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民
- 作品数:135 被引量:877H指数:17
- 供职机构: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杭州市城市居民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状况及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4
- 2002年
- 方顺源金达丰李安乐施世锋朱晓霞徐卫民
- 关键词:流行病学冠心病脑卒中
- 杭州市区2001年居民心脑血管病对寿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索心脑血管疾病对寿命的影响 ,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增寿年数、增寿率及潜在寿命损失率揭示各种心脑血管病对寿命的影响程度。结果 心脑血管病在死因谱中居首位 ,去除心脑血管病后 ,人群期望寿命可增加 4 8岁 ,增寿 5 78% ;其中去除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后人群平均期望寿命分别增加 2 5 4岁和 1 5 2岁 ,增寿率分别为 3 0 6%和 1 83 %。心脑血管病的潜在寿命损失率为 5 41‰ ;其中脑血管病为 1 92‰。心血管病为 1 74‰ ;潜在寿命损失最大的为40~ 60岁的人群。结论 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影响人群寿命的疾病 ,积极进行预防对延长人群的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 金达丰方顺源徐卫民朱晓霞
-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潜在寿命损失率
- 行政区域变动对杭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防治现状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 了解行政区域变动对杭州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防治现状的影响,为评价和完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年调查杭州市所有历史性饮水型地氟病病区村行政区域现状,以及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检测现病区自然村水氟含量,8-12岁儿童氟斑牙及尿氟含量。水氟含量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7-2006),氟斑牙检查采用Dean法,尿氟含量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 结果 杭州市历史饮水型地氟病病区现涉及5个县(市、区)、8个乡镇、22个行政村的38个自然村,全部病区自然村已完成改水且改水工程运转正常,水氟含量均< 1.00 mg/L;共检查795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1.13%(9/795)。共检测尿样198份,尿氟几何均数为0.77 mg/L,范围为0.12-2.90 mg/L。 结论 行政区域的变动并未影响改水降氟效果,但仍应加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维护和病情监测工作。
- 霍亮亮徐卫民金行一朱素娟杨洋
- 关键词:饮水改水工程氟中毒
- 杭州市1990-2009前后十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对杭州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1990-1999年与2000-2009年前后十年疟疾疫情的流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为制定今后的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9年血检阳性确诊疟疾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对1990-1999年和2000-2009年的流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990-2009年平均年发病率0.2/10万,1990-1999年疟疾发病呈高度散发,2000-2009年出现疟疾局部暴发疫情;前后十年疟疾病人在不同性别、职业及年龄组中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后十年本地、外出感染、外来患者在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4,P〈0.05);2000-2009年本地病人发病高峰(8-10月份)明显滞后外来病人(6-9月份);1990-2009年疟疾病人627例,其中共检出间日疟598例,恶性疟29例,分别占95.37%和4.63%,前后十年间日疟和恶性疟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P=0.06)。结论 2000-2009年大量外来病人的输入使杭州市疟疾发病总人数明显上升,出现局部暴发疫情,不断加强对来自高疟区流动人口的监测,提高医疗单位疟疾诊治和镜检能力,从源头上控制传染源,是今后杭州市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 金行一朱素娟黄阳梅汤益徐卫民王衡杨洋王佳
- 关键词:疟疾
- 2015-2018年杭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按照浙江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实施细则的要求,于2015-2018年分别对杭州市土源性线虫固定监测点建德市,及萧山区、富阳区、桐庐县、临安区和淳安县等5个流动监测点开展调查。共调查7911人,检出土源性线虫阳性者145例,感染率为1.83%。其中蛔虫和鞭虫感染均为4例,钩虫感染137例,未检出蛲虫感染。总感染率从2015年的2.32%(89/3829)下降至2018年的0.54%(11/2044),下降率为76.72%。对137份钩虫镜检阳性粪样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钩蚴培养,阳性率为71.53%(98/137),美洲钩虫、十二指肠钩虫和合并感染分别为80、13和5例。男性和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00%(77/3845)、1.67%(68/4066)。>6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3.20%(101/3156),且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63.061,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最高,为2.13%(144/6763)。初中文化程度感染率最高,为2.07%(48/2313)。100份环境土壤样品中,土壤人蛔虫卵检出率为2.00%(2/100),未检出钩蚴。提示2015-2018年杭州市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 金行一朱素娟徐卫民王卫强王衡汤益霍亮亮杨洋
-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
-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DQB1基因多态性与弓形虫病感染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杭州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与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配对研究及聚合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43例弓形虫感染者以及43例对照组进行HLA-DQA1、HLA-DQB1等位基因分型,并进行基因频率、疾病发生相对危险率(OR)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弓形虫感染组HLA-DQA1*0302、HLA-DQB1*0301基因表现频率均显著增高(Pc<0.05);而HLA-DQB1*0504基因表现频率则显著降低(Pc<0.05)。结论HLA-DQA1*0302、HLA-DQB1*0301等位基因与杭州地区汉族人群的弓形虫易感性相关;HLA-DQB1*0504基因频率可能与弓形虫感染的抵抗性相关联。
- 王佳徐卫民王衡汤益杨洋
- 关键词:弓形虫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
- 杭州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了解杭州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为职业人群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7年杭州市职业人群布病监测和确诊病例资料,对布病监测结果、确诊病例和新发隐性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职业人群个人防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7年杭州市共监测3 738人,血清学检测阳性95例,其中布病确诊病例82例,新发隐性感染者13例;平均布病感染率为2.5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羊饲养员布病感染率最高,为10.27%(P<0.05)。布病病例和新发隐性感染者主要在屠宰场、羊养殖场聚集的余杭区、临安区和建德市;发病高峰为1—5月;传染源主要为来自绍兴市上虞区某羊交易市场的病山羊或本地病奶牛;感染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病畜或其产品。布病病例以羊乳肉加工销售和羊屠宰人员为主,占69.51%;新发隐性感染者以牛饲养员和羊饲养员为主,占69.23%。布病血清学阳性者检出布鲁氏菌23例,其中羊种3型19例,占82.61%;羊种1型4例,占17.39%。2015—2017年确诊的33例布病病例在工作过程中从不穿防护/专用服装占66.67%,从不戴口罩占69.70%,从不或偶尔戴手套占72.73%,工作结束后从不或偶尔使用消毒液占78.79%,每日工作结束后从不清洗工作场所占45.46%。结论杭州市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从事羊饲养、羊乳肉加工销售者是发病主体;职业人群布病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应加强该人群的主动监测和健康教育。
- 朱素娟徐卫民王衡金行一汤益霍亮亮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 育龄妇女、孕妇及乳母碘营养状况调查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了解缺碘地区食用合格碘盐的育龄妇女和孕妇及乳母碘营养状况。方法 对病区育龄妇女和孕妇及乳母进行观察 ,采用酸消化砷铈接触法及全定量直接滴定法分别检测尿碘、乳碘和盐碘含量。结果 育龄妇女和孕妇及乳母尿碘含量分别为 2 19 3 7μg/L、 2 0 3 98μg/L、 178 5 5 μg/L ,尿碘值小于 10 0 μg/L占2 4 14 % ;三组人群尿碘水平依次降低 ,但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 ;乳碘值为 12 2 72 μg/L ,小于 10 0 μg/L达3 3 93 % ,提示应关注特需人群的碘营养问题。结论 应开展对育龄妇女和孕妇及乳母的尿碘监测 ,以指导合理补碘 ,防止胎儿和婴幼儿碘营养不良的发生。
- 徐卫民金行一朱晓霞王来根田建三邵力仁
- 关键词:营养状况调查育龄妇女孕妇乳母尿碘
- 杭州市疑似血吸虫病疫报制度探讨与输入病例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徐卫民杨洋金行一王衡
- 关键词:病例分析疑似钉螺面积传播阻断标准晚期病人
- 不同体重与腰围与糖耐量低减患病率的关系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 了解不同体重、腰围、超重和肥胖与糖耐量低减 (IGT)患病率关系 ,为预防和控制IG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 2个社区和 2个乡镇 15岁以上本地居住 5年以上的居民 ,共计 4 6 82人。进行问卷调查 ,测量身高、体重、腰围 ,测定空腹口服 75g葡萄糖后 2h血糖。结果 IGT患病率为 7 0 7% ,其中男性为 7 4 3% ,女性为 6 82 %。IGT患病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不断增高 ,但 30kg组IGT患病率大于 4 0~ 6 0kg组 ,呈现“√”形关系。随腰围增大IGT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至腰围 10 0cm组时达到高峰 ,此趋势在男、女性中一致。超重、肥胖组IGT患病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和低体重组 ,其OR值分别为 1 6 2和 2 2 2 ,95 %CI分别为 1 5 0~ 2 72和 1 87~ 4 2 8。结论 IGT的发生与体重、超重和肥胖 ,尤其是腹型肥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因此 ,应保持适当体重和正常体型 ,加强对肥胖人群和IGT患者的干预 ,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 徐卫民朱晓霞金行一田建三吴黎明蒋惠人叶俊杰方顺源
- 关键词:体重腰围糖耐量低减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