性,水浴温度、浓度、流速对其抑垢能力及结垢速率均有影响,水浴温度升高、颗粒浓度降低以及工质流速升高都会导致三角翼的抑垢能力增强。三角翼不同列间距的抑垢能力随着布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采用均匀分布布置形式时40 mm列间距的抑垢能力最强,而采用同列数布置时80 mm列间距的抑垢能力最强。
徐志明杨苏武朱新龙张一龙刘坐东
关键词:三角翼氧化镁结垢污垢特性胶体
冲孔矩形翼涡流发生器的氧化镁颗粒污垢特性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讨冲孔矩形翼涡流发生器的颗粒污垢特性,选用粒径为50nm的氧化镁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对比了冲孔涡流发生器和未冲孔涡流发生器的污垢和流动阻力特性,考察了孔径、孔数及孔位置对颗粒污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工况下,与未冲孔涡流发生器相比,冲孔涡流发生器具有良好的抑垢效果和较小的流动阻力损失;随着冲孔涡流发生器孔径的增大,污垢热阻渐近值降低,但降低的幅度变小;污垢热阻渐近值随着冲孔涡流发生器孔数的增加而降低,但是二者并不成同比例变化;冲孔位于外侧位置的涡流发生器的抑垢性能较优。
徐志明耿晓娅常振宇王景涛朱新龙杨苏武
关键词:冲孔污垢特性
翼型涡发生器的布置对换热及污垢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探究换热面上不同布置形式的翼型涡发生器对换热、流动阻力和污垢特性的影响,本文以矩形翼涡发生器为研究对象,在相同工况下对4种布置形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换热面上安装翼型涡发生器不仅能够强化换热同时还能抑制颗粒垢的生成;后排列布置不仅在强化换热和减少流动阻力上都优于前排列布置,而且在污垢条件下其也具有良好的抑垢性;结垢前后进出口压差的变化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结垢量的大小。
徐志明朱新龙杨苏武张一龙刘坐东
关键词:污垢特性
涡流发生器污垢特性实验台的设计
2014年
为了研究涡流发生器的污垢特性设计了一个能够在线监测温度、流量以及压差进而可以直接得到污垢热阻的实验台。通过验证实验、准确性分析与误差分析,验证了实验台设计精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示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台具有研究涡流发生器的污垢特性、压力特性以及换热特性的功能。
徐志明杨苏武朱新龙张一龙刘坐东
关键词:涡流发生器污垢热阻实验台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