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鹏鹏
- 作品数:15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六安市2012~2013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六安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情况,为制定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62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对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共调查传染病17种692例,报告595例,漏报97例,漏报率为14.02%,其中乙类、丙类和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漏报率依次为10.87%、14.74%和27.59%。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及报告准确率、完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安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较高,均存在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院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 吕勇胡颉颖徐鹏鹏解少煜李开春
-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
- 六安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调查本地腹泻病人和家畜家禽、昆虫苍蝇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及携带情况;通过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来探讨动物带菌与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CDC编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实验室的病原学分离鉴定手册》第二、三版规定的程序进行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研究。结果近年来自1 521份腹泻病人、家畜家禽等标本中分离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09株,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1%和11.04%;所有菌株均经生物梅里埃API 20E生化试验鉴定确认;不同标本中均检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毒力基因分布为ail+、ystA+、yadA+、virF+、rfbC+、ystB-,而非致病性菌株上述毒力因子均为阴性;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FGE分子分型检测证实腹泻病人,家畜家禽标本中的菌株带型类聚图高度一致。结论本地腹泻病人、家畜家禽和苍蝇标本均检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不同标本中分离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毒力基因分布相同,均携带毒力质粒,PFGE分子分型检测基因组带型类聚图高度一致,从而可以认为猪是本地人群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牛、犬等在本病传播中的地位尚不能确定,有待进一步的调查与探讨。
- 高大维丁业荣张凤杨卫常宏伟李朝阳徐鹏鹏段然梁俊容王建军
-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病人家畜家禽分子生物学
- MSM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MSM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方法,对六安市城区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半年内,63.3%的调查对象有多性伴行为,年龄、职业、性取向、寻找性伴的场所是影响因素;43.9%的调查对象有无保护肛交行为,文化程度、性取向、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及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是影响因素;10.5%有过商业性性行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在本地的居住时间、性取向以及艾滋病知识知晓是影响因素;23.6%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无保护率为73.2%,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是影响因素。结论六安市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干预服务覆盖率均较高,干预服务促进性行为安全套使用,但对该人群男性多性伴行为、商业性行为均无明显影响,亟待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
- 马功燕李开春陈海燕陈进徐鹏鹏
- 关键词:艾滋病MSM高危行为影响因素
- 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通过对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特征进行分析,了解传染病流行强度和流行特点。方法根据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监测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R Studio和Joinpoint软件分析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水平变化情况,不同时期传染病发病特点。结果六安市1951~2018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51~1960年的年均1539.08/10万降至2011~2018年的年均447.53/10万,下降了70.92%;死亡率由1951~1960年的年均11.71/10万降至2011~2018年的年均0.28/10万,下降了97.61%。1951~1980年六安市法定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均为疟疾、麻疹、流行性感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百日咳,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2000年后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与呼吸道传染病中的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成为新的主要流行病种。结论六安市传染病防控效果显著,发病和死亡水平均明显下降。
- 孙婕徐鹏鹏龚天麒胡颉颖解少煜李开春吕勇
-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
- 斑点热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流行特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斑点热(spotted fever,SF)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六安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经实验室确诊86例SF和113例SFTS患者。回顾性对比分析SF和SFTS病例的基本资料、流行病史、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86例SF组中男性28例(占32.56%),113例SFTS组中男性61例(占53.98%),两组男性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7,P<0.01)。SF与SFTS患者发病年龄均以50~<70岁居多和发病人群均以农民为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739,1.891,P>0.05)。SF组和SFTS组腹痛、腹泻分别为3例(占3.49%)和24例(占21.24%)、6例(占6.98%)和53例(占46.90%),SF组的腹痛、腹泻均低于SF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121,37.322,P<0.01)。SF组有皮疹、焦痂分别为82例(占95.35%)和18例(占20.93%),均高于SFTS组的2例(占1.77%)和1例(占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311,22.721,P<0.01)。SF组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FTS组,转氨酶、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SF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患者有皮疹、炎症反应比较明显,而SFTS患者肝功能、心肌功能、凝血功能受损明显。
- 杨慧孙婕徐鹏鹏秦伟张夏晴胡颉颖吕勇
-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斑点热
- 回顾性队列研究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回顾性队列研究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在食源性疾病可疑食物推断中的应用。方法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圈定导致食源性疾病多个可疑危险食物,利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推断最可疑食物。结果本次食源性疾病反应以恶心、腹部绞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共搜索病例63例,罹患率为81.82%(63/77),其中男性发病29例,罹患率为78.38%(29/37),女性发病34例,罹患率为85.00%(34/40),男女性别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7,P>0.05)。病例多为15~45岁之间,各年龄组间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05)。首发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8月18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13年8月20日,流行曲线符合点源暴发模式。回顾性队列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升学宴中的刀拍黄瓜(RR=2.58,95%CI:1.49~4.45)、云丝(RR=1.80,95%CI:1.10~2.96)和凉拌鸡蛋干(RR=3.80,95%CI:1.79~8.06)等为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可疑危险食物。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刀拍黄瓜(OR=52.00,95%CI:2.62~1 033.83)是本次食源性疾病的最可疑食物。从2份凉菜间砧板和抹布中检出福氏4型志贺氏菌。结论回顾性队列研究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在食源性疾病可疑食物推断中消除信息偏倚,为分析性流行病学推断可疑食物提供参考依据。
- 刘磊章清荷马立国朱华伟徐鹏鹏秦伟侯赛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回顾性队列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
- 腹泻病人标本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其病原学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调查本地腹泻病人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现状,开展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中国CDC编《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与鉴定手册》制定的检验程序,开展腹泻病人标本病原检测和微生物学研究。结果 2 193份腹泻病人标本中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40株。毒力基因检测其中O3型菌株的基因分布为ail+、yst A+、yad A+、vir F+、yst B-;PFGE分子分型显示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的O3型菌株相似度为96.0%~100.0%。结论本地腹泻病人标本中检出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冬春季该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O3型菌株均携带有上述毒力基因,具有典型的致病性特征;PFGE分子分型检测表明腹泻病人O3型菌株感染与宿主动物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 张凤丁业荣高大维徐鹏鹏张丽梅范玉珍
- 关键词:腹泻病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基因检测
- 皖西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传人疫情调查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因素和病毒扩散方式,探讨该病人-人传播机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探讨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重点分析可能的传播因素因果关联。结果疫情涉及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系父子关系;首发病例由蜱虫叮咬感染,2名续发病例感染源于接触首发病例的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途径除与蜱虫叮咬有关外,也与接触病例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相关。
- 吕勇吴家兵徐鹏鹏解少煜李开春胡颉颖丁凡
-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病学
- 冷冻冷藏食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检测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调查安徽省六安市区冷冻冷藏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状况。方法 2009—2014年,每年5—10月在六安市区几家大型商场、超市食品专柜分批采集冷冻冷藏食品标本共计523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原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不同冷冻冷藏食品中阳性检出率19.89%(104/523)。其中生食阳性检出率30.75%(99/322),熟食阳性检出率2.49%(5/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3 P<0.01);标本中以O:8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为主(34/104),6种生化反应模式,生物分型为1A型;4株致病性O:3型菌株均含有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鉴定O:3型致病性菌株均为K6GNIIC30021,与本地腹泻病人和宿主动物菌株均在同一聚类分支,为国内常见毒株型。结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本地冷冻冷藏食品主要污染源之一。
- 杨卫丁业荣常宏伟高大维徐鹏鹏王静
- 关键词:冷冻冷藏食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微生物学食品安全
- 耶尔森菌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2023年
- 目的 分析耶尔森菌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耶尔森菌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2021年六安市金安区城北乡和裕安区城南镇监测点诊治的耶尔森菌病病例纳入病例组,匹配病例的正常家庭成员纳入家庭对照组,并按照1∶2匹配同村、同性别和年龄相差5岁以内的居民纳入社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洗手行为、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卫生和家禽家畜饲养情况等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耶尔森菌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例组43例,年龄M (QR)为45 (34)岁;家庭对照组91人,年龄M (QR)为36 (36)岁;社区对照组86人,年龄M (QR)为46 (34)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家庭对照组比较,习惯喝生水(OR=6.721,95%CI:1.765~25.588)和直接进食冰箱储存食物(OR=7.089,95%CI:1.873~26.829)是耶尔森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病例组与社区对照组比较,接触家禽家畜后不洗手(OR=50.592,95%CI:2.758~927.997)、习惯生吃蔬菜水果(OR=5.340,95%CI:1.022~27.887)、直接进食冰箱储存食物(OR=19.973,95%CI:2.118~188.336)和冰箱不清洁(OR=12.692,95%CI:1.992~80.869)是耶尔森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病例组与对照组(家庭+社区)比较,接触家禽家畜后不洗手(OR=4.075,95%CI:1.427~11.637)、习惯喝生水(OR=4.153,95%CI:1.331~12.957)、习惯生吃蔬菜水果(OR=4.744,95%CI:1.609~13.993)和直接进食冰箱储存食物(OR=5.051,95%CI:1.773~14.395)是耶尔森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生吃蔬菜水果、喝生水、直接进食冰箱储存食物、冰箱不清洁和接触家禽家畜后不洗手等不良卫生习惯增加耶尔森菌病的发病风险。
- 韩俊丽刘洋高大维孙婕徐鹏鹏龚天麒胡颉颖曹艳宏吕勇
-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