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6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13
- 2015年
- 背景:通过将两种及两种以上材料共混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利用各种材料的互补特性来满足组织工程对支架的要求。目的: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三维支架材料,并研究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将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与丝素蛋白分别按质量比为1∶1∶5、1∶2∶5、1∶3∶5的比例混合,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测试其孔隙率、孔径大小、吸水膨胀率及压缩力学性能。将表征结果良好的质量比为1∶2∶5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材料与MC3T3-E1细胞体外复合培养,MTT法检测复合培养2,4,6,8,12 d后的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按质量1∶2∶5的比例混合更符合要求:孔径98-260μm,孔隙率为(96.72±2.78)%,吸水膨胀率为(549.37±35.29)%,生物力学试验机测定其力学性能稳定、压缩应变及弹性模量等指标适宜骨组织工程研究应用。MC3T3-E1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丝素蛋白复合三维支架上生长增殖良好,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丝素复合三维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 年争好李晖李瑞欣孙凯李东徐成张西正
- 关键词:生物材料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骨组织工程细胞相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修复前臂骨折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 2014年
- 背景: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前臂骨折尤其儿童前臂骨折采用弹性髓内钉技术内固定,近几年也有应用于大龄儿童,甚至成年人的文献报道,特别是对于开放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应用该技术已取得良好的疗效。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弹性髓内钉及钢板内固定修复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其他检索。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4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弹性髓内钉治疗前臂骨折与钢板内固定相比可提高总有效率(P<0.000 1),缩短骨折X射线愈合时间(P<0.000 01),缩短住院时间(P<0.000 01)。在不良反应方面,弹性髓内钉组再骨折(P=0.03)、内固定物断裂(P=0.03)发生率明显减少。提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应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修复前臂骨折能够提高总有效率,缩短骨折X射线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能够减少再骨折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 刘国庆王文己时红萍孙凯
- 关键词:植入物前臂骨折弹性髓内钉钢板内固定META分析
- 与雪旺细胞共培养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大鼠SCs对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诱导分化效应,为神经组织工程寻找理想种子细胞提供参考。方法取新生1-2 d 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Cs,并行S-100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取成年雄性SD大鼠腹股沟和腹膜后脂肪组织,差速贴壁法纯化获得ADSCs并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型CD29、CD34、CD45、CD73、CD90和CD105。取原代SCs和第3代ADSCs按2∶1比例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实验组),以单纯培养ADSCs作为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培养14 d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神经元核蛋白(neuronal nuclei protein,Neu N)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成功分离培养ADSCs并能连续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其高表达CD29、CD90、CD73和CD105,低表达CD34和CD4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实验组共培养后原本呈梭形的ADSCs以胞核为中心收缩,胞体折光性增强,胞体伸出多个长而粗的突起;对照组ADSCs形态无显著变化。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染色示,共培养后14d实验组均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MAP2、NeuN、GFAP,且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Cs与ADSCs非接触共培养,两者不仅能够共生,且SCs能显著促进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张振辉李东孙凯李瑞欣朱祥陈旭义徐云强
- 关键词:神经组织工程雪旺细胞脂肪来源干细胞共培养诱导分化
- 局转皮瓣联合PRP修复术后皮肤坏死的临床研究
- 目的 探讨局转皮瓣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皮肤坏死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60例术后皮肤坏死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25~66岁,平均45.6岁.其中膝关节置换术后10...
- 孙凯孙玉福姜文学
- 关键词:血小板血浆术后皮肤坏死游离植皮
- 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研究
- 目的 探讨采用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组织工程软骨支架的方法,评价支架细胞相容性。方法 取新鲜牛肌腱及家蚕生丝分别制备胶原蛋白(collagen,COL)、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
- 孙凯李瑞欣李东李晖姜文学
- 关键词:软骨组织工程冷冻干燥技术细胞相容性
-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大鼠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的心脏功能、心肌形态以及心肌凋亡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取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MI组:手术结扎动物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LAD),2周后成模;NDLIP组:动物MI模型成功后,每隔1 d进行1次远端肢体缺血预适应,直至第4、6、8周;假手术(sham)组:作为阴性对照组,心脏LAD只穿线不结扎,不实施NDLIP。将各组大鼠常规饲养,于第4、6、8周末进行心室插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接着再进行腹主动脉取血、离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cl-2和Bax水平;最后再取左心室前壁、匀浆,用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Ⅱ、Ⅲ、Ⅳ的含量。结果:与MI组相比,在实施心肌梗死4、6、8周后,NDLIP组可使左心室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Ⅳ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血清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1),Bax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实施NDLIP干预可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 孙凯陈文华张颖李燕安梦瑶潘莹莹吴艳娜康毅高卫真娄建石
- 关键词:心肌梗死线粒体功能细胞凋亡
- 3D打印丝素蛋白/胶原蛋白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目的 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质量比的丝素蛋白/胶原蛋白支架,分析其综合性能,优选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 以丝素蛋白∶胶原蛋白不同质量比,采用3D打印制备两种复合支架,分别为2∶ 2(A 组)、2∶4(B 组);检测...
- 孙凯李东李晖张鹏李瑞欣董宝康姜文学
- 关键词:3D打印丝素蛋白胶原蛋白质量比
- 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的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采用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的方法,评价支架细胞相容性。方法取新鲜牛肌腱及家蚕生丝分别制备胶原蛋白(collagen,COL)、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Solid Works2014设计大小为9 mm×9 mm×3 mm、孔径为500μm的支架模型,以质量比9∶3∶2的COL、SF和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 HA)混合物为原料,采用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构建COL/SF/n HA复合支架。大体观察结合扫描电镜观测支架形态及表面结构;采用力学试验机测量支架压缩位移、压缩应力及弹性模量,分析力学性能;将支架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1、7、14、21 d,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C3T3-E1细胞COLⅠ、ALP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N)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成功制备COL/SF/n HA复合支架,扫描电镜示支架为大孔及微孔共存的3D多孔径立体结构。支架弹性模量为(344.783 07±40.728 55)k Pa,压缩应力为(0.062 15±0.007 15)MPa,压缩位移为(0.958 41±0.000 84)mm。共培养后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及MTT检测均显示,随时间延长,支架表面大量细胞黏附,伸展充分,大孔孔壁上细胞生长良好,数量逐渐增多。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MC3T3-E1细胞COLⅠ、ALP及OCN基因及蛋白均表达。结论低温3D打印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可精确控制支架微观结构,得到大孔、微孔共存的组织工程骨支架,且细胞相容性良好,为下一步骨缺损修复研究奠定基础。
- 李东张振辉郑程程赵滨孙凯年争好张西正李瑞欣李晖
-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冷冻干燥技术细胞相容性
- 外伤性与退变性肩袖损伤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外伤性和退变性肩袖损伤镜下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因外伤和退变导致的220例肩袖损伤临床资料。记录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采用VAS、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外伤组均少于退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13~18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外伤组UCLA评分术前平均得分(18.50±1.5)分,术后3个月平均得分(34.5±1.5)分;退变组UCLA评分术前平均得分(12.3±8.5)分,术后3个月平均得分(31.5±6.5)分。外伤组VAS评分由术前8.5~6.5分改善至术后3周1.5~0.5分及末次随访时0.8~0.5分。退变组VAS评分由术前9.5~8.5分改善至术后3周4.5~0.5分及末次随访时0.8~0.5分。结论外伤性肩袖损伤术后恢复期短,预后较退变性好,在临床诊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栋孙凯李轶津
- 关键词:外伤退变肩袖损伤关节镜
- 术后谵妄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危险因素防治进展被引量:18
- 2019年
- 术后谵妄已然成为影响老年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并发症[1],有文献报道骨科手术术后谵妄发病率的可达51%,重症监护室中术后病人的发病率可高达82%[2],并且与年龄呈正相关。而术后谵妄的发生也会提高患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经济消耗[3]。尽管目前不管是临床还是动物实验都有大量关于术后谵妄的研究,但并没有提出十分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本文对近几年术后谵妄发病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和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呈凯李东白树财秦亚飞宋秀钢孙凯李晖
- 关键词:术后谵妄神经介质睡眠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