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恩英

作品数:15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吸虫
  • 8篇日本血吸虫
  • 8篇吸虫
  • 6篇虫病
  • 5篇血吸虫病
  • 5篇循环抗原
  • 5篇吸虫病
  • 5篇抗原
  • 4篇抗体
  • 3篇淡色库蚊
  • 3篇血吸虫感染
  • 3篇日本血吸虫病
  • 3篇日本血吸虫感...
  • 3篇吸虫感染
  • 3篇库蚊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越冬
  • 2篇滞育
  • 2篇三带喙库蚊

机构

  • 15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安徽省血吸虫...

作者

  • 15篇张恩英
  • 7篇娄文娴
  • 6篇薛纯良
  • 4篇王仁赉
  • 4篇吴琛耘
  • 2篇张湘燕
  • 2篇徐克继
  • 2篇沈大康
  • 1篇沈光金
  • 1篇谢艳辉
  • 1篇钱宗立
  • 1篇许东红
  • 1篇吴维铎
  • 1篇高农
  • 1篇陆萍
  • 1篇俞安洲

传媒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3
  • 1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10年我国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自1973年Jones[1]首先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直至80年代中期本病仍属一种罕见的寄生虫性眼病,但自1985年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 CL)的推广普及,由棘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眼角膜病报道逐渐增多.金秀英于1992年[2]首先报道了我国第一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是由角膜接触镜配戴不当而致,自此,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报道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就近10年来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张恩英徐克继
关键词:棘阿米巴角膜炎病原学流行病学
宠物寄生虫病的危害被引量:25
2003年
张恩英徐克继
关键词:宠物寄生虫病犬钩虫病弓蛔虫病
趋化因子在宿主和原虫相互关系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介绍了寄生虫和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在弓形虫病、锥虫病、利什曼病和阿米巴病以及其它原虫性疾病中的作用。趋化因子在感染这些细胞内病原体后的可能作用包括宿主防御功能,例如白细胞募集,参与细胞介导免疫及抗原虫活性。然而,这些作用也有助于寄生虫的寄生,例如侵入宿主。
张恩英
关键词:趋化因子宿主原虫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
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尿中循环抗原的研究
1999年
目的:建立检测尿液中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方法:从感染家兔尿中提取血吸虫循环抗原,并用所提取的抗原制备和筛选抗该抗原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单抗二抗一步法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感染家兔中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结果:22只家兔感染前尿液中的循环抗原全部阴性;感染后尿液中循环抗原的阳性率与感染度及感染时间有关。感染25条尾蚴的家兔在感染后3wk未能测到循环抗原,而感染200条尾蚴的家兔在感染3wk和6wk的尿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0%和100%。结论:用感染兔尿中提取的循环抗原所制备的单抗作为探针。
薛纯良娄文娴吴琛耘张恩英谢艳辉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血吸虫病
应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探索一种便捷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方法:在原已建立的ELISA法的基础上,应用3个针对日本血吸虫抗原的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标记胶体金,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血吸虫抗原的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抗原与抗体通过渗滤在硝酸纤维薄膜上进行反应,数分钟用肉眼观察结果。结果:本法检测SEA的敏感度为16ng/ml,在69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检测中,阳性率为60.8%,特异性为95.2%;同时用dot-ELISA检测137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阳性率为54.7%、特异性为94.6%;夹心ELISA检测118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阳性率为61.9%、特异性为95.7%。结论:经数理统计G检验证实斑点金免疫渗滤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ELISA相近,且操作更简便且快速。
张恩英吴琛耘沈大康
关键词:DOT-ELISA夹心ELISA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原和抗体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探讨尿液中血吸虫循环抗原和抗体检测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原 ,间接ELISA检测尿液中特异性抗体。 [结果 ]10例急性血吸虫病和 6 1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尿液中循环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 6 0 %和 40 % ,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80 %和 6 1 7%。两者联合检测的总阳性率分别为 10 0 %和 71 7%。 10 0例健康对照者尿液中仅 3%出现假阳性。 [结论 ]检测尿液中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简便、实用 ,为一种非损伤性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
张恩英娄文娴薛纯良王兆军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特异性抗体
东乡伊蚊卵和Ⅳ龄幼虫均为静止越冬
1997年
目的:探讨东多伊蚊越冬规律。方法:实验样本是在18±1C恒温室中,从亲代至子代均分别用长日照(L:D=16:8)和短日照(L:D=8:16)处理。结果:舟山林东乡伊蚊的卵和Ⅳ龄幼虫均不受光周期的影啊,亦无滞育发育(再活化)过程。结论:该蚊的卵和Ⅳ龄幼虫的越冬均属静止越冬,无滞育现象。
张恩英王仁赉
关键词:越冬医学昆虫幼虫
滞育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的脂肪含量和耐寒比较被引量:3
1993年
观察滞育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和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脂肪累积动态和冬季耐寒表现,以二者发育蚊作对照。结果雌蚊羽化时脂肪含鼓均甚微,糖水喂饲5天后上升明显,尤以滞育淡色库蚊最甚,呈直线上升,从0.04mg增至20日龄时的0.40mg发育淡色库蚊其次。三带喙库蚊滞育蚊和发育蚊不仅积累少而且无明显差异。耐寒性表现也以滞育淡色库蚊最强。150天累计存活率三带喙库蚊仅为16.54%,滞育淡色库蚊高达85.98%。当室外水缸中温度较低(0℃左右)情况下,滞育三带喙库蚊在80天内全部死亡,滞育淡色库蚊尚存活69.52%,从而表明淡色库蚊可滞育越冬,三带喙库蚊可能性小。
张恩英高农王仁赉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滞育越冬
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1
1996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中循环抗原动态变化及其机制。方法:感染日本血吸虫的BALB/c小鼠淋巴结B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株)融合,制备抗血吸虫循环抗原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组合后为探针,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脾血和外周血;感染日本血吸虫兔和小鼠的门脉血和外周血。结果:获得9种抗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将其中抗不同抗原表位的单抗优化组合后使用,检测抗原的敏感性可提高4-8倍。用组合单抗建立的夹心ELISA和dot-ELISA检测慢性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4%和84.2%,特异性分别为96.1%和95.7%。通过小鼠和家兔门脉血和外周血以及人的脾血和外周血循环抗原的比较研究表明,门脉血中的抗原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结论:用组合单抗较用一种单抗提高检出率。dot-ELISA检测的不仅是循环抗原,同时还检测到免疫复合物,因此影响疗效考核。
娄文娴张恩英俞安洲许东红杨士静沈大康朱旭明薛纯良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体循环抗原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唾液中循环抗体检测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目的: 探索唾液作为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体样本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血吸虫兔感染模型, 收集感染后不同时期、再感染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唾液和血清, 用 E L I S A 检测其中的循环抗体及其效价, 并将检测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唾液与血清样本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947 % 与100 % , 经χ2 检验, 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唾液与血清样本检测的特异性均为947 % , 两者一致。结论: 唾液作为样本可用于日本血吸虫循环抗体的检测。
王兆军娄文娴张恩英张湘燕薛纯良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唾液循环抗体血吸虫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