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兴伟
- 作品数:59 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3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应用复合皮移植治疗小儿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35例被引量:2
- 2007年
- 陈向军姚兴伟温建廷
- 关键词:复合皮移植瘢痕挛缩
- 早期磨痂治疗小儿面颈部深Ⅱ度烧伤58例被引量:2
- 2011年
- 小儿面颈部深Ⅱ度烧伤较常见,其受伤部位特殊,创面早期处理是否妥当影响到患儿容貌与功能。2005年10月至2010年3月,作者应用早期磨痂技术治疗小儿面颈部深Ⅱ度烧伤58例,效果良好。
- 姚兴伟韩德志孙伟晶于成涌薛晓蕾葛亮陈向军
- 关键词:面部烧伤儿童
- 随意型筋膜皮瓣修复小腿难愈创面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随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难愈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于小腿各种难愈创面附近设计邻位的随意型筋膜皮瓣,皮瓣面积为3.0cm×4.5cm~8cm×15cm,于深筋膜下层切取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缺损。结果:本组24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1年,术区形态满意,局部平整,无明显"猫耳朵"形成,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邻位的随意型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各种难愈创面,方法简便易行,手术安全,皮瓣易切取,操作简单,远期效果好。
- 姚兴伟于成涌刘艳红韩德志孙伟晶
- 关键词:筋膜皮瓣难愈创面
- 棱形筋膜皮瓣修复小腿难愈创面23例报告被引量:1
- 2010年
- 由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小腿外伤或创面难愈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创面迁延不愈,病程较长,创面及周边组织炎症反应明显,手术修复存在一定的难度。我科自2004-2009年,采用邻位棱形筋膜皮瓣修复小腿难愈创面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姚兴伟韩德志于成涌孙伟晶刘艳红薛晓蕾陈向军赵晓春
- 关键词:皮瓣修复溃疡创面
- 小儿四肢深度烧伤后早期手术与功能锻炼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我科近三年来对四肢深度小儿烧伤患者采取早期手术封闭创面,术后及时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闫德雄陈向军姚兴伟
- 关键词:早期手术功能锻炼疗效
- 小儿烧伤815例后期功能康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11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儿烧伤患者后期功能康复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01-2009-12收治的815例内蒙古中西部农村地区小儿烧伤患者后期功能康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在815例中康复措施不能落实占692例。结论重视功能康复教育,加强功能康复指导,依托社会支持系统,可降低内蒙古中西部农村烧伤小儿致残率。
- 赵晓春陈向军闫德雄姚兴伟
- 轴型皮瓣修复四肢深度电烧伤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轴型皮瓣修复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损伤特点选用各种轴型皮瓣修复四肢深度电烧伤36例共52个创面.结果:本组36例52个电烧伤创面接受轴型皮瓣治疗,其中2个皮瓣由于蒂部肿胀压迫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术后出现远端淤血,经即时减张处理最终皮瓣成活,其余皮瓣术后全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利用各种轴型皮瓣修复四肢深度电烧伤,能够有效覆盖创面,保护患肢功能.
- 姚兴伟张旭辉陈向军孙伟晶于成涌刘艳红韩德志温建廷赵晓春
- 关键词:电烧伤四肢轴型皮瓣
- 复春散防治深度烧伤创面瘢痕增生的体会被引量:3
- 2010年
- 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往往要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而且随着创面愈合时间的延长,创面瘢痕增生的程度也会加重。因此,如何防治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已成为治疗深度烧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09年10月,早期应用复春散Ⅱ号外涂预防深度烧伤愈合创面瘢痕增生10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姚兴伟于成涌韩德志孙伟晶刘艳红陈向军赵晓春
- 关键词:复春散深度烧伤瘢痕增生
-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延迟修复足部难愈创面被引量:1
- 2012年
- 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切取简便、不损害主干血管、可邻近转移、皮瓣感觉较好、皮肤质量佳等诸多优点,临床应用较广。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到这类皮瓣仍有一定局限性:(1)由于蒂部旋转点较高[1],转移后可修复踝、足后及小腿远1/3段胫前的软组织缺损,但不能覆盖足部中远端创面。
- 陈向军闫德雄于丽姚兴伟韩德志高国珍赵晓春
- 关键词:小腿皮神经难愈创面足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软组织缺损主干血管
- 早期电动磨痂结合不同种敷料覆盖修复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电动磨痂后结合不同种敷料覆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四肢和躯干热液烫伤患儿随机分为凡士林油纱组、生物敷料组和负压封闭引流(VSD)组,每组20例。各组患儿在磨痂后,根据分组的不同,分别应用凡士林油纱、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或VSID覆盖创面。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愈合质量、换药次数、治疗费用。结果:生物敷料组、VSD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6.3±1.9)d和(16.9±1.8)d,明显短于凡士林纱布组[(19.2±2.5)d,P<0.05];生物敷料组、VSD组反映瘢痕增生程度的温哥华评分分别为(4,5±0.7)分和(4.1±0.8)分,明显低于凡士林油纱组[(8.6±1.2)分,P<0.01];VSD组的换药次数[(3.0±0.5)次]明显低于凡士林油纱组[(6.9±0.7)次,P<0.05]和生物敷料组[(7.2±0.8)次,P<0.01];凡士林油纱组的住院费用[(6 560.34±1 230.00)元],明显低于生物敷料组[(12 028.24±1 380.00)元,P<0.01]和VSID组[(14 125.40±1 560.00)元,P<0.01]。结论:早期磨痂应用异种生物敷料和VSD覆盖较普通油纱覆盖能明显促进小儿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但住院费用较高,临床上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磨痂后创面覆盖物。
- 姚兴伟孙伟晶陈向军韩德志刘艳红薛晓蕾葛亮赵晓春梁丽枝
- 关键词:烧伤磨痂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负压封闭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