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我国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医院2009年10月25日-12月20日收治的34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临床以轻症为主,重症患者仅1例;主要症状为发热34例(100.0%),最高体温平均(38.8±0.68)℃,咳嗽27例(79.4%),咽痛22例(64.7%),咳痰15例(44.1%),全身酸痛13例(38.2%),头痛12例(35.3%),乏力8例(23.5%),流涕8例(23.5%);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30例(88.2%),扁桃体肿大15例(44.1%);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32例(94.1%),降低2例(5.9%),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14例(41.2%),淋巴细胞分类降低12例(35.3%),58.8%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不同程度升高;国产奥司他韦治疗24h内,>80.0%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34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近60.0%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可能是有别于其他季节性流感的临床特征;国产奥司他韦治疗安全、有效。 周平 蔡庆 司慧远 张宏伟 李晓娟 王纯巍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流感 奥司他韦 176例现役军人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现役军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方法对空军总医院2009年9月20日-12月30日收治的176例驻京部队现役军人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将166例患者(除外转院2例及有并发症的8例)分为奥司他韦组(n=74,给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和双黄连组(n=92,给予双黄连粉针静脉输注+感冒清热冲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176例患者,确诊34例,临床诊断病例142例,年龄22.8±5.5(17~47)岁。临床症状以轻症为主,符合重症患者诊断标准的仅4例(2.27%)。13例患者发病前曾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居前5位的临床症状分别为:发热176例(100%),咳嗽133例(75.57%),咽痛123例(69.89%),咳痰80例(45.45%),肌肉酸痛64例(36.36%)。主要体征分别为:咽部充血162例(92.05%),扁桃体肿大77例(43.75%)。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者156例(90.69%),降低7例(4.07%),升高9例(5.23%);中性粒细胞升高57例(33.14%),正常99例(57.56%),降低16例(9.30%);淋巴细胞升高16例(9.30%),正常110例(63.95%),降低46例(26.75%);65.43%(106/162)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12例(6.82%)胸部X线检查有不同程度改变。奥司他韦组在住院天数(5.12±1.36d)和24h内体温正常、临床表现明显改善的患者比例(82.43%,61/74)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65±1.81d,P<0.05;63.04%,58/92,P<0.01)。奥司他韦胶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组现役军人患者绝大多数病情较为温和,预后良好,临床主要表现与普通人群感染者类似。 周平 司慧远 张宏伟 李晓娟 蔡庆 王纯巍关键词:奥司他韦 90例飞行人员传染病住院患者调查分析 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分析飞行人员中传染病患者的疾病谱及其对飞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析我院1993年5月—2006年6月(13年)间住院诊治的飞行人员传染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疾病谱进行分析。结果13年间飞行人员传染病患者占同期飞行人员住院患者的1.41%;所患病种共10种,排在飞行人员传染病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泻。其中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仅乙型肝炎就占全部病例的51.11%。90例飞行人员传染病患者中,停飞51例,停飞率为56.67%。其中,病毒性肝炎58例,停飞51例,停飞率为87.93%;其他传染病32例,经临床治疗后均痊愈,完全康复,飞行合格。结论飞行人员传染病的发病率在下降,所患病种相对单一,主要以病毒性肝炎和细菌性痢疾为主,但停飞率高,危害性大;病毒性肝炎是飞行员停飞最常见的传染病。 周平 李晓娟 司慧远 张宏伟 刘春灵关键词:飞行员 传染病 疾病谱 飞行员重症恶性疟疾伴并发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飞行员重症恶性疟疾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方法结合1例飞行员重症恶性疟疾的临床诊断、抢救治疗、康复情况及健康鉴定情况,复习相关文献,对飞行员重症恶性疟疾的临床诊治及医学鉴定进行探讨。结果该飞行员有到非洲出访史,临床表现为发热、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低血糖、急性溶血性贫血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多系统损害和并发症,经检验外周血发现大量恶性疟原虫环状体,诊断为恶性疟疾。鉴定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地面观察两个月,经临床检查未见疟疾复发,血红蛋白及肝肾功能检查全部正常,结论为飞行合格。结论恶性疟疾病情危重,可合并多系统损害,及时明确的诊断,及早抗疟原虫和对症治疗是患者得以生存的关键。飞行员患重症恶性疟疾后应视病情恢复情况个别评定,恢复良好无后遗症者,可飞行合格。 李晓娟 周平 孙莹 王纯巍 司慧远 张宏伟关键词:肝功能不全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糖尿病足继发下肢广泛严重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治 被引量:2 2006年 梁乙安 张宏伟 袁群 杨腾舜 李铁军 尚咏 曹美玲关键词:糖尿病足 坏死性筋膜炎 糖尿病 一起医院相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家庭暴发的调查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调查一起肺炎支原体(MP)感染家庭暴发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特点。方法了解治疗陪护期间家庭成员间的接触情况;所有成员检测血清MP抗体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该家庭包括3名核心成员(男童和其父、母亲)及其外祖母和叔叔(均参与照顾男童及其父住院)共5人。23d内先后4人发病,3人x线诊断肺炎且双份血清MP抗体滴度均呈4倍以上升高。男童的父亲和叔叔分别在发病后3d和2d检测血清MP-IgG(+)。男童及其父均有重度咳嗽。外祖母暴露于男童和叔叔暴露于父亲分别只在两家医院的空调病房内。密切接触时间最长的是男童与其母(至检测时已连续密切接触37d),但母亲无症状,血清MP-IgM(-)。结论既往感染获得的MP-IgG不能完全保护再次感染MP;指征病例有肺炎咳嗽重、长时间密切接触、环境通风不良和家庭成员普遍过度疲劳,几种危险因素并存可能是导致该起家庭MP感染暴发的原因。 刘春灵 田庚善 何耀 周平 王纯巍 王战勇 孙绍权 周艳 孙莹 孙妍 张宏伟 李莉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血清抗体 家庭 丙肝病毒感染并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研究丙肝和乙肝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阐明2型糖尿病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比较不同病毒性肝炎组别中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异,研究糖尿病发生与HCV感染的关系,及肝硬化、肝功能、血脂及肝脂肪变等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慢性丙肝(CHC)患者糖尿病发生率(20%)明显高于慢性乙肝(CHB)患者(4%),丙肝肝硬化患者糖尿病发生率(40%)显著高于乙肝肝硬化患者(15%),存在肝脂肪变HCV感染者糖尿病发生率(39.3%)明显高于没有肝脂肪变者(11.8%);丙肝肝硬化肝功能不同分级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不同(P<0.05),合并糖尿病的HCV感染者肝功能、血脂等生化指标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出现肝脂肪变及胰岛素抵抗与HCV感染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与HCV感染关系密切,并发糖尿病患者可加重肝损害。 李晓娟 颜伟 周平 王纯巍 司慧远 张宏伟关键词:丙型肝炎 2型糖尿病 1993-2012年住院飞行人员传染病疾病谱及医学鉴定 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 通过了解住院飞行人员传染病疾病谱和临床特点以及对飞行的影响,为飞行人员的传染病防治及医学鉴定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总医院1993年5月-2012年8月住院诊治的飞行人员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 结果 19年间传染病住院飞行人员共105例,占同期飞行人员住院人数的0.93%;近5年来下降至0.31%(15/4915),与其他时期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行人员传染病发病人数呈逐年减少趋势(x2=53.354,P<0.01).105例传染病疾病分类共12种,排在前3位的是病毒性肝炎(65例)、细菌性痢疾(11例)和感染性腹泻(8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占本组传染病疾病构成比的61.90%;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1例,占本组传染病疾病构成比的48.57%.105例中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不合格52例,停飞率49.52%.65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飞行不合格52例,停飞率80.00%;3例地面观察期,待做医学鉴定.其他40例患者中除2例尚在康复治疗外,均经临床治疗后康复痊愈,医学鉴定结论为飞行合格. 结论 飞行人员传染病的发病率及其在飞行人员疾病构成上的比例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疾病谱相对单一,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肠道感染性疾病为主,乙型病毒性肝炎是飞行人员传染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停飞的最主要原因. 周平 李晓娟 司慧远 徐先荣 张宏伟 王纯巍关键词:住院病人 传染病 飞行人员传染病90例临床分析 2008年 周平 李晓娟 司慧远 张宏伟 刘春灵关键词:军事人员 传染病 疾病报告 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住院患者80例,按照患者有无接受抗病毒治疗分为抗病毒治疗组(A组)50例和未抗病毒治疗组(B组)30例,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①出院时A组好转率70%;B组好转率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3,P=0.001〈0.05)。②治疗14周后A组乙肝病毒DNA阴转率72%;B组阴转率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0,P=0.000〈0.05)。③A组出现细菌感染45例,电解质紊乱41例,消化道出血5例,肝性脑病10例,肝肾综合征10例,B组出现细菌感染30例,电解质紊乱27例,消化道出血6例,肝性脑病10例,肝肾综合征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5,P=0.097〉0.05)。④随访5年,A组存活36例,死亡14例,12、36和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5%、71.2%、71.2%,B组存活5例,死亡25例,12、36和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5.4%、27.5%、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司慧远 靳雁斌 李晓娟 张宏伟 周平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