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 作品数:18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再次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脑缺血预处理再次损伤组(CIP+MCAO)。采用神经缺损评分(NDS)法评价行为学的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BDNF,GDNF,VEGF在皮质、海马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明显,血清中NSE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阳性表达面积和积分吸光度IA均明显降低,但仅有脑组织皮层与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I/R组比较,CIP+MCAO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P<0.05),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P<0.05),降低血清中NSE水平(P<0.01),CIP+MCAO组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VEGF阳性表达面积和IA均明显增加(P<0.05,P<0.01)。GDNF的阳性表达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脑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与上调BDNF,VEGF内源性保护蛋白的表达有关。
- 方晓艳王琳琳张帆孙建宁苗明三
- 关键词:脑缺血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脑缺血耐受神经营养因子
- 一种基于血液凝集活性的血栓通冻干粉针质量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基于血液凝集活性的血栓通冻干粉针质量检测方法,有效解决血栓通冻干粉针的质量检测,从而实现对血栓通冻干粉针的质量控制的问题。方法是,将柠檬酸盐缓冲液0.2ml装入注射器,用注射器经成年雄性家兔耳缘动脉吸取血液5m...
- 唐进法张国斌裴莉昕李伟霞崔红新李宇辉张帆
- 文献传递
- 中药凌霄花现代研究与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中药凌霄花现代研究及存在问题,探讨其应用前景。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综合凌霄花已有现代研究,归纳其研究特点及存在问题;结合已开展的研究,展望其未来研究重点。结果:凌霄花主要含三萜类、黄酮类、苯丙醇苷类、环烯醚萜苷类、挥发油等,有改善血液循环、舒张动脉、抑制血栓形成、抗氧化、抗炎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妇科疾病,但单味用药较少。结论:凌霄花有作为脑血管用药的前景。
- 马宁张帆苗明三
- 关键词:凌霄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基于CYP2C9亚型酶研究丹红注射液与阿司匹林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基于CYP2C9亚型酶研究丹红注射液与阿司匹林的相互作用。方法以CYP2C9为载体,双氯芬酸为探针底物,其代谢产物4-羟基双氯芬酸为检测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中的TOF-MRM检测模式测定4-羟基双氯芬酸含有量,比较不同体积分数丹红注射液(0.4%、0.8%、1.6%)、不同剂量阿司匹林(20、60、100 mg)单独给药及其联合给药对CYP2C9亚型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体积分数丹红注射液对CYP2C9亚型酶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抑制类型为混合型,但各剂量阿司匹林对其作用均不明显(P>0.05)。与中剂量丹红注射液单独给药比较,联合高剂量阿司匹林后对CYP2C9亚型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1);与低、中剂量阿司匹林单独给药比较,联合中、高体积分数丹红注射液给药后对其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与高剂量阿司匹林单独给药比较,联合高剂量丹红注射液给药后对其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使用时,对CYP2C9亚型酶活性有一定相互作用,并与两者给药顺序有相关性。
- 唐进法张帆张帆李伟霞曹英杰王晓艳李学林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阿司匹林相互作用
- 代谢组学——中药现代化的顺风车被引量:2
- 2017年
- 目前,现代科技已广泛运用于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炮制、中药制备工艺以及剂型等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比如:如何探究中药的药效基础,如何构建中药疗效的评价方法,如何在中药栽培过程中控制其有效成分等棘手问题。中药药效的特点是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因此中药药效的评价强调人或者实验动物对药物干预体系的整体作用。而代谢组学是寻找代谢产物的终端性信息、阐明药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靶点或受体,观察药物引起的内源性代谢物以及药物分子本身的动态变化。利用现代的系统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契机与挑战,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学林张帆刘瑞新高晓洁桂新景康冰亚张璐施钧瀚
-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药现代化中药安全性整体性配伍减毒
- 食管癌饮食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探究食管癌发生相关的饮食因素,验证“外邪直中,食管局部反复损伤为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因素”的假说,为食管癌的防治以及食管癌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数据和专家论证设计调查统计表,内容包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膳食习惯等问题;在全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建立10个研究中心,河南省建立11个分中心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无序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独立性。结果:纳入食管癌患者2027例,非食管癌随机对照人群1991人。烟、酒、膳食口味、食热烫、硬食物、腌渍烧烤霉变食物,暴饮暴食,进食速度均为食管癌发生相关因素,多项不良饮食习惯为食管癌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烟酒、饮食偏嗜及不良饮食习惯是食管癌发生相关危险因素。
- 郑玉玲张瑞马纯政代民涛宋学坤解英舒琦瑾薛文翰徐学琴董玉琼李平周超峰范焕芳罗保平郑智李晓龙张洪亮许彦超李小青王泽坤朱然培张华周哲旭张帆陈玉龙
- 关键词:食管癌病因饮食调查问卷流行病学
- 男性人群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与食管癌发病关系对照研究
- 2022年
- 目的:了解男性人群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与食管癌发病的关系,为男性人群食管癌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全国10个省份,将1552例经病理确诊食管癌的男性作为病例组,将同一地方甚至同一家庭的1095例男性非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食热烫食物、吃硬质食物、暴饮暴食、霉变食物可使男性人群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增加,口腔清洁情况≥1次·d^(-1)使男性人群食管癌的发病风险降低。结论:饮酒史、口腔清洁情况及是否食热烫食物、吃硬质食物、暴饮暴食、吃霉变食物等饮食习惯是男性人群食管癌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 郑玉玲张亚玲陈玉龙宋学坤代民涛徐学琴董玉琼马纯政解英舒琦瑾薛文翰李平范焕芳罗保平郑智李晓龙张洪亮周超峰许彦超李小青王泽坤朱然培张华周哲旭张帆张瑞
- 关键词:食管癌饮食习惯病例对照研究调查问卷
-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家族史的食管癌发病危险因素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合并家族史的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全国10个省份对合并食管癌家族史的129例患者和88例对照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基本信息、基本情况)、疾病史、食管癌家族史、个人膳食习惯、生活习惯与生活环境等。结果: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胃炎史、胃十二指肠溃疡史、口腔疾病、膳食口味、食热烫食物、吃质硬食物、食用腌菜、霉变食物、食用油摄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口腔清洁情况、居住环境及堆制农家肥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胃炎史、口腔疾病史、食用腌菜与具有食管癌家族史的食管癌发病风险增高相关(P<0.05)[年龄≥60岁,OR=9.46,95%CI(2.60,34.38)、口腔疾病史OR=9.18,95%CI(1.63,51.85)、胃炎史OR=23.19,95%CI(5.47,98.39)、食用腌菜OR=11.66,95%CI(1.93,70.41)]。结论:高龄、口腔疾病、胃炎、食用腌菜可能是合并家族史的食管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 张瑞张亚玲陈玉龙宋学坤代民涛徐学琴董玉琼马纯政解英舒琦瑾薛文翰李平范焕芳罗保平郑智李晓龙张洪亮周超峰许彦超李小青王泽坤朱然培张华周哲旭张帆郑玉玲
- 关键词:食管癌家族史LOGISTIC回归
- 吸烟人群食管癌发病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吸烟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并在吸烟人群中对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开展食管癌的病因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全国10个中心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食管癌和非食管癌对象的资料,应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是否吸烟、开始吸烟的年龄、吸烟量及吸烟年限与食管癌的关系进行分析,OR及其95%CI、病因分值(AR%)用以表示联系强度,应用Cox回归模型在吸烟人群中分析影响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因素,风险比(HR)及其95%CI用以表示发病风险。结果:食管癌患者和非食管癌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R及其95%CI为2.32(2.04,2.65)],吸烟年限和每日吸烟量与食管癌存在相关性(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吸烟人群中,年龄≥60岁、有饮酒史、热烫霉变饮食、进食速度快、吸烟量增加、吸烟年限≥30年均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生风险(P均<0.05)。结论:吸烟与食管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高龄、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量大及吸烟时间长是吸烟人群食管癌发生风险增加的影响因素。
- 徐学琴张瑞陈玉龙宋学坤代民涛董玉琼马纯政解英舒琦瑾薛文翰李平范焕芳罗保平郑智李晓龙张洪亮周超峰许彦超李小青王泽坤朱然培张华周哲旭张帆郑玉玲
- 关键词:食管癌吸烟人群发病风险影响因素COX回归模型
- 食管癌社会环境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食管癌发生相关因素,为食管癌的防治以及食管癌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完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数据和专家论证设计调查统计表,内容由居住环境、文化程度、精神因素、饮用水情况、调查质量评价等9个方面,共54个小题组成;在全国食管癌高发地区建立河南、山西、河北、安徽、甘肃、四川、江苏、山东、陕西、新疆等10个研究中心,河南省又建立11个分中心,对10个研究中心包括11个分中心医院收住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无序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独立性。结果:纳入食管癌患者2027例,非食管癌随机对照人群1991人。食管癌患者与非食管癌人群的婚姻状况、居住环境、受教育程度、劳动强度、婚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癌患者农村人群、小学及以下学历、无劳动强度与重劳动强度者、离异与丧偶人数及接触农药者例数多于随机组。结论:居住环境、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劳动强度均为食管癌发生的统计学相关因素,其中居住环境、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劳动强度、是否接触农药、饮用水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 陈玉龙郑玉玲宋学坤马纯政代民涛解英舒琦瑾薛文翰徐学琴董玉琼李平周超峰范焕芳罗保平郑智李晓龙张洪亮许彦超李小青王泽坤朱然培张华周哲旭张帆张瑞
- 关键词:食管癌社会环境因素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