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卿

作品数:69 被引量:38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农业
  • 8篇玉米
  • 8篇旱区
  • 7篇水分
  • 7篇组件
  • 7篇覆膜
  • 7篇春玉
  • 7篇春玉米
  • 6篇利用效率
  • 6篇旱地
  • 5篇水分利用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喷杆
  • 5篇脱扣
  • 5篇旱作
  • 5篇干旱
  • 4篇土壤
  • 4篇扣式
  • 4篇旱作农业
  • 4篇半干旱

机构

  • 5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辽宁省农业科...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包头轻工职业...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云南瑞升烟草...

作者

  • 67篇张燕卿
  • 19篇严昌荣
  • 18篇梅旭荣
  • 17篇崔海信
  • 13篇刘勤
  • 13篇刘恩科
  • 13篇王琰
  • 11篇崔博
  • 8篇何文清
  • 7篇孙占祥
  • 6篇刘爽
  • 6篇王庆锁
  • 6篇郝卫平
  • 5篇侯向阳
  • 5篇张哲
  • 4篇王健波
  • 4篇陈保青
  • 4篇张雪丽
  • 3篇龚道枝
  • 3篇司鹏飞

传媒

  • 5篇农业科技管理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科研管理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8
  • 3篇1997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为促进东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持续增产以及秋覆膜技术的推广,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的定位试验地,设置了裸地种植(B),春季覆膜种植(SM)和秋季覆膜种植(AM)3个处理,研究覆膜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其中,AM处理优势明显,可以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促进干物质积累;2014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4 28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8.76%和14.51%,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均大于其他2个处理;2015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2 12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0.79%和76.93%,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的显著增加;AM处理连续2年均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综合本研究结果,在半干旱地区雨养农田连续应用秋覆膜技术,即使在较为干旱的年情下仍可以实现作物的高产,该技术是提高本地区春玉米产量和农田降水利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郝卫平司鹏飞
关键词:春玉米旱作农田覆膜处理产量构成因素
密云水库流域地下水硝态氮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0
2011年
2008年11月至12月,采集了密云水库流域305个井的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其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流域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超标率(10 mg L-1≤NO3--N<20 mg L-1)和严重超标率(NO3--N≥20 mg L-1)分别为6.81 mg L-1、13.77%和2.30%。其中村庄和菜地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最为严重,35个村庄井和13个菜地井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9.52 mg L-1和9.55 mg L-1,已接近WHO饮用水硝态氮含量10 mg L-1的限定标准,超标率分别为20%和15.38%,严重超标率分别为8.57%和7.69%。219个粮田井水的硝态氮水平位居中间,其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为6.59mg L-1、14.61%和1.37%。10个林地井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是最低的,其平均值为2.66 mg L-1,无超标现象。潮河流域农田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比白河流域严重。潮河流域农田(124个井)的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平均值、超标率和严重超标率分别为8.42 mg L-1、21.77%和3.23%,而白河流域(122个井)则分别为5.03mg L-1、6.56%和0,即无严重超标现象。密云水库流域农田地下水的硝态氮含量呈现出上游低而下游高的趋势。玉米田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在接近河道的地方有所降低,与地下水水位呈负相关,与化肥氮的施用量呈正相关,当地下水位小于7m时或当一年的化肥氮的施用量超过200 kg hm-2,存在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超标的潜在危险。
王庆锁孙东宝郝卫平顾颖李玉中梅旭荣张燕卿
关键词:硝态氮地下水密云水库流域
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双载纳米农药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双载纳米农药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双载纳米农药缓释胶囊按重量计由以下组分制成:2.1‑2.5份井冈霉素、0.3‑0.5份噻呋酰胺、2.4‑4份囊壁材料、45‑70份有机溶剂、3‑5份...
王琰崔海信崔建霞申越张燕卿
文献传递
一种无人机的脱扣式主挂架组件及专用脱扣母块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机的脱扣式主挂架组件及专用脱扣母块。脱扣母块包括母块本体,母块本体上设有通/断电保持电磁组件、预压力顶出组件和液腔,通/断电保持电磁组件在断电时具有磁性,在通电后失去磁性,通/断电保持电磁组件的磁吸面朝...
崔海信高飞崔博王琰张燕卿
文献传递
一种阿维菌素类纳米粉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阿维菌素类纳米粉及其制备与使用方法。以重量百分含量计,其组成如下: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25%;表面活性剂1%‑30%;稳定剂0.5%‑10%;功能性载体35%‑65%。所述功能性载体为至少...
崔海信崔博高飞张燕卿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被引量:4
2015年
文章从科研创新团队发展类别、发展层级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建立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方向、选择和培养团队带头人、引进和培育优秀团队骨干、打造合理的团队结构及营造良好的团队发展氛围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我国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郝志鹏黄丹丹董红敏刘国强张燕卿
关键词:科研创新团队
一种坡地集雨节灌控污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地集雨节灌控污系统和方法,包括等高免耕秸秆覆盖和等高植物篱措施、集雨水窖、重力滴灌设备;根据流域坡地地形,从坡顶至坡底,设计2-4套集雨水窖,集雨窖上方采用等高免耕秸秆覆盖和等高植物篱措施的坡地做集雨面,...
刘恩科严昌荣梅旭荣张燕卿潘艳华何文清和寿甲胡玮刘勤刘爽
北方旱区免耕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与碳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4
2015年
农田系统对大气CO2库呈碳汇还是碳源效应取决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和温室气体释放之间的平衡,而耕作措施会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影响农田系统的碳循环与碳平衡。该研究以北方旱区山西临汾20 a长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为基础,田间原位测定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确定各类农业投入碳排放参数,利用碳足迹方法综合分析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CT和免耕NT)下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结果表明:在化肥、机械等农业投入产生的间接碳排放量方面,化肥投入碳排放量约占系统农业总投入碳排放量的73.5%-77.4%,是农业投入中主要的碳源。由于免耕减少了翻耕、旋耕和秸秆移除3道程序,NT比CT少排放约5.1%,NT产量显著提高28.9%,且碳生产力大于CT。0-6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NT(50.86 Mg/hm2)比CT(46.00 Mg/hm2)高10.5%。与CT相比,在小麦休闲期和生育期NT土壤呼吸CO2释放总量高于CT。但根据农田系统碳平衡公式分析得出,NT更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呈碳汇效应,而CT表现为碳源。因此,长期免耕耕作能够提高农田土壤固碳量,减少大气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改善北方旱区土壤碳库和减排效果是一个良好的选择。
张恒恒严昌荣张燕卿王健波何文清陈保青刘恩科
关键词:土壤生态系统传统耕作免耕土壤有机碳碳平衡
西北旱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利用西北旱区124个站点10a逐日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风速资料,采用FAO的Penman-Monteith和Kriging方法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估算和空间化,分析2000-2009年作物生长季(4-9月)参考作物蒸散量年际变化≥0.4mm区域质心的空间迁移规律。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4-9月)年际日均蒸散量变化≥0.4mm地区的质心整体经历从西到东两次波动,最后定位在中东部,质心迁移路径空间变化表现为由较发散变为较集中,然后到较发散;从各月年际变化上看,4月质心迁移平面距离最长,其次为7、9、6、8月,5月最短;迁移方向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各月质心最后到达位置各不相同,但是都处于内蒙古地区。近10a(2000-2009年)来,4-9月参考作物年际日均蒸散量变化≥0.4mm区域的面积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其中4、6、9月的波动较大,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而5、7、8月面积变化曲线呈稳定增加趋势(P<0.05)。8月蒸散量对平均温度正向敏感的站点最多,敏感性较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其次是日照时数,蒸散量对相对湿度敏感的站点最少。研究结果对农业旱情监测、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刘勤严昌荣梅旭荣张燕卿杨建莹梁瑜珊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西北旱区
调整治沙方略 抑制沙尘暴危害
2002年
2002年3月19~21日在我国北方所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强沙尘暴再次引起人们对沙尘暴防治问题的关注,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呼声日隆。然而,人类和土地沙漠化的斗争为什么在最近几十年内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其原因是治沙方略出现了偏差。为有效抑制沙尘暴,本文提出了调整治沙方略的6点建议。
陈印军徐斌侯向阳张燕卿
关键词:沙尘暴土地沙化植树种草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化土地风沙危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