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东
- 作品数:46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太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以造血系统受累为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1年
- 目的加强对抗磷脂综合征(APS)中造血系统受累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以造血系统受累为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及其诊疗经过,并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经抗凝、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结论APS可以造血系统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抗β-2糖蛋白抗体I特异性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许莲蓉乔振华杨林花张改连曹文东皮兴涛
-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辅助T细胞亚群17的变化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亚群17(Th17)及其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急性期29例,亚急性期24例,慢性期29例,另选20例同期门诊体检者中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的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浆中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及IL-17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患者组间Th17细胞百分率及IL-17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活性增高,Th17细胞激活可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及病程进展密切相关。
- 张雄杨涛曹文东皮兴涛续慧民郝斌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白介素17炎症免疫
- 联合应用断流加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体会(附10例报告)被引量:6
- 2004年
- 曹文东郝斌皮兴涛续慧民段红永梁宏莉郭炳麟
- 关键词:断流术分流术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
- 静脉血栓栓塞症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MTHFR基因1298A/C、1793G/A和1317T/C多态性在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分布,研究这些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方法95例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79例,肺栓塞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12例)和正常对照95名。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技术检测1298A/C、1793G/A和1317T/C多态性。结果1298A/C在正常人群中的分布AA、AC和CC分别为75.0%、23.9%和1.1%,A、C等位基因频率为87.0%和13.0%;1793G/A多态性在对照组的分布GG、GA和AA分别为85.0%、8.0%和1.0%,G、A等位基因频率为95.7%和4.3%。上述两基因多态性在对照组及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间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存在很强的连锁不平衡;所有研究对象未发现1317T/C突变。结论1298A/C、1793G/A和1317T/C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无相关性。
- 韩轩茂任景芳刘秀娥侯丽虹杨林花郝斌曹文东王学峰丁秋兰
- 关键词:血栓栓塞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飞行时间质谱
- 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硬化闭塞症(附3例报告)
- 2004年
- 郝斌曹文东皮兴涛续慧民段红永梁宏莉郭炳麟
- 关键词:血管腔内技术动脉硬化斑块
- PDI单抗对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体内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观察PDI(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单抗对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体内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的影响,初步探讨PDI蛋白在组织因子活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预先注射PDI单抗,对照组不加干预。钳夹法损伤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右股静脉,制造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造模后立即抽血,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体内TF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TF促凝活性,并于第3、10、25h分别抽血,利用ELISA法检测大鼠体内D-二聚体含量,25h后解剖大鼠右股静脉观察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F含量及活性均高于实验组(P<0.01),3次抽血实验组大鼠血D-二聚体含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大鼠成增高趋势,解剖后发现实验组大鼠股静脉血栓形成范围、栓子大小及患肢肿胀程度均小于对照组。结论 PDI单抗可以抑制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的形成,PDI蛋白在组织因子活化的活化过程起重要作用。
- 王胜权杨涛曹文东续慧民皮兴涛郝斌
- 关键词:PDI
- 凝血因子活性变化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意义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多种凝血因子(F)活性变化;与D二聚体(DD)比较,探讨各指标对VTE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VTE患者110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75例和肺血栓栓塞症(PTE)35例;对照组116例。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凝血因子FⅠ、FⅡ、FⅢ、FⅤ、FⅦ、FⅧ、FⅨ、FⅪ、FⅫ活性和DD。结果(1)VTE组FⅤ:Ac、FⅧ:Ac、FⅨ:Ac、Fbg和DD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FⅫ:Ac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TE组FⅡ:Ac、FⅦ:Ac、FⅪ:Ac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TE主要危险因素为FⅨ:Ac、Fbg和DD,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ROC曲线分析FⅨ:Ac、Fbg和DD对VTE早期诊断的价值,其AUC分别为FⅨ:Ac(0.75)、Fbg(0.797)和D-dimer(0.788)。结论多种凝血因子活性异常增高在VTE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VTE发生有显著关联性。FⅨ:Ac、Fbg和D-Dimer水平增高是VTE血栓形成的可能危险因素。根据ROC曲线分析,Fbg对VTE早期诊断价值最大,DD次之,其次为FⅨ:Ac。
- 侯丽虹刘秀娥董春霞杨涛康建民曹文东杨林花
- 关键词:VTE凝血因子活性ROC曲线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及血府逐瘀口服液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的关系及体外血府逐瘀口服液对CD11b/CD18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SO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水平;分离培养患者中性粒细胞,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干预,检测用药后(1h、6h、12h)CD11b/CD18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ASO患者CD11b/CD1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CD11b/CD18的表达增高;体外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干预6、12h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降低,与未用药组及用药1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1b/CD18可能参与了ASO的发病过程,并且与动脉硬化程度有关,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和预防ASO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干预中性粒细胞黏附。
- 郝斌曹文东杨涛皮兴涛续慧民段红永梁宏莉郭炳麟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血府逐瘀口服液中性粒细胞
- 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相关酶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关系。方法血Hcy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叶酸的检测采用离子捕获免疫分析法(ICIA),维生素B12的检测采用非均相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MTHFR C677T基因型。结果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组MTHFR基因TT型、TC型及CC型频率分布及T、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组Hcy水平为(22±1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叶酸平均浓度(2.8±1.7)ng/ml,维生素B12浓度平均(232±143)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组中3种基因型的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型Hcy明显高于CC型(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浆Hcy水平的升高与叶酸、维生素B12的降低有关。MTHFR基因C677T的TT突变是高Hcy血症的原因,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相关。
- 张建陶郝斌杨涛曹文东皮兴涛续慧民段红永
- 关键词: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 胆总管探查放置T管的探讨被引量:14
- 1995年
- 通过对140例胆总管切开探查的患者进行胆道压力变化的测定与管理T管的临床实践予以总结,提出胆总管探查后最好不放量T管的主张和依据,以及提前夹闭T管的经验,在医疗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
- 苏继荣郭炳麟曹文东曲瑞恒丁晓峰
-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胆道压力T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