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明
- 作品数:45 被引量:192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超声诊断及腔内治疗后随访
-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及在腔内治疗术后疗效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30例正常对照组和经DSA和/或CTA证实为的42例IVCS的影像学资料,测量2组髂总静脉的前后内径,计算受压程度,并进...
- 刘勇王萤萤赵晓宁张福先张昌明罗小云
- 关键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超声诊断腔内治疗
- 文献传递
- 预置导管溶栓对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腔内处理有益吗?
- 目的:探讨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型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预置导管溶栓辅助腔内血管成型对慢性肢体闭塞性疾病治疗的12例病例。其中男性8例、...
- 张福先张昌明冯亚平梁刚柱张欢
- 关键词:临床疗效
-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Denali和Celect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的难易程度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接受Denali或Celect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19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Denali组101例,Celect组95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回收过程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Denali组、Celect组分别有87例(86.1%)、75例(78.9%)尝试回收,回收成功率分别为98.9%(86/87)、97.3%(73/75)(P>0.05)。Denali组滤器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elect组[(95.8±44.5)d对(73.6±38.2)d,P=0.001]。Celect组有更多患者需结合其他技术取出,通常更多需通过颈部和腹股沟入路双向进行,相应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均显著高于Denali组[(67.2±17.8)min对(58.5±18.9)min,P=0.003;(15539.4±6082.6)元对(13127.5±3252.6)元,P=0.002],但对比剂用量未明显增加。CT评价显示Celect组倾斜、穿透发生率均较高(P<0.001)。结论Denali滤器相对Celect滤器体内留置时间更长,取出时需应用额外回收技术概率较小,滤器倾斜和穿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张欢牛鹿原罗小云张昌明冯亚平张福先
-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回收
- 探索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的介入腔内处理指征(附28例报告)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狭窄与闭塞性疾病腔内处理的临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间,因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而行腔内处理的患者28例,男性2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2±13.1)岁,其中动脉硬化性狭窄27例,大动脉炎病变1例,27例患者存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表现,1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前乳内动脉造影中发现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并无症状。结果:28例患者腔内处理均获得成功,其中植入球囊扩张式支架27例,单纯扩张1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重大并发症发生,1例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经局部压迫后消失,手术前双上肢收缩压压力差为35~65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为(41±12.5)mmHg,手术后为(10±5)mmHg,平均为(12±7.3)mmHg,有显著性改善(P<0.05),25例患者随访1年期间,再狭窄1例,经再次处理后效果良好,其他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为4%,1年原发性通畅率为96%,2次通畅率100%。结论:通过科学的把握介入腔内处理指征,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张欢张福先张昌明胡路冯亚平罗小云梁刚柱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狭窄腔内处理
- 老年住院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住院的587例老年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住院患者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率。分析Fontaine缺血分期、踝肱指数(ABI)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587例下肢ASO患者合并冠心病、脑卒中、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率分别32.20%(189/587)、13.12%(77/587)及17.21%(101/587)。下肢Fontaine缺血分期与冠心病(r=7.57)及脑卒中(r=3.57)的发生呈正相关(均P<0.01)。Fontaine缺血分期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种类数呈正相关(r=0.13;P=0.02)。合并冠心病与无冠心病患者[0.30(0.00,0.55)和0.68(0.50,0.80)]、合并脑卒中与无脑卒中患者[0.40(0.15,0.62)和0.60(0.20,0.75)]的ABI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BI值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种类数呈负相关性(r=-0.48;P<0.01)。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下肢缺血越重,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越高。
- 王甄妮黄宜鹏张昌明冯亚平牛鹿原张欢厉祥涛罗小云
- 关键词:卒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踝肱指数冠心病
- 下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单中心中-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植入的中-长期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至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VCF植入术272例患者,按照无抗凝、常规抗凝治疗、抗凝结合手术取栓或局部导管溶栓加支架术等分为3组,A组(19例)、B组(112例)、C组(141例),分别对患者的腔静脉通畅率、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症状性PE发生.随访时间3个月至9年,平均(3.8±1.2)年.远期新发PE 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复发29例;血栓后综合征(post thrombosis syndrome,PTS)40例;症状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9例,完全闭塞9例.腔静脉通畅情况:3年以上累计通畅率为88.64%;其中A组84.2%,B组96.43%,C组98.58%,B、C组均好于A组;DVT发生在左下肢者腔静脉通畅率(98.65%),较右下肢(90.32%)及双下肢(83.33%)患者为高.结论 VCF预防PE安全、有效,同时作为综合性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提高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VCF术后规范抗凝治疗可提高远期腔静脉通畅率.
- 冯亚平张福先罗小云梁刚柱张昌明牛鹿原张欢郭梅梅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腔静脉滤器肺栓塞
- 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I)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16例ALI患者,按Rutherford分期,Ⅱb期15例,Ⅲ期1例。所有患者均采刚经溶栓导管局部持续溶栓的方法介入治疗。结果 16例患肯中2例(12.5%)患者经介入溶栓导管溶栓后病变血管完全再通;14例(87.5%)患者病变血管部分再通,肢体得以保全。后期随访1例(6.25%)患者肢体发生不可逆性坏死而行截肢术;3例(18.8%)遗留有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结论经溶栓导管介入溶栓治疗ALI安全、有效,部分患者肢体可得到保全。
- 张昌明张福先张欢
- 关键词:急性下肢缺血导管溶栓疗效分析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年至2011年5月,采用导管溶栓和支架治疗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采用静脉节段性病变评分和静脉临床程度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中央型静脉血栓14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1例。病史中位数为5 d(范围1~14 d)。患者均行静脉导管溶栓,其中12例接受髂静脉支架。随访中位数为6个月(范围1~24个月),术后30 d静脉通畅程度评分平均(1.38±0.90)分,低于术前〔(5.5±2.6)分;P=0.001〕,术前静脉临床程度评分平均(4.69±0.7)分,术后1个月、6个月静脉临床程度评分分别为(1.44±1.27)分、(1.42±0.9)分,低于术前(P=0.001,P<0.01)。术后1个月,6个月髂静脉支架通畅率均为83%。结论:选择性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确定。
- 罗小云张福先张昌明冯亚平梁刚柱牛鹿原张欢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血管疾病
- 血管外科研究生培养中专业英语教学的初步探讨
- 2014年
- 作为一名合格的血管外科医生,无论是对血管外科英文经典书籍的阅读、获取基础知识,还是对国际血管外科专业新兴领域发展的追踪和探索、紧跟学术前沿;无论是外文专业文献的阅读,还是专业文章的国际发表和交流。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专业英语基本功的培养。因而,我科自2002年招收研究生开始,便一直坚持把专业英语教学作为贯穿血管外科研究生教育始终的重要内容。
- 冯亚平张福先罗小云张昌明梁刚柱牛鹿原张欢
-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研究生培养血管外科研究生教育外科医生
- 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最初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病例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从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肿瘤筛查,分析肿瘤筛查阳性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栓形成部位,肺栓塞的发生,癌症标志物、临床症状特点等,并与肿瘤筛查阴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入选接受肿瘤筛查84例患者,均为无明显相关危险因素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3例,女41例。平均年龄(62±16)岁。共发现恶性肿瘤8例,占9.52%。其中肺癌3例,胰头癌1例,软组织肉瘤1例,卵巢癌1例,结肠癌1例,子宫颈癌1例。恶性肿瘤组患者平均年龄(51±25)岁,筛查阴性组平均年龄(64±15)岁,2组差异无统计意义(t=1.92,P=0.18)。恶性肿瘤患者组中央型深静脉血栓形成比例为100%,高于筛查阴性组的63.17%(X2=4.42,P=0.047)。肿瘤筛查阳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为62.5%,高于筛查阴性患者的10.53%(X2=14.95,P=0.002)。恶性肿瘤组CTA检查发现肺栓塞5例,均为次大面积肺栓塞,发生率为62.5%,高于肿瘤筛查阴性组18.4%(X2=8.04,P=0.01)。发现肿瘤后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结论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最初临床主要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特点为大多为近心端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比例高,腺癌多见。
- 罗小云张福先张昌明胡路冯亚平梁刚柱牛鹿原张欢
- 关键词:肿瘤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