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强承魁

作品数:85 被引量:310H指数:10
供职机构: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重金
  • 8篇重金属
  • 8篇小麦
  • 7篇二化螟
  • 6篇土壤
  • 6篇黄粉虫
  • 5篇水稻
  • 5篇农业
  • 5篇污染
  • 4篇生物信息
  • 4篇生物信息学
  • 4篇生物学
  • 4篇种子
  • 4篇重金属含量
  • 4篇金属含量
  • 4篇昆虫
  • 3篇抑菌
  • 3篇院校
  • 3篇生物信息学分...
  • 3篇双孢蘑菇

机构

  • 64篇徐州生物工程...
  • 10篇扬州大学
  • 9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莱芜职业技术...
  • 2篇徐州生物工程...
  • 1篇福建公安高等...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沛县农业技术...
  • 1篇阜阳市城郊中...

作者

  • 81篇强承魁
  • 25篇凤舞剑
  • 22篇秦越华
  • 14篇曹丹
  • 10篇周保亚
  • 10篇张明
  • 9篇赵虎
  • 9篇杜予州
  • 8篇王胜永
  • 8篇杨兆芬
  • 8篇胡长效
  • 7篇丁永辉
  • 7篇王锋
  • 6篇韩波
  • 5篇魏峰
  • 5篇李文红
  • 5篇陆正丽
  • 5篇白耀博
  • 5篇郑福山
  • 5篇苏新林

传媒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6篇农家致富
  • 4篇现代化农业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昆虫知识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动物保健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生物技术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3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4-苯醌抑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及其抑菌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研究1,4-苯醌抑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及其抑菌效果。方法应用平板法、牛津杯法、熏蒸法和涂布法,研究了1,4-苯醌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中的各一种菌的抑菌作用,并采用平板连续稀释法研究了它对这三类6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在4种方法中1,4-苯醌用对供试菌均有抑制作用,平板法效果最好,涂布法较差。当浓度分别为125,250或500mg·L-1时,1,4-苯醌对不同供试菌能完全抑制。结论平板法的抗菌剂用量大,适于测最小抑菌浓度,牛津杯法适于抗菌剂的量较少时的抑菌试验,熏蒸法适于挥发性溶剂提取抑菌物质的抑菌试验。1,4-苯醌是广谱的抗菌剂。
檀东飞强承魁柯崇榕杨兆芬
关键词:抑菌作用最小抑菌浓度
2001-2006年邗江稻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其危害情况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2001-2006年扬州市邗江稻区二化螟调查测报资料,统计分析了该种群的发生规律及其危害情况。结果显示,6 a间整个稻区二化螟一、二代蛾盛发期多出现于5月中旬和7月下旬,蛾和卵高峰期具多峰现象;2001-2003年越冬残留和一代幼虫量及螟害率变化一致,其余3 a间一代和冬后残留幼虫量变化相反,仅与一代螟害率一致,其中2003年螟害发生最重。研究还表明,除去外源因素影响,二化螟冬后残留和一代幼虫量高低可评估当年螟害率及预测翌年该虫发生程度。
强承魁赵虎凤舞剑苏新林
关键词:二化螟
一种土壤调理剂制备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壤调理剂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箱,所述制备箱内设有搅拌箱,所述制备箱的顶部设有入料斗,所述搅拌箱的顶部设有与入料斗对应的料口,所述制备箱的顶部固定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
曹丹张明白耀博凤舞剑强承魁
文献传递
菱角萤叶甲取食量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为国外菱角生物防治的天敌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温度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幼虫和成虫取食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取食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16~28℃),当温度过高(〉31℃)时取食量开始减少 幼虫、成虫取食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温度28℃左右 与幼虫相比,成虫取食量较大,危害期较长 建立了取食量与温度间关系的模型,经检验能较好地拟合试验数据 同时对不同地理种群菱角萤叶甲的取食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取食量有了很大差别,保山种群的世代取食量是泰安种群的2倍。[结论]温度是影响菱角萤叶甲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保山种群是国外控制菱角的潜在理想天敌。
郑福山杜予州强承魁任顺祥
关键词:菱角菱角萤叶甲地理种群取食量
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抑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研究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泌物并经GC/MS分析,后用牛津杯法和平板连续稀释法分别就该分泌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黑曲霉、桔青霉的抑菌作用及2-甲基对苯醌和对甲酚标准品对上述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分泌物含2-甲基对苯醌、对甲酚和正二十三烷等7种成分,抑菌强度:桔青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黑曲霉。结论:该分泌物对这5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优于2-甲基对苯醌和对甲酚标准品。
强承魁杨兆芬杜予州檀东飞郑福山
关键词:黄粉虫抑菌活性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印楝素混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效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印楝素混剂对美洲斑潜蝇的毒力,并筛选出了混剂最佳配比。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印楝素=1∶4的配比为最佳配比,为理想的混剂产品。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剂最佳稀释比浓度为1500倍液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好又环保,具有推广价值。
凤舞剑强承魁
关键词:高效氯氟氰菊酯印楝素混剂美洲斑潜蝇毒力
二化螟幼虫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从水稻重要害虫二化螟开发利用角度出发,系统测定其幼虫矿物质、脂肪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营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虫体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别为694.8、5.7、218.9、138.3g/kg和6.1g/kg;含Cu、Mn、Zn、Fe、Ca、K和Mg等多种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03.2、93.7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仅为3.7g/kg;检测出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99.76g/kg,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44.92%和81.55%,符合FA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研究发现二化螟幼虫具较高的营养价值。
强承魁凤舞剑赵虎苏新林陶佩琳
关键词:二化螟脂肪酸氨基酸营养价值
黄粉虫防御器官、防御物质及其功能的研究
黄粉虫是一种集高营养价值和多种保健功能于一身的资源昆虫,素有“蛋白质饲料宝库”之美誉。成虫在长期的生存竞争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化学防御机制,即通过腹部末端防御腺部分外翻来释放有特殊刺激气味的有毒分泌物。   本研究主要包...
强承魁
关键词:黄粉虫对甲酚抑菌作用
文献传递
小麦种子萌发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被引量:4
2017年
以徐麦33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镉胁迫对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镉对徐麦33种子萌发率有轻微的刺激作用,总体上表现为抑制萌发;镉浓度为40mg/L时,小麦种子胚根鲜重、胚芽长度及胚根长度受到的抑制最强,而随着镉浓度的增强,呈现出抑制减弱的趋势。
曹丹强承魁强承魁凤舞剑
关键词:镉胁迫小麦种子萌发
践行“六个坚持” 夯实农推基石
2012年
"十一五"期间,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办学理念,在全力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同时,积极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准。目前已形成了以专业发展、项目实施、基地建设、教师驻村、农民培训和短信热线为六大模块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运行体系,极大夯实了学院为农服务的基石。
强承魁秦越华周奎生王冬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科技推广服务农民培训生物工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