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铭
- 作品数:49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先天性皮肤缺损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皮肤缺损的病因、分类、治疗及预后,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3例先天性皮肤缺损患儿发病特点、治疗过程、方法,并复习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皮肤缺损305例,总结先天性皮肤缺损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3例患儿缺损皮肤均由羊皮纸样瘢痕组织愈合,无组织挛缩,无活动障碍。305例患儿中死亡8例;保守治疗234例;手术治疗63例,其中因瘢痕挛缩影响肢体功能者5例。该病致死率、致残率低,预后良好。结论先天性皮肤缺损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创面表浅者多可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骨外露、重要脏器外露、深度缺损宜适时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若能给予正确处理,预后良好,对患儿日常生活影响小。
- 岳铭李明辉杨合英张大姚阳迪王家祥
- 关键词:皮肤缺损表皮松解大疱性瘢痕
- 儿童梨状窝瘘合并感染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儿童梨状窝瘘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梨状窝瘘合并感染致颈部脓肿患儿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共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龄24.0~192.0个月,平均(107.0±55.0)个月,中位年龄96.0个月。收集非梨状窝瘘颈部脓肿患儿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14.0~192.0个月,平均(96.0±59.0)个月,中位年龄92.0个月。两组年龄<16.0岁,均为免疫力正常儿童。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或切开引流,留取脓液标本,送至细菌室进行培养,结果阳性者纳入,比较组间病原体特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病变位于左侧33例,右侧5例,双侧1例。脓液培养结果咽峡炎链球菌群22例(56.4%),非咽峡炎链球菌群17例(43.6%)。对照组病变位于左侧19例,右侧5例,双侧1例。脓液培养结果咽峡炎链球菌群4例(16%),非咽峡炎链球菌群21例(84%)。两组比较,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451),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336),病变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656)。咽峡炎链球菌群在两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梨状窝瘘合并感染可出现在不同年龄段,病变部位以左侧颈部为主,常见病原菌为咽峡炎链球菌群。一旦脓肿形成,建议尽早行穿刺或切开引流,同时选用敏感抗菌药物。
- 张国锋李亚杰岳铭丁道奎杨合英郭飞桑建中
- 关键词:脓肿病原菌
- 腹腔镜辅助经肛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资料,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经肛改良Soave术,32例)和常规组(常规经肛改良Soave术,30例),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结果:6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儿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效果优于常规经肛改良Soave术,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提高肛门功能状况。
- 张宁岳铭袁宇航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腹腔镜手术疗效
- 先天性肛门闭锁伴前庭窝瘘、并双阴道双子宫、右肾缺如及脊髓栓系畸形1例分析
- 2016年
-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例以肛门闭锁伴前庭窝瘘为主要表现,合并双阴道、双宫颈、双子宫、右肾缺如及脊髓栓系罕见组合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彩超、瘘管造影、倒立侧位X线及椎体MRI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处理过程中的几点争议进行简要讨论。完善术前检查,行改良式会阴部肛门成形+阴道成形术;脊髓栓系未出现症状,对侧肾脏代偿满意,密切观察。小儿肛门闭锁伴前庭窝瘘,合并双阴道、双宫颈、双子宫、右肾缺如及脊髓栓系组合畸形,虽然少见,但应当引起重视;提高各级儿保及儿科医务人员对先天肛门闭锁合并畸形的认识,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提高肛门闭锁治愈率及术后康复的关键。
- 宋东建岳丽芳范应中杨合英刘秋亮张大夏自强贾佳岳铭王家祥
- 关键词:肛门闭锁双阴道双子宫脊髓栓系畸形
- 儿童胃石症9例诊治经验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总结儿童胃石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例胃石症患儿临床资料。结果9例胃石症患儿均为女性,年龄为4~13岁,其中8例有异食癖,1例发病前曾大量进食柿子。7例经内镜检查确诊,1例经CT确诊,1例经消化道造影确诊。4例经内镜取石治疗,5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最终8例确诊为毛发性胃石症,1例为植物性胃石症。随访1~2 a,9例患儿均恢复良好,胃石症未复发,贫血及营养不良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儿童胃石症常见于女童,多伴有异食癖,一经诊断应及时治疗,首选内镜取石,内镜取出失败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及患儿预后好。
- 苏璠杨合英郭志恒贾培丽张国锋张国锋丁道奎
- 关键词:胃石症儿童消化内镜外科手术
- 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大便失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大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8.1岁,年龄范围在3.7~14.0岁;50例患儿均行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采用直肠肛管测压及Kelly's临床评分评价大便失禁的程度,评分为1~2分为重度组(39例),评分为3~4分为轻度组(11例);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儿进行治疗,7~10 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一疗程,同时指导患儿主动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3个疗程为一阶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单组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儿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静息压和直肠静息压指标。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4年。轻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9.71±22.19)mmHg,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61.88±28.53)mmHg,P<0.05;重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4.62±26.66)mmHg,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59.03±24.06)mmHg,P<0.05。轻度组治疗前肛管最大收缩压为(84.03±45.07)mmHg,重度组为(63.39±38.22)mmHg;治疗6个疗程后轻度组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16.72±31.88)mmHg,重度组为(95.02±31.18)mmHg。全组43例(86.00%,43/50)结束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6例(32.00%,16/50)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27例(54.00%,27/50)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好转,6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另7例(14.00%,7/50)大便失禁症状好转,有不同程度的污粪现象。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是一种治疗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儿大便失禁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袁宇航徐梦瑶李延安张宁刘晓铭张翔宇丁道奎岳铭孙贝贝杨合英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生物反馈大便失禁
- 质荷比为9348Da的肽段对肝母细胞瘤的预后价值
- 2016年
-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中的SELDI-TOF-MS检测肝母细胞瘤的血清生物学标记物,应用ELISA技术检测对比该标记物在正常健康儿童和肝母细胞瘤患儿术前、术后、不同治疗阶段及不同预后患儿不同治疗阶段血清中的含量,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治愈组中含量最高,术前组、术后组、化疗组、复发组含量较低,且预后良好组多个阶段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提示质荷比为9 348Da的肽段对肝母细胞瘤的预后及疗效有监测作用,其含量越低,预后越差。
- 岳铭姚阳迪王家祥杨合英张大
-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SELDI-TOF-MS肽段
- 儿童食管重复畸形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食管重复畸形又称先天性食管囊肿,是较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1/8000,仅占消化道重复畸形的10%~15%。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为主的消化道症状和以呕吐物误吸造成的咳嗽、喘憋等呼吸道症状,其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囊肿生长的部位、大小、速度及压迫食管腔和气管腔的狭窄程度。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是临床检查的首选方法,胃镜、胸部CT和胸腔超声检查均可辅助诊断,
- 秦攀翟冉冉王家祥杨合英张大岳铭
- 关键词:食管重复畸形先天性食管囊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消化道重复畸形儿童
- 婴儿巨大食管重复畸形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婴儿巨大食管重复畸形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例巨大食管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4例婴儿入院时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和吞咽困难;病变均位于纵膈左侧,食管颈段3例,胸上段1例;术前常规行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置管引流并囊内造影,2例可见囊肿与食管存在瘘管相通;4例患儿取颈部切口外科手术治疗,3例完整切除病变,1例剥除黏膜层并用无水酒精擦洗囊壁;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囊壁被覆鳞状上皮,符合食管重复畸形;术前诊断为食管重复畸形3例,误诊淋巴管瘤并感染1例;4例患儿术后随访囊肿未见复发.结论 食管重复畸形位于食管颈段者较少见,术前不易确诊,可行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囊内减压同时结合上消化道造影、CT及MRI明确诊断后手术治疗,误诊率明显降低.
- 李浩杨合英张大岳铭王家祥
- 关键词:婴儿食管重复畸形
-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小儿肠套叠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到202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首次复位成功的355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分为两组,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355例肠套叠患儿首次水压灌肠复位成功后6个月内复发56例,复发率为15.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年龄、既往肠套叠病史、呕吐、彩超检查示同心圆最大径、合并肠道器质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既往肠套叠病史、同心圆最大径、合并肠道器质性病变是小儿肠套叠水压复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和同心圆最大径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岁和33.5 mm。结论年龄≥2岁、既往肠套叠病史、同心圆最大径≥33.5 mm、合并肠道器质性病变是水压灌肠复位后小儿肠套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翔宇杨合英李延安岳铭郭飞崔铭霞任大治李炎孙贝贝
- 关键词:肠套叠灌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