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广平

作品数:37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文学
  • 8篇写作
  • 7篇作家
  • 6篇小说
  • 5篇叙事
  • 4篇代文
  • 4篇当代文学
  • 4篇女性
  • 3篇新写实
  • 3篇心灵
  • 3篇知识分子
  • 3篇文化
  • 3篇文学批评
  • 3篇写实
  • 3篇教育
  • 2篇学史
  • 2篇学校管理
  • 2篇语文
  • 2篇语言
  • 2篇中国当代文学

机构

  • 4篇中国作家协会
  • 4篇江苏省张家港...
  • 3篇张家港外国语...
  • 2篇江苏省作家协...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扬州环境资源...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省作家协...
  • 1篇辽宁省作家协...
  • 1篇文汇报
  • 1篇文学院

作者

  • 29篇姜广平
  • 1篇任孝珍
  • 1篇何大草
  • 1篇刘震云
  • 1篇潘向黎
  • 1篇黄发有
  • 1篇孟繁华
  • 1篇张莉
  • 1篇阎真
  • 1篇王富仁
  • 1篇韩作荣
  • 1篇朱辉
  • 1篇陈希我
  • 1篇谢有顺
  • 1篇刘醒龙
  • 1篇晓苏
  • 1篇费振钟
  • 1篇贺仲明
  • 1篇方方
  • 1篇孙惠芬

传媒

  • 20篇西湖
  • 2篇教师之友
  • 1篇作家
  • 1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中学语文教学
  • 1篇江苏教育
  • 1篇师道(人文)
  • 1篇中学语文(教...
  • 1篇教师博览(中...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巴金《我的回答》说起——兼及理想文化构建与学校文化建设
2011年
1985年,我们钱桥中心小学五(3)班田玲、俞奕、王伟等十名学生,怀着困惑,带着思索,透着天真,就理想问题写信给文坛巨匠巴金。当时已81岁高龄的巴老整整花了3个星期,抱病给孩子们回了一封3000多字的长信《我的回答》.
华金标姜广平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文化构建孩子
“文学已进入到一种后小说的时代”
2009年
费振钟1983年开始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上世纪90年代后转入中国文化和思想史研究,近年来,费振钟对不同阶段的历史、人物与思潮进行了深入考察与体悟,以民间的历史观念,大胆挑战传统视角对历史理解的垄断,既忠于历史精神,又注重主体人格的张扬,以多个系列、极富创见的思想文化随笔,走出了一种新历史主义叙事的散文新范式。在几十年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历程中,费振钟至少获得了三重身份:文学评论家、文化研究专家、历史写作者。
费振钟姜广平
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冷幽默被引量:7
2012年
刘震云作品大多持平民立场,将目光集中于历史、权力和民生问题,但又不失于简洁直接的白描手法,也因此被称为"新写实主义"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一以贯之的精神是对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的刻画,对人情世故有超人的洞察力,用冷静客观的叙事笔调书写无聊乏味的日常生活来反讽日常权力关系。自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始,他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1993年发表"故乡"系列第二部长篇《故乡相处流传》,后经过五六年的时间完成长篇巨著《故乡面和花朵》(华艺出版社1999年初版)。《故乡面和花朵》体现着他在文体和内容上的双重探索。结构的庞杂、技巧的多变、语言的繁复、意义的含混等等都令人叹为观止,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刘震云姜广平
关键词:冷幽默新写实主义戏仿
灌注生命意识,实施生命教育——《重塑生命》创作启示录被引量:1
2001年
<正> 我的新书《重塑生命》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后,在京城掀起一股热潮。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它进行了关注。作品全面、生动而细致地展示了一个初中毕业生的父亲教育双耳失聪的女儿走向成功的经历。在创作《重塑生命》的过程中,以及在创作结束后这么长的日子里,我总觉得这部书的创作对我这个作者而言有着太多的启发。我是一个中学教师。
姜广平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者中国教育电视台灌注教育对象
孟繁华:面对文学的历史与当下被引量:4
2007年
在当代著名批评家的行列中,孟繁华可谓是一个出色的思想者。除了对当代文学作品给予非常敏捷的反应以外,他对当代文化的研究也是富有深度与创见的。此外,诸如《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中国百年文学经典》、《共和国文学50年》、《当代文学关键词》等著作,奠定了他作为杰出文学史家的地位。正像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的一样,孟繁华着意于对文学史进行表述,着意于对当下文学现象与作家的评述与反应,然而,因为他长期的学术思维所占领的高度,他更着意于在捍卫着世纪之交的文学成就,更着意于面向21世纪的文学与文化,作出自己独到的阐述,发表自己富有文学史家意识的主张。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先生对孟繁华进行过这样的评价:我们应该承认,90年代以来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令人鼓舞的,戴锦华、王晓明、汪晖、蔡翔、李陀、南帆等都曾以其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证明了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学术生命力。而在他们中间,孟繁华更是一位成果丰硕的佼佼者,他……以敏锐的思想光芒和深切的文化眼光对90年代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出色的文化解读……孟繁华的成功在于,他的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植根于他的人格、他的个性、他的人文情怀、他的理想主义激情,而不仅仅是源于一种批评方法的应用。接触过孟繁华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他是一个真正有血性、有骨气、有思想、有良知、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的胸怀决定了他与文化批评、文化研究的“亲和力”。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始终坚持在“文学现场”的批评家,他总是保持着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关切”,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对“现场”的文学文本的批评与解读,这使他的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总是扎实而不浮泛,并
孟繁华姜广平
关键词:文化批评当代文学评论文艺学当代文学史学术史文学经典
逸出主题域的唯美叙事——以毕飞宇为例谈小说无意义叙事
2008年
无意义叙事,是指叙事作品不以意义表达为主旨,或者在叙事角度上追求一种唯美的无意义表达。无意义叙事虽然是表现"无用之用"的,但毕竟它是有用的,且它必须是在小说精神与叙事内核心的外围起跑。无意义叙事在毕飞宇的小说里,更多地是作为叙事主体出现的。毕飞宇的无意义叙事,扩充了小说叙事的美学空间,也使得小说叙事技巧有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本文通过毕飞宇的几篇小说,来探讨他小说中的无意义叙事方式。
任孝珍姜广平
关键词:小说唯美
“写作,首先是自己需要”被引量:3
2009年
陈希我的大多数作品都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尤其是他作品中那个幽默而令人辛酸的独特视角,把我们貌似平常的生活推到了存在的聚光灯下,里面的荒谬和匮乏就变得尤为突出。陈希我不像一般的年轻作家那样,热衷于讲述消费主义的故事,他关注存在,关注平常的生活内部显露出的存在危机。所以,他的小说,一开始总是从一个平常的人或事件入手,但在那束潜在的存在眼光的打量下,人物和事件很快就改变了它原先的逻辑和演变方向,转而向存在进发。我以为,他这种将事件向存在转化的能力,在当代作家中是并不多见的。读陈希我的小说令我想起卡夫卡(他显然深受卡夫卡的影响)。陈希我的写作居然也完全无视当下文学的流行面貌,而采取"头朝下"的特殊方式来书写现代人的存在境遇。(谢有顺/文)陈希我是新先锋小说中的佼佼者,他是"十年磨一剑"的实力派作家,近年迅速崛起,受到孟繁华、李敬泽、张柠、谢有顺等一线批评家的一致推举。他的富有"冒犯之美"的小说,几乎每推出一篇都会引起争议,书评人黄集伟称之为"狠美学"。2004年《作家》杂志第四期推出了他的长篇小说《抓痒》,因为其思想的前卫和表达的尖锐,引发了《中华文学选刊》等杂志对"陈希我现象"的讨论。新一代"先锋"作家,是要进一步走向边缘化,还是会更进一步切入文学内在品质去下功夫?又是否能够重新祭起"先锋小说"这面曾几近倒下的旗帜?
陈希我姜广平
关键词:身体叙事
“我在写作时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被引量:5
2009年
从写作开始,方方其实便是扮演了新写实的叛逆者的角色。《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可以最充分地说明这一点。有评论称,在从深入人物非理性心理层面这点上来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开启了方方小说的新质,此后的创作,更见出方方吸收了关于人格变态理论、无意识、性本能、恋母情结、焦虑等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弗洛伊德所强调的从深层心理来说明人的精神和行为表现的观念。方方通过各种不同人物塑造和故事述说,给自己的小说提供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和美学特质。方方的很多小说呈现了建构和解构的话语矛盾,也即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方方作品里的融合:文本更具开放性、价值取向更为多元、世俗化倾向更明显、追求物质性等等,但这些元素反而使方方的小说品质日益厚重。此外,笔者认为,方方小说的文化品质,是当代文学的一笔丰厚的财富。
方方姜广平
关键词:新写实女性主义知识分子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坚守独立与自由的个体性是批评的底线被引量:2
2008年
在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青年批评家中,黄发有是稳健扎实而又锋芒毕露的一位。他对新生代作家、文学期刊和文学出版的研究,立论尖锐,批判有力,而又有理有据,从容不迫,颇有大将风度,在评论界引起了一片叫好声。这一切既与他的个性、才华有关,也显然得益于在复旦大学师从著名评论家潘旭澜教授时所受的刻苦严格的学术训练。他的《诗性的燃烧——张承志论》、《准个体化时代的写作——20世纪90年代小说研究》以及《想象的代价》等著作及其一大批批评文章,不仅留下了一个青年批评家艰苦跋涉、勇于探索、不断超越的足迹,而且也会聚着一个思想者似火的激情、鹰眼般敏锐的眼光与坚如磐石的信念。
黄发有姜广平
关键词:文学史作家论
“心灵的博弈无处不在”被引量:6
2011年
阎真并不认为《沧浪之水》是官场小说,他的小说的关键词不是"官场",而是"知识分子"。阎真不想以极端的态度表现现实。在他看来,现实的形态相当复杂,不是黑白二字分得清的。"歌颂和批判都不是我要表达的东西,我要表达的是知识分子的心灵史。"阎真一直以现实主义的路数进行小说写作,《因为女人》再次使阎真走上前台。有人这样称道《因为女人》:"真切地描写了当世中国女性和男人的惨烈博弈,而且是空前的刻骨铭心和顿足捶胸,它完全有望成为描写当世男女关系的文学经典。"
阎真姜广平
关键词:知识分子欲望女性现实主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