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作霖
- 作品数:26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安斯泰来皮肤病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疣状斑块型汗孔角化症1例被引量:1
- 2003年
- 胡捷韩菁应作霖
-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淋巴细胞组织细胞
- 外用他克莫司和弱效糖皮质激素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他克莫司是一种非甾体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外用他克莫司软膏,能够有效治疗儿童和成人的特应性皮炎已被多篇报道阐述,其安全性已被普遍认同。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使用0.1%他克莫司和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正规治疗此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党宏李晓杰应作霖陈玲娣孙越郑捷
- 关键词:他克莫司软膏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糖皮质激素治疗外用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特应性皮炎
- 端粒酶和肿瘤被引量:1
- 2000年
-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 ,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整。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端粒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调节端粒酶为基础的基因治疗为抗肿瘤的研究开辟一条新途径。研究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及其调节和作用机理 ,对肿瘤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 应作霖孙建方
- 关键词:端粒端粒酶肿瘤RNADNA
- 疣状斑块型汗孔角化症1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9
- 1999年
- 应作霖孙建方曾学思
- 关键词:汗孔角化症临床病理
- 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作用及与血清白三烯的关系被引量:2
- 2007年
- 为研究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疗效,分析咪唑斯汀与血清白三烯的相关性。建立小鼠ACD疾病模型,观察咪唑斯汀在不同时间点对小鼠ACD炎症性肿胀的治疗作用;同时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三烯C4(LTC4)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咪唑斯汀对小鼠ACD的炎症性肿胀具有显著迅速地抑制作用;而且其皮肤肿胀度与血清LTC4水平呈正相关。咪唑斯汀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继而阻止白三烯的产生而发挥其抗炎活性。
- 应作霖吴瑞勤白海涛徐晓寅朱光斗
- 关键词:咪唑斯汀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白三烯
- 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06年
- 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CA的发生及复发与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抑制有关。本文对CA的免疫功能和免疫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 应作霖吴瑞勤
- 关键词:尖锐湿疣免疫功能免疫治疗
- 蕈样肉芽肿的端粒酶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检测各期蕈样肉芽肿(MF)的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在MF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端粒酶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CR-ELISA),对35例MF患者进行端粒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92.3%的肿瘤期MF、78.6%的斑块期MF和75.0%的斑片期MF显示端粒酶阳性;肿瘤期MF的端粒酶活性水平高于斑块期和斑片期,且差异有显著性;而斑块期与斑片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的端粒酶均为阴性。讨论MF患者存在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提示端粒酶可能在MF的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对MF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应作霖孙建方张行姜祎群许则峰曾学思桑红桂
-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端粒酶MF发病机制
- 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白介素2、4、10和12的水平检测被引量:15
- 2011年
-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早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L-2、IL-4、IL-10和IL-12的水平,并与健康组对照。结果显示,IL-2和IL-12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IL-4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血清中IL-2和IL-12的水平明显低于梅毒血清转阴组,IL-4和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梅毒血清转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Th1/Th2比例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可能在梅毒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应作霖党宏李晓杰徐晓寅程斌王丰
- 关键词:梅毒血清固定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10白介素12
- 蕈样肉芽肿的bcl-2、p53和PCNA的蛋白表达被引量:1
- 2000年
-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34例蕈样肉芽肿 (MF)中 bcl- 2、 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蛋白表达。结果发现 bcl- 2蛋白表达于大部分标本; p53蛋白表达于 60%的肿瘤期 MF、 21%的斑块期 MF和 0%的斑片期 MF; 100%的肿瘤期 MF、 38%的斑块期 MF和 0%的斑片期 MF的 PCNA呈中或强阳性表达。表明 PCNA和 p53均与 MF的恶性程度有关,对评估 MF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意义。
- 应作霖孙建方曾学思林彤姜祎群桑红桂李阿梅
-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BCL-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
-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对患者进行ALA-PDT治疗;对照组采用冷冻治疗。结果ALA-PDT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2%,复发率为4.8%。而对照组治愈率为76.2%,复发率为23.8%。ALA-PDT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LA-PDT治疗后无感染、溃疡、疤痕和尿道狭窄等副作用。结论ALA-PDT是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高效、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的一种新疗法。
- 应作霖吴瑞勤
- 关键词:尖锐湿疣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