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房庆旭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8篇亚胺
  • 8篇酰亚胺
  • 8篇聚酰亚胺
  • 6篇含氟
  • 4篇含氟聚酰亚胺
  • 3篇衬底
  • 3篇衬底材料
  • 2篇三氟
  • 2篇三氟甲基
  • 2篇浅色
  • 2篇可溶性
  • 2篇甲基
  • 2篇苯氧基
  • 1篇电磁屏蔽
  • 1篇电磁屏蔽材料
  • 1篇电路
  • 1篇电路板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氧乙烯
  • 1篇印刷电路

机构

  • 10篇辽宁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房庆旭
  • 10篇鲁云华
  • 10篇胡知之
  • 9篇王永飞
  • 4篇肖国勇
  • 3篇迟海军
  • 3篇董岩
  • 2篇王翠苹
  • 2篇张志强
  • 2篇赵洪斌
  • 2篇李晓
  • 2篇雷芃
  • 2篇康文娟
  • 1篇胡君一

传媒

  • 3篇绝缘材料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材料导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5篇2011
  • 3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7-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萘及其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2-氯-5-硝基三氟甲苯与2,7-二羟基萘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2,7-双(4-硝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萘(I),然后在Pd/C和水合肼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得到2,7-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萘(II)。该二胺单体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和3,3’,4,4’-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进行低温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4种萘基取代含氟聚酰亚胺(PI)薄膜。结果表明:PI薄膜均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溶解性,其中ODPA基PI薄膜的光学透明性最好,450 nm处的透光率达到60%,且可溶于四氢呋喃等弱极性溶剂。
鲁云华王永飞胡知之房庆旭
关键词:含氟聚酰亚胺
一种用于印刷电路板清洗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印刷电路板清洗剂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乳化剂:5‑15份;增溶剂:1‑5份;消泡剂:0.1‑3份;pH调节剂:1‑3份;表面活性剂:3‑8份;其余为去离子水;乳化剂选TX和或NP系列乳化剂;...
肖国勇鲁云华迟海军董岩胡君一房庆旭胡知之
文献传递
含氟聚硫醚酰亚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2-氯-5-硝基三氟甲苯和4,4’-二羟基二苯硫醚通过亲核取代和还原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胺单体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硫醚(S)。利用该二胺单体S和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O)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聚硫醚酰亚胺PI-1和聚醚酰亚胺PI-2薄膜。结果表明:两种薄膜均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薄膜热失重5%时的温度超过527℃,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经比较PI-2薄膜比PI-1薄膜具有更好的光学透明性和耐热性。
鲁云华胡知之王永飞房庆旭
关键词:聚酰亚胺硫醚
柔性透明导电膜衬底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综述了柔性透明导电膜材料的应用以及可用作柔性透明导电膜衬底材料的种类、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法。介绍了柔性透明导电膜材料的优点、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可用作柔性透明导电膜衬底的聚合物材料—聚酰亚胺和聚酯,分析了各自的特点。通过分析柔性衬底存在的不足,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法,使柔性衬底可以更好地满足导电膜对衬底材料的要求,为柔性衬底材料的设计提供依据。
鲁云华康文娟胡知之王永飞房庆旭
关键词:透明导电膜柔性衬底聚酰亚胺聚酯
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含氟二胺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在强极性非质子溶剂DMAc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粘稠聚酰胺酸溶液,涂膜后经热酰亚胺化得到含氟聚酰亚胺薄膜,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聚酰亚胺(PMDA-OD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含氟二胺可明显改善聚酰亚胺的透明性和溶解性,并能使聚酰亚胺保持优异的热稳定性。
鲁云华胡知之房庆旭王永飞
关键词:含氟聚酰亚胺
可溶性浅色透明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1年
芳香族聚酰亚胺由于带有一定的颜色且加工困难限制了其在微电子和光学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聚酰亚胺易带色和溶解性差的原因,从分子设计角度归纳总结了可溶性浅色透明聚酰亚胺的制备方法,一是在聚酰亚胺主链中引入柔性结构;二是在聚酰亚胺中引入大的取代基;三是在聚酰亚胺中引入三氟甲基;四是在聚酰亚胺主链上引入脂环结构;五是在聚酰亚胺主链上引入非共平面或不对称结构。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鲁云华胡知之王永飞房庆旭
关键词:聚酰亚胺可溶性浅色分子结构设计
浅色可溶含氟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含氟二胺2,2-双[4-(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分别与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和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进行低温缩聚反应,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5种含氟聚酰亚胺(PI)薄膜,均表现出优良的综合性能。其中,含脂环PI薄膜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400~700nm)具有优异的光学透明性,450nm处的透光率为84.6%,紫外截止波长为307.2nm,近乎无色透明,且5种含氟PI在光通讯波段(1.30μm和1.55μm)均无明显吸收;这些含氟PI均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除含脂环PI的热稳定性稍差外,4种芳香PI薄膜的5%热失重温度均超过519℃,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鲁云华康文娟胡知之房庆旭王永飞
关键词:聚酰亚胺浅色
一种新型含氟共聚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含氟共聚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含氟共聚聚酰亚胺是由三单体缩合共聚得到,即由一种脂环二酐单体与两种含氟芳香二胺单体或两种脂环二酐单体与一种含氟芳香二胺单体在低温下于非质子极性溶剂中进行缩合共聚反应,再...
鲁云华胡知之王永飞房庆旭雷芃张志强肖国勇迟海军董岩赵洪斌李晓王翠苹
文献传递
一种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色透明的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膜是以脂环二酐和含氟二胺为单体,利用纳米复合技术与一定量的无机纳米粒子相复合,并经过梯度升温的热酰亚胺化方法制备得到。通过控制纳米粒子...
鲁云华胡知之王永飞房庆旭雷芃张志强肖国勇迟海军董岩赵洪斌李晓王翠苹
文献传递
可溶性透明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的合成与性能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3种二胺单体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二苯醚和4,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六氟丙烷分别与3种二酐单体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3,3’,4,4’-二苯醚四酸二酐(ODPA)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再经热酰亚胺化制备出9种聚酰亚胺(PI)薄膜。结果表明,这些PI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可溶解于氨型强极性溶剂,在弱极性溶剂中也有一定的溶解性;CBDA和ODPA基PI在450 nm处的透光率超过80%,且CBDA基PI的紫外截止波长为310 nm,更接近无色,但其热稳定性最差,5%热分解温度在420℃左右,而PMDA和ODPA基PI的热稳定性较好。
鲁云华肖国勇胡知之王永飞房庆旭
关键词:含氟聚酰亚胺溶解性热性能光学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