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前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踝骨折50例手术入路的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50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22例采用前入路,B组28例采用后外侧入路。结果 A组手术时间(56.85±24.21)min短于B组(83.14±18.52)min(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10.24±2.12)周短于B组(13.15±2.47)周(P<0.05)。两组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A组:90.91%,B组:92.8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均能取得满意效果,但前入路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 张道前邵卫东周业松
- 关键词:三踝骨折踝关节手术入路临床疗效
- 镍钛聚髌器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进一步提高髌骨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21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行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记忆合金聚髌器内固定,对照组予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比较两组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严重粉碎型骨折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横型骨折和一般粉碎型骨折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远期疗效确切,尤适用于髌骨粉碎型骨折。
- 周业松谢跃张道前邵卫东
- 关键词:髌骨骨折镍钛聚髌器张力带
- 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 对2007年5月—2012年7月25例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切口愈合时间为7~15天,术后随访时间为5~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8.0%。无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畸形愈合和骨折不愈合以及钢板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患者采取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是可行的,能有效的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 张道前周业松
-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索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共70例胫骨后外侧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正中入路,实验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情况。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6±1.2)个月,对照组为(8.2±2.4)个月,差异显著(P<0.05)。HSS评分比较,实验组为85.5±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3.5(P<0.05)。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实验组为17.1±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6±0.5(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感染、皮肤坏死以及内固定断裂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相比后正中入路,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髁骨折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 张道前邵卫东周业松刘开祥
- 关键词:内固定术后外侧入路
- 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掌侧入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后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较手术前患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4%,桡骨远端恢复优良率为94.3%。经随访未见有伤口感染和骨不连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较好。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应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张道前周业松
- 关键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掌侧入路锁定钢板
- 改良外侧“L”型切口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L"型切口对于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68例,采用改良外侧"L"型切口(改良组)和传统"L"型切口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组),每组34例。术后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踝-后足评分(AOFAS)、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d和1年的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以及切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73.2±10.4)min、切口长度(9.1±1.2)cm、术中出血量(91.3±8.5)mL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d及1年B?hler角(32.5±4.8)°、(32.8±4.9)°,Gissane角(131.5±8.6)°、(131.6±7.8)°,跟骨高度(43.2±2.1)、(43.6±2.6)mm较传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改良组出现切口感染渗出1例,总发生率为2.9%;传统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切口坏死2例,总发生率为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改良组优良率为94.1%,高于传统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侧"L"型切口对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道前邵卫东周业松刘开祥
- 关键词:跟骨骨折切口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2003—2007年用DHS内固定治疗的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资料,总结18例固定失败患者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原因。结果 18例固定失败患者的表现形式为:髋内翻畸形8例,髋螺钉切割股骨头、颈5例,螺钉断裂2例,DHS穿出股骨头、颈2例,钢板断裂1例。其中骨折分型EvansⅡ型2例,ⅢA型10例,ⅢB型3例,Ⅳ型3例;骨质Singh指数4级以上者7例,3级以下者11例;术中拉力螺钉置入位置不当者6例;术后3个月内即完全负重行走者12例,3个月后完全负重行走者6例。结论骨折不稳定、骨质疏松、DHS适应证选择不当、拉力螺钉位置不良及术后过早负重等是引起DHS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重视内固定物的选择、注重内侧骨折块的复位固定、准确放置拉力螺钉,术后避免过早负重可降低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
- 周业松张道前邵卫东朱爱军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固定术动力髋螺钉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研究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切开复位,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7例,术中修复喙锁韧带。结果内固定术后6~12个月取出钢板,取出钢板后随访3—18个月,按Karlsson肩关节功能分级标准,A级31例,B级4例,C级2例,优良率94.6%。结论锁骨钩钢板内治疗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良好方法。
- 周业松朱爱军张道前邵卫东
- 关键词:肩锁关节肩脱位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