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圣斌

作品数:58 被引量:279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内镜
  • 9篇直肠
  • 9篇结直肠
  • 8篇肿瘤
  • 7篇套扎
  • 6篇息肉
  • 6篇结肠
  • 6篇结肠镜
  • 6篇DIEULA...
  • 5篇血清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舒张
  • 5篇套扎治疗
  • 5篇螺杆菌
  • 5篇内镜套扎
  • 5篇内镜套扎治疗
  • 5篇近端
  • 5篇近端胃
  • 5篇病理

机构

  • 44篇武汉市中心医...
  • 17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江汉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8篇孙圣斌
  • 25篇张姮
  • 25篇吴杰
  • 20篇黄曼玲
  • 19篇王萍
  • 16篇吴杰
  • 12篇侯晓华
  • 10篇宋敏
  • 9篇郑丹
  • 8篇陈志涛
  • 7篇徐丹
  • 6篇刘璟
  • 6篇廖宇圣
  • 5篇范彦
  • 5篇黄晓东
  • 5篇石干
  • 4篇谢小平
  • 4篇孙琛明
  • 4篇李晖
  • 4篇黄绪群

传媒

  • 5篇中国内镜杂志
  • 5篇中华消化内镜...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超法测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容纳舒张功能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应用B超测定近端胃舒张功能的可行性,并对操作条件进行标准化。用该法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近端胃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健康对照者20名(对照组),FD患者31名(FD患者组),采用实时B超测定进食液体试餐(500mL,711.28kJ)后近端胃容积,同时对受试者试餐前后上腹部症状进行评分。结果:试餐后40min前各时间点FD患者组近端胃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48.4%的FD患者舒张期至少有一个时间点的近端胃容积异常。FD患者组试餐后较对照组诱发更明显的症状(P<0.01),77.4%的FD患者餐后出现症状诱发加重。结论:FD患者近端胃舒张功能受损。B超法可应用于与近端胃舒张功能相关的胃肠动力疾病研究和临床实践。
黄绪群许军英孙圣斌谢小平侯晓华
关键词:舒张功能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技术治疗肝囊肿的初步观察(含视频)被引量:9
2016年
近年来,EUS及EUS—FNA相关诊疗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方兴未艾,但目前国内外鲜见关于EUS诊疗技术应用于治疗肝囊肿的报道。近期我们为3例患者成功实施了EUS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抽吸+硬化剂注射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石干吴杰张姮孙圣斌刘璟陈志涛孙琛明
关键词:内镜超声引导肝囊肿视频细针硬化剂注射术诊疗技术
交感神经和肌间神经丛在胃电刺激调控胃慢波中的作用
<正>目的研究胃交感神经及肌间神经丛在电刺激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确定胃电起博的神经机制和作用环节,为今后起搏器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植入电极组和胃电刺激组,各5只。两组大鼠全部手术植入...
孙圣斌王静钱伟侯晓华
文献传递
不同温度试餐对健康人近端胃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B超测定近端胃舒张功能的可行性,研究不同温度试餐对健康人近端胃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0名,采用实时B超测定每位受试者进食液体试餐后60分钟内的近端胃容积,并计算排空分数。每位受试者分别采用37℃试餐和4℃试餐,对试餐前后行上腹部症状及胃底气体对超声影像的干扰进行评分。结果在试餐后所有8个时间点4℃试餐时近端胃容积较37℃试餐时小(P<0.01)。餐后20分钟和30分钟,4℃试餐时近端胃排空分数较37℃试餐大(P<0.05)。4℃试餐后症状积分较37℃试餐后高(P<0.05)。结论B超测定近端胃容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低温刺激使健康人近端胃舒张功能下降而液体排空加快。
孙圣斌黄绪群侯晓华谢小平
关键词:近端胃舒张功能胃排空
交感神经和肌间神经丛在胃电刺激调控胃慢波中的作用
2005年
目的研究胃交感神经及肌间神经丛在电刺激调控胃慢波活动中的作用,确定胃电起博的神经机制和作用环节,为今后起搏器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方法1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各5只。全部大鼠植入浆膜电极,电刺激组大鼠行胃电刺激至胃慢波被完全控制。植入电极组不行电刺激。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和脊髓后角C fos蛋白表达。结果电刺激组大鼠胃慢波全部被完全控制,所需能量为2 70±80 .6ms ,2mA。2组大鼠脊髓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均未见C fos阳性神经元,而后角浅层均见散在C fos表达,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植入电极组胃窦肌间神经丛未见C fos阳性神经元,电刺激组胃窦肌间神经丛可见C fos阳性神经元。结论适宜参数的胃电刺激可完全控制大鼠胃慢波。肌间神经丛参与胃电刺激调控胃慢波,而交感神经则无明显作用。
孙圣斌柳锋霖王华枫钱伟侯晓华
关键词:电刺激胃慢波交感神经肌间神经丛
胃癌中RhoGDI2、CIAPIN1的原位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RhoGTP酶解离抑制蛋白2(RhoGTPase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细胞因子诱导的凋亡抑制因子1(cytokineinduced apoptosis inhibitor 1,CIAPIN1)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并评价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4例胃癌组织中RhoGDI2、CIAPIN1的表达状况,并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RhoGDI2和CIAPIN1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02%、77.66%;RhoGDI2和CIAPIN1在胃癌中的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个数、有无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RhoGDI2与CIAPIN1的表达正相关.结论:胃癌组织RhoGDI2、CIAPIN1的蛋白表达水平密切相关.CIAPIN1极可能受到RhoGDI2的调控,为RhoGDI2在胃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下游靶点基因,两者很可能共同参与调节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石干廖家智何星星孙圣斌黄曼玲杨静吴杰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变化与三酰甘油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全身性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15%~22%的AP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SAP)。SAP患者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准确反映体内纤溶功能。有研究认为,血清三酰甘油水平(TG)〉5.65mmol/L可促发AP病情恶化,引起胰腺微循环障碍。
孔浩丁震朱先超高晓阳孙圣斌吴杰侯晓华
关键词:血清三酰甘油急性胰腺炎炎性反应综合征胰腺微循环障碍交联纤维蛋白纤溶亢进
粉防己碱对缺血心脏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及代谢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粉防己碱对离体豚鼠心脏缺血时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及其在轴浆内代谢的影响。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豚鼠离体心脏灌注流出液中NE和二羟基苯基乙二醇(DHPG)的含量,将正常灌注下(S1)和不同条件缺血灌注下(S2)两刺激进行自身前后对比。结果各浓度组S2刺激期间NE的释放量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各浓度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DHPG的量在缺血对照组和低浓度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中浓度和高浓度组DHPG的量较对照组和低浓度组有了明显升高(P<0.05),且高浓度组与中浓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粉防己碱可以明显抑制缺血时离体豚鼠心脏NE的释放,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而较高浓度的粉防己碱在抑制NE释放的同时还增强了轴浆中NE的代谢,且此作用也随浓度升高而增强。
段世英王裕勤孙圣斌冯义柏
关键词:粉防己碱离体豚鼠心脏缺血电化学法内代谢释放量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镜下的不同胃炎及病理之间的关系被引量:40
2014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镜下不同胃炎类型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诊断的5 638例患者连续性行胃镜下黏膜活检,对其内镜和病理表现进行分型分级,并检测患者的HP感染情况,分析HP感染与胃镜下不同胃炎类型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5 638例患者中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的HP阳性率分别为51.00%、72.89%及77.22%;糜烂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患者与浅表性胃炎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病理检查中度炎症反应程度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轻度炎症反应患者(P<0.01);重度炎症反应程度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中度炎症反应患者(P<0.01)。在病理检查有活动性炎症的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为86.79%,而无活动性炎症的患者HP感染率为53.1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病理检查有肠上皮化生患者及有上皮类瘤变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4.86%及89.80%,而无肠上皮化生及无上皮类瘤变患者的HP感染率为分别为48.08%及56.92%,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HP感染可加重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同时促进慢性胃炎向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发展。
黄曼玲孙圣斌徐丹陈志涛郑丹张姮吴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
内镜套扎治疗Dieulafoy病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评价内镜套扎治疗Dieulafoy病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例Dieulafoy病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5~67岁。采用内镜皮圈套扎治疗。5例病灶位于胃体或胃底,1例位于胃窦。采用多连发套扎器,通过负压抽吸,使Dieulafoy病灶及周围组织吸入套扎帽内,然后释放弹力皮圈将其结扎。结果 6例患者均获成功,6个月至4年后随访并复查胃镜,未再发上消化道出血,复查胃镜时6例套扎环均已脱落。其中3例病灶处形成溃疡瘢痕改变,另3例病灶完全消失,为正常胃黏膜。结论内镜皮圈套扎是治疗Dieulafoy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具体方法可根据病灶特点和时机进行选择。
孙圣斌吴杰王萍宋敏
关键词:DIEULAFOY病内镜套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