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友平
- 作品数:29 被引量:210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气和酸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对 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表明 :① 2 5 2 % (2 3/ 91)患者PaO2 <8 0 0kPa(lkPa =7 5mmHg) ;40 6 % (37/ 91)患者PaO2 <9 33kPa ,其中 11例死亡 ,病死率明显高于PaO2 >9 33kPa者 (P<0 0 5 )。PaO2 <8 0 0kPa的 11例患者中 9例死亡 ,病死率明显高于PaO2 8 0 0~ 9 33kPa者 (P <0 0 1)。② 91例患者中 82例发生不同类型酸碱失衡 (90 1% ) ,38例混合型酸碱失衡者 13例死亡 ,病死率明显高于单纯性酸碱失衡者 (P <0 0 1)。pH >7 5 0 0者 14例中 9例死亡 ,病死率明显高于pH 7 30 0~ 7 5 0 0者 (P <0 0 1)。③ 91例患者血pH为 7 46 5± 0 0 6 9。提示 :动脉血气分析有利于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和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
- 黄宝常戴友平金妙珍
- 关键词:血气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
- 降压治疗中噻嗪类利尿剂的选择被引量:5
- 2016年
- 噻嗪类利尿剂是临床降压的一线药物,循证医学证实其降压疗效确切,达标率高;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和高血压病病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适用于有慢性心衰、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和预防卒中再发的高血压病病人。尽管在降压治疗时氢氯噻嗪、氯噻酮、吲达帕胺均可以选择,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氯噻酮和吲达帕胺较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更好。本研究旨在根据最新数据分析比较氢氯噻嗪、氯噻酮和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郭良玉戴友平
- 关键词:高血压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氯噻酮吲达帕胺
- 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研究进展被引量:50
- 2004年
- 心房颤动心房不仅发生了电重构 ,而且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化 ,即结构重构。其包括心房组织学的变化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分子水平的变化有离子通道蛋白 ,缝隙连接蛋白 ,收缩蛋白和结构蛋白的改变。心房结构重构的可能机制为细胞内钙超载和心房局部肾素
- 戴友平王祥曹林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结构心房重构缝隙连接蛋白收缩蛋白
- 下位法选择性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0例
- 1996年
- 目的评估吴氏下位法消融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吴氏下位法选择性消融慢径治疗40例AVNRT病人,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9岁。大头电极记录到希氏束电图后向下弯曲直到记录不到H波,房室电图比<1,保持大头电极倾钟向旋转情况下放电。结果40例病人38例消融成功,2例失败。操作时间72±18分钟,X线照射时间19±10分钟。结论吴氏下位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作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的首选方法。
- 戴友平于世龙曾秋堂张家明毛奕
- 关键词: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下位法
- 心房颤动心房组织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 (房颤 )心房组织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ERK2 )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表达的变化。方法 5 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在心脏外科手术时取右心耳组织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ERK的mRNA表达量 ,免疫印迹 (Westernblotting)测定磷酸化ERK1、ERK2 ,ERK激活激酶 (MEK1、2 )和ACE蛋白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磷酸化ERK1、ERK2在心房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 (19例 )ERK2 mRNA表达量以及磷酸化ERK1、ERK2 、ACE和MEK1、2 量较窦性心律组 (2 1例 )均明显增加 [ERK2 mRNA :(76 1± 19 7)U与 (30 9± 2 4 0 )U ,P <0 0 5 ;ERK1:(2 4 8± 5 4 ) %与 (10 0± 2 1) % ,P <0 0 1;ERK2 :(30 2± 4 9) %与 (10 0± 2 2 ) % ,P <0 0 1;ACE :(2 98± 4 5 ) %与 (10 0± 2 4 ) % ,P <0 0 1;MEK1、2 :(16 9± 2 1) %与 (10 0± 8) % ,P <0 0 5 ];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 (12例 )之间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别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增加的ERK1、ERK2 均分布在心房间质细胞。结论 研究提示心房间质细胞内激活的磷酸化ERK1、ERK2 表达的增加可能有赖于心房组织ACE表达的增加 ,这可能是房颤时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 王祥戴友平扬杪邬堂春曹林生戴闺柱
- 关键词:心房颤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的释放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释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 2 4例AMI患者进行动态血清cTnT测定。结果 AMI患者cTnT峰值显著升高 ,最大峰值曲线呈早期双峰 ,后期双峰及单峰三种类型。最大cTnT浓度与最大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有相关性 (r值为 0 73和 0 78,P均 <0 0 0 1)。cTnT最早升高时间约在AMI后 3小时 ,可持续 2周或更长时间。结论 检测血清cTnT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cTnT呈早期最大峰值双峰曲线的变化与梗死后血清cTnT第 14小时与第 38小时浓度比值 (PV14/ 38)对判断冠状动脉有无再通具有一定价值。
- 戴友平唐国华蒋振忠钟志生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T心肌病情监测
- 血管炎性因子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临床上发现,抵抗素(Resis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等血管炎性因子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密不可分,随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认识的不断深入,防治冠心病除了强调对其危险因子的干预治疗外,积极寻找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物治疗应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 戴鹏戴友平刘福明
- 关键词:冠心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超敏C反应蛋白
- 血压变异性相关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BPV)增大与心脑血管事件增加和终末靶器官损害相关,减小BPV可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的新策略。评估BPV的目的在于实现长期平稳降压,面对具体患者,在强调降低血压的同时,对BPV增大的患者应当更换能同时降低BPV的药物。
- 刘建伟戴友平
- 关键词: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疾病预后
- 苦参碱防治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苦参碱(Matrine Mat)来源于苦参等豆科植物。心血管药理研究表明,苦参碱具有抗离体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细胞外基质,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影响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周期,降低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抗病毒、抑制免疫等有关。苦参碱防治心肌纤维化及作用机制仍需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所证实。
- 张曙光戴友平
-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苦参碱
- 微波消融犬室性心动过速的实验研究
- 1999年
- 观察微波消融犬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疗效和微波消融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健康犬40只,随机分成5组,Ⅰ组(对照组,n=8),Ⅱ、Ⅲ、Ⅳ和Ⅴ组(消融组,n=8),由股动脉、股静脉穿刺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用0.01ml0.03%乌头碱注入心室壁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消融释放功率和时间Ⅱ组为40W×30s,Ⅲ组为40W×60s,Ⅳ组为80W×30s,Ⅴ组为80W×60s。结果:自发放微波能量至室速终止时间Ⅱ、Ⅲ组为(10.1±2.4)s,与对照组比,P<0.001;Ⅳ、Ⅴ组为(5.3±1.5)s,与对照组比,P<0.001。消融前后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后组间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产生的心肌损伤,显微镜下观察均为凝固性坏死,与周围组织存在清晰的界限。结论:微波消融室速具有较好的疗效,消融能量与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可望成为室速治疗的1种新方法。
- 戴友平唐国华钟志生钟志生
- 关键词:心动过速微波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