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辉
-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牙周病的诊治与预防被引量:1
- 2012年
- 介绍牙周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维护和预防。
- 张春辉林晓萍
- 关键词:牙周病牙周治疗牙周维护
- 牙周维护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及患者依从性评价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观察牙周维护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并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错畸形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试验组,分别于矫治前、矫治3个月、矫治6个月检查患者临床牙周指标,并于矫治3、6个月评价依从性指标。结果矫治3个月时,试验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81±0.48、1.79±0.46、1.80±0.46,对照Ⅱ组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84±0.53、1.85±0.56、1.83±0.49,两组与对照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矫治6个月时,试验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1.78±0.30、1.68±0.28、1.72±0.41,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Ⅱ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分别为2.01±0.23、2.03±0.47、2.06±0.31,与对照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矫治3、6个月时,试验组口腔卫生较好率分别为83.33%、90.67%,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矫治3、6个月时,试验组矫治装置损坏率分别为20.15%、15.45%,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牙周维护利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牙周健康,可以比单纯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更好地降低牙周不良反应,同时能很好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张春辉石晶林晓萍
- 关键词:牙周维护固定正畸患者依从性口腔卫生宣教
- 提高综合医院口腔科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口腔医学专业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专业,是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学科。口腔专业实习学生须通过系统规范的实践操作培训,形成动手能力与诊治思维相统一,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师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医院口腔科在口腔整体化培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更好地符合新形势下口腔教育模式的需要,口腔临床实践教学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才能使学生实现由学生向医生的转变。
- 林晓萍靳赢韩佳佳张春辉
- 关键词:口腔医学
- 牙周维护在口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被引量:12
- 2011年
- 近年来,牙周维护越来越受到口腔医师及患者的重视。牙周维护不仅应贯穿牙周病患者的终生,而且与正畸、修复、种植的长期临床效果的维持也有着密切关系,关系到其治疗计划的成败。该文就牙周维护在口腔的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 张春辉林晓萍
- 关键词:牙周维护牙周病正畸
- 牙冠延长术用于磨牙冠修复的临床疗效及牙周指标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分析牙冠延长术用于磨牙全冠修复的临床疗效及牙周指数变化。方法选择26颗临床冠长度过小无法满足全冠修复固位要求的磨牙,以及固位不良反复脱落,破坏了生物学宽度造成牙龈炎症的全冠修复失败病例,施以牙冠延长术,术后6周行固定全冠修复。观察不同时段临床冠长度的变化,记录各相关牙周指数并进行分析,评估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短期内临床冠长度增加效果确切;试验组术后的各项牙周指数均优于术前(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1年的观察期内保持相对稳定(P>0.05);全冠修复体的固位良好,边缘密合,龈缘与冠缘的位置关系相对稳定。结论对于临床冠过短的磨牙,冠延长术是改善全冠修复效果,促进牙周组织健康的有效方法。
- 杜莉莉林晓萍靳赢韩佳佳张春辉
- 关键词:牙冠延长术全冠修复磨牙生物学宽度
- 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对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的实践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以往的口腔临床教学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口腔医学生到口腔医生的转变,但是随着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模式的转变,要求临床医疗实践活动由疾病为中心转变为患者为中心,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口腔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口腔医学实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林晓萍张春辉周晓佳杜莉莉刘洪利
- 关键词:医患沟通口腔医学临床教学
- PPARγ激动剂对T细胞增殖及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小鼠T细胞增殖、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表达及破骨样细胞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伴放线放线杆菌(A.actinomycetetemcomitans,Aa)免疫的BALB/c小鼠颈部淋巴细胞,提取T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分别加入浓度为0、1×10-8、1×10-7,1×10-6,1×10-5mol/L的15d-PGJ2进行干预。培养3d后,3H-Tdr掺入法测定T细胞的增殖反应;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TNF-α和IL-10的表达水平;取扩增的T细胞上清与RAW 264.7细胞共同培养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测定破骨样细胞的形成。采用SPSS 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1×10-5mol/L 15d-PGJ2处理的小鼠T细胞3d后,与对照组相比,T细胞增殖显著受抑;上清中RANKL、TNF-α的表达水平下降,IL-10无显著变化;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PPARγ激动剂15d-PGJ2可抑制T细胞增殖,减少炎性因子分泌,降低破骨样细胞的形成,提示PPARγ配体在抑制T细胞诱导的骨吸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林晓萍刘洪利杜莉莉Toshihisa Kawai张春辉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破骨细胞形成伴放线放线杆菌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