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钦弟

作品数:95 被引量:868H指数:17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生物学
  • 20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0篇植物
  • 27篇群落
  • 18篇种间
  • 13篇植被
  • 12篇物种
  • 10篇土壤
  • 10篇种群
  • 10篇物种多样性
  • 9篇优势种
  • 9篇生态种组
  • 9篇自然保护区
  • 9篇黄土高原
  • 9篇保护区
  • 9篇濒危
  • 9篇濒危植物
  • 8篇自然保护
  • 8篇半干旱
  • 6篇植被恢复
  • 6篇种间关系
  • 6篇翅果油树

机构

  • 82篇山西师范大学
  • 1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生...
  • 8篇晋中学院
  • 3篇山西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长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山西林业职业...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山西冶金岩土...

作者

  • 93篇张钦弟
  • 52篇毕润成
  • 14篇苗艳明
  • 10篇杨磊
  • 10篇张金屯
  • 9篇卫伟
  • 7篇闫桂琴
  • 7篇张斌
  • 7篇苏日古嘎
  • 6篇段晓梅
  • 6篇田世广
  • 6篇程佳佳
  • 6篇闫明
  • 6篇白玉宏
  • 6篇许强
  • 5篇冯飞
  • 5篇刘晓宁
  • 5篇白玉芳
  • 5篇秦永燕
  • 4篇张谨华

传媒

  • 10篇生态学报
  • 9篇山西师范大学...
  • 7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生态学杂志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广西植物
  • 4篇草业科学
  • 4篇生态科学
  • 3篇植物研究
  • 3篇植物学报
  • 3篇第三届全国种...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科技情报开发...
  • 2篇植物分类与资...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10篇2014
  • 14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群落木本植物种间数量关系
白玉宏毕润成张钦弟
关键词:种间关系生态种组
协惯量分析与典范对应分析在植物群落排序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0
2009年
采用协惯量分析(PCA-CACOI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两种排序方法,对北京小龙门林场的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群落进行了分析,并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了对应排序轴的相关性。两种排序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两者的第一排序轴都反映了海拔高度和坡向对群落分布的影响,而各自第二、第三排序轴所代表的环境意义有所差异,并出现了交叉,但是两者的前3个排序轴均反映了海拔、坡位、土壤厚度和凋落物层厚度的变化趋势,说明在环境因子个数较少或共线性效应不明显的情况下,协惯量分析也能达到CCA的分析效果,并且在排序轴特征值解释量上高于典范对应分析。
张斌张金屯苏日古嘎张钦弟程佳佳田世广
关键词:典范对应分析植物群落排序黄檗
庞泉沟地区山地杨桦林优势种种群格局与动态被引量:8
2011年
森林群落的动态变化在各个阶段表现为优势种群数量增长和消亡及竞争强弱的变化,径级结构和格局分析能有效地描述这种变化的趋势.本文研究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山地杨桦林这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变化过程中,一定尺度范围内的山杨、白桦、青杄在小尺度上均为集群分布,在大尺度上趋于随机分布.山杨和青杄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占据相似的生境,青杄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在演替过程中将取代山杨.白桦和红桦在群落变化过程中较为稳定,在演替中可能将长期存在,与青杄形成针-阔叶混交林.
田世广张金屯张钦弟张斌苏日古嘎
关键词:径级结构群落动态
生态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初探
2008年
对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作了探讨,以促进生态旅游与生态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马晓丽张钦弟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评价
山西五鹿山森林群落分类及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样方法对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进行调查,设置60个样地256个森林样方,运用TWINSPAN双向指示种分析法对该区森林群落进行分类,并采用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五鹿山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WINSPAN将保护区的森林群落划分为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白皮松林、辽东栎林等15个群落类型.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值D、H'和J在描述群落性质时不具有严格的一致性,但都较好地反映了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在物种组成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群落多样性与植物生长型的关系得出,森林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
杨振荣张钦弟苗艳明毕润成
关键词:森林群落TWINSPAN群落多样性
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酰胺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实用、价廉、转化率高的反应,生成(S)-2-(咪唑-1-基)脂肪酰胺。所述的方法是将手性N-2-(咪唑-1-基)脂肪酸甲酯缓慢滴加到液体胺...
郭生金江春张谨华张钦弟
文献传递
山西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以五鹿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种子植物区的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五鹿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孟龙飞张钦弟闫明毕润成
关键词:种子植物植物区系
旅游干扰对云丘山不同植被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应用TWINSPAN分类结合实地情况把景区内41个样方划分为5个景观区;应用多样性指数从植物的科的区系特征和各个不同景观区物种多样性的差别分析了云丘山旅游干扰下不同植被景观区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旅游干扰强烈的区域,其科数变化不大但种数明显小于旅游干扰少的地区且菊科、蔷薇科等科的种类出现的频率最高,属于忍耐性的种类;单型科、单型种出现的频率也较高。2)在干扰强度适中的景观区物种的丰富度反而有所增加,但物种的生活习性有明显差距,中旱生物种种类增加。3)随着旅游干扰程度的减弱,乔木植物的比例略有增加,群落接近原始状态,其物种多样性趋于平稳。
冯飞毕润成张钦弟
关键词:旅游干扰多样性
山西五鹿山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海拔梯度格局被引量:17
2012年
采用典型取样法,沿海拔梯度对五鹿山自然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五鹿山主要群落类型为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群落、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群落、茶条槭(Acer ginnala)群落、白皮松(Pinus bungeana)群落、暴马丁香-茶条槭(Syringa reticulate-Acer ginnala)群落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群落。其中,辽东栎群落略占优势,这可能暗示着该地区植被具有继续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演替的倾向。各层次植物物种丰富度呈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特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整体规律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以五鹿山森林群落不同层次的各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和森林群落总体重要值为测度指标,均暗示着五鹿山植被演替正处于亚顶极群落阶段。五鹿山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近似中海拔高的单峰格局,这是由于植物物种多样性受温度、湿度、人为等因素干扰。
曲波苗艳明张钦弟毕润成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
半干旱黄土小流域不同恢复方式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在黄土高原大规模退耕还林(草)背景下,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功能会产生极大影响。以往研究多为比较不同恢复方式或植被类型的单一生态系统功能,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亟待加强。因此,基于甘肃定西龙滩流域3种恢复方式(天然荒草、自然恢复、人工恢复)6种植被类型(长芒草草地、赖草草地、苜蓿草地、柠条灌丛、油松林、山杏林)38个样地调查数据,选取与土壤养分储存与循环、水源涵养、初级生产力、多样性维持等相关的23个功能指标利用平均值法量化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结果显示,(1)除营养物转化与循环功能外,其余土壤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在不同恢复方式与植被类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恢复植被的土壤肥力显著高于自然恢复植被;人工恢复植被中土壤肥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柠条灌丛、苜蓿草地、山杏林、油松林。自然恢复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高于人工恢复植被。(2)除植物生长策略外,其余植物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在不同恢复方式与植被类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恢复植被中地上初级生产力从高到低依次为山杏林、油松林、柠条灌丛、苜蓿草地,并显著高于自然恢复植被。人工恢复植被中植物养分吸收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苜蓿草地、柠条灌丛、油松林、山杏林,并显著高于自然恢复植被。自然恢复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人工恢复植被。(3)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在不同恢复方式与植被类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态系统多功能性表现为人工恢复植被高于自然恢复植被,但人工恢复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与物种多样性均低于自然恢复植被,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认为,在植被恢复具体实践中,应针对不同的恢复目标,根据各植被类型的功能特征,制定因地制宜的植被恢复战略。
杨智姣温晨杨磊李宗善卫伟张钦弟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平均值法生态系统功能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