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刚
- 作品数:53 被引量:2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非缺血性心肌病磁共振成像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
- 赵世华陆敏杰张岩蒋世良陈秀玉闫朝武程怀兵尹刚凌坚王宏宇
- [该项目属于医学影像学和心血管病学]相对于以冠心病为代表的缺血性心脏病,临床上习惯于将非缺血心肌病简称为心肌病。心肌病起病常隐匿,发病年龄不一,远期预后差,是儿童及青年人群中致命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
- 关键词:
- 关键词:非缺血性心肌病磁共振成像诊断心血管病学
- 肥厚型心肌病伴限制性表型患者的临床及MRI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限制性表型的临床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搜集19例伴显著限制性特征的HCM患者(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及年龄、性别、病程相匹配的19例典型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典型HCM组),行黑血序列及亮血电影序列的四腔心、两腔心和短轴扫描,注射对比剂后10~15min行延迟强化扫描。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室壁厚度及延迟强化节段数、MR功能参数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M伴限制性表型组中出现持续房颤和心包积液的例数均为11例,典型HCM组分别为0、1例,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HCM组(P值均〈0.01)。其心功能分级明显低于典型HCM组(P〈0.01)。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左、右心房前后径分别为(55.8±5.3)和(61.3±11.0)mm,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右心房前后径分别为(37.0±7.8)和(39.3±5.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2和25.55,P值均〈0.01)。HCM伴限制性表型组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右心室长轴短缩,类似限制型心肌病改变。其延迟强化的范围为(7.7±3.0)个节段,明显多于典型HCM组的(5.1±2.8)个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80,P〈0.01)。心功能参数提示HCM伴限制性表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心脏指数和左心射血分数均明显小于典型HC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M伴限制性表型是HCM的一种亚型,临床症状重,MRI在该病的诊断及全面评价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武柏林陆敏杰赵世华凌坚张岩尹刚杨新令郭午玲王好玲王浩
-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型磁共振成像
- 终末期肥厚型心肌病磁共振延迟强化及预后分析
- 程赛楠崔辰尹刚陈秀玉李璐赵世华
- 围产期心肌病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MRI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围产期心肌病(PPCM)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的心脏MR(CMR)特征,探讨MRI对PP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临床明确诊断为PPCM(PPCM组)及IDCM (IDCM组)的患者各1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1.5 T MRI扫描仪对心脏形态(房室大小、小梁化程度、最薄心室壁厚度)、功能(室壁局部运动与整体运动功能)、心肌灌注与心肌纤维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主要评价指标有心输出量(CO)、舒张末期容积(EDV)、射血分数(EF)、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PCM与IDCM组的房室大小、CO、EDV、EF、ESV、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MR检查均提示心室壁变薄,4例PPCM及3例IDCM左室心尖部可见过度小梁化。7例PPCM及4例IDCM出现单纯性收缩运动减弱,3例PPCM及6例IDCM出现双室的收缩运动减弱。2例PPCM出现小灶状延迟强化,4例IDCM出现肌壁间延迟强化。1年后随访10例PPCM及4例IDCM心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MRI多序列成像是PPCM较为理想的影像检查方法,PPCM与IDCM患者在心脏形态结构、功能无明显差异,但PPCM的预后较IDCM好。
- 李小虎陆敏杰余永强刘斌赵世华程怀兵尹刚张岩戴琳琳兰天杨新令万俊义崔辰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心肌疾病
- 心血管MRI在评价左心室心尖发育不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分析左心室心尖发育不良(LVAH)的心脏磁共振(CMR)成像特点。方法 收集7例诊断为LVAH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MR检查。应用黑血序列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T1W、T2W及T1W脂肪抑制序列用于评价心肌脂肪浸润,电影序列进行心脏运动及功能的评估,对比剂延迟强化序列评价心肌纤维化。对7例患者均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7例LVAH患者左心室呈球形,右心室向左包绕左心室心腔,呈“香蕉”状;左心室乳头肌附着于左心室心尖区域;室间隔向右心室侧凸出,并可见局限性的心尖运动减弱或弥漫性运动减弱,射血分数为(44.10±2.86)%;心尖部正常心肌均被脂肪组织代替。延迟增强扫描显示1例患者室间隔中段可见肌壁间线样强化。7例中,对4例患者成功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43个月,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入院,余3例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CMR可获得LVAH形态学、运动功能及心脏灌注等多方面信息,可用于LAV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李璐陈秀玉程怀兵崔辰程赛楠尹刚陆敏杰张岩赵世华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磁共振成像
- CT扫描技术在评估左心耳血栓中的应用
- 韩磊马晓妍曹迎尹刚
- 磁共振T1 mapping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
- 目的:传统对比剂延迟增强(LGE)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局灶性纤维化心肌,却不能有效识别弥漫性纤维化心肌.我们旨在探讨T1 mapping对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36名确诊HCM的患...
- 尹刚陆敏杰程怀兵崔辰赵世华
- 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心室心尖室壁瘤与单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磁共振特征及临床预后的比较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心脏磁共振(CMR)成像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阜外医院接受CMR扫描的HCM患者共2028例,其中18例患者诊断为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作为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组,按照年龄、性别匹配18例单纯HCM患者作为单纯HCM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MR成像结果,并对入选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定义为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包括心脏性猝死、心室扑动/颤动)及心力衰竭事件(包括心脏移植、进展性心力衰竭)。结果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组患者有明显家族史的比例较单纯HCM组高[55.6%(10/18)比22.2%(4/18),P=0.04],心电图示ST-T改变和异常Q波的比例亦均较单纯HCM组高(P均<0.01)。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组患者CMR测得的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及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均较单纯HCM组高(P均<0.05),延迟强化的量亦显著大于单纯HCM组[(25.26±10.60)%比(15.78±7.33)%,t=3.12,P=0.004],而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尖室壁厚度则均较单纯HCM组小[分别为(54.4±10.6)%比(67.5±7.6)%,t=-4.28,P<0.0001及(3.11±1.05)mm比(5.46±1.94)mm,t=-4.49,P<0.0001]。随访时间为(3.46±1.64)年,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组18例患者中出现4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1次心脏性猝死和3次进展性心力衰竭,而单纯HCM组18例患者中仅出现1次进展性心力衰竭。结论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延迟强化量明显增多且临床预后较差。
- 宋燕燕陆敏杰李璐崔辰程怀兵陈秀玉尹刚赵世华
- 关键词:心脏室壁瘤
- 中国人心脏房室腔内径及左右心室功能正常参数的MRI研究
- 陆敏杰赵世华尹刚蒋世良
- 探讨3T场强下的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心脏电影成像的最优偏转角
- 尹刚崔辰陆敏杰张岩杨新令陈琳纪可珊陈瑶赵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