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勇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美学
  • 3篇淮南子
  • 3篇《淮南子》
  • 2篇美学意义
  • 2篇汉赋
  • 1篇叙事
  • 1篇人生美
  • 1篇人生美学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对象
  • 1篇审美关系
  • 1篇审美人生
  • 1篇世界史
  • 1篇视角透析
  • 1篇授课
  • 1篇授课模式
  • 1篇通论
  • 1篇历史叙事
  • 1篇美人
  • 1篇美学研究

机构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戴勇

传媒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枣庄学院学报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社科纵横(新...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淮南子》的汉赋化言道方式及其美学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淮南子》以汉赋化的言说方式来描述道,是由道的特点和汉赋的本身素质决定的。道不可由"小言"也就是概念化的逻辑分析来言说。而汉赋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艺术,能够将诗与思,虚与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和道的显现条件十分符合。《淮南子》运用汉赋化言道方式是道美学化的标志之一,而美学化的道则开启了其美学体系的终极视界。
戴勇
关键词:《淮南子》汉赋美学
多视角透析全球历史——记余志森教授“世界史通论”课教学实践
2005年
1941年5月2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上虞。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史研究会理事、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1967年华东师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78年起在华东师大任教至今。1982—1984年公派赴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VPT&SU)研修美国历史;1992—1993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赴美格林纳尔学院(GrinnellCollege)作研究。著有《华盛顿评传》、《美国史纲: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等;主编《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20世纪世界大博览(上下册)》(常务副主编),《美国通史》(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第四卷《美国的崛起与扩张:1898—1929》(分卷主编);主持翻译(英)罗伯茨十卷本《世界文明通史》(翻译组负责人之一)。发表论文“美国独立前后政治体制的演变”、“华盛顿和美国宪法”、“第二次产业革命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略论当代美国史学研究之演进”(合作)、“浅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试论20世纪初的美国太平洋扩张战略”、“试论美国文化多元性的成因与特征”“美国多元文化成因再探索”、“两次全球化高潮比较研究”等数十篇。曾开设“世界近代史”、“美国历史”、“美国史专题讲座”、“美国移民与文化”与“世界史通论”等课程。多次赴美国、香港、日本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合作研究项目。
戴勇
关键词:世界史教学实践通论教学模式授课模式
从审美关系看人生美学——对朱志荣教授人生美学的解读和再思被引量:1
2011年
朱志荣的人生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审美关系。他在其著作《中国审美理论》中从人生为什么要成为审美对象,审美人生的形成、思维方式、最高理想,审美人生意象,审美人生风格和审美化育等方面对其人生美学理论进行了阐述。在他审美人生论中,作为审美对象的人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审美主体自我的人生,另一种是他者的人生。沿着朱志荣先生等学者的思路,对这两种人生成为审美对象的可能性,审美人生的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探索,可以开启人生美学研究的新视域。
戴勇
关键词:人生美学审美关系审美人生审美对象美学研究
《淮南子》的汉赋化言道方式及其美学意义
2010年
《淮南子》以汉赋化的言说方式来描述道,是由道的特点和汉赋的本身素质决定的。道不可由"小言"也就是概念化的逻辑分析来言说。而汉赋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艺术,能够将诗与思,虚与实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和道的显现条件十分符合。《淮南子》运用汉赋化言道方式是道美学化的标志之一,而美学化的道则开启了其美学体系的终极视界。
戴勇
关键词:《淮南子》汉赋美学
《淮南子》的历史叙事与审美社会的构建
2010年
《淮南子》通过历史叙事,呈现了道在历史中的存在方式。在人类历史中,道显现为具有审美性质的"至德之世",道被遮蔽的历史阶段就是"衰世"。《淮南子》的"至德之世"是通过正向建构和反向建构的两种方式进行的。然而,事实证明《淮南子》无意于审美社会的实现,它只不过是通过"语言"行动来表达某种政治态度。
戴勇
关键词:《淮南子》历史叙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