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陵

作品数:50 被引量:20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动脉
  • 16篇介入
  • 12篇介入治疗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1篇血管
  • 11篇封堵
  • 9篇心肌
  • 9篇缺损
  • 9篇间隔缺损
  • 7篇心病
  • 7篇老年
  • 7篇冠心病
  • 7篇房间隔
  • 7篇房间隔缺损
  • 6篇心肌梗死
  • 6篇疗效
  • 6篇梗死
  • 6篇封堵器
  • 5篇再狭窄

机构

  • 3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8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芜湖市第二人...

作者

  • 50篇周陵
  • 37篇陈绍良
  • 26篇叶飞
  • 25篇段宝祥
  • 17篇林松
  • 11篇单守杰
  • 9篇谢渡江
  • 9篇李小波
  • 6篇刘志忠
  • 6篇张幼祥
  • 5篇马玉玲
  • 5篇王蓉
  • 5篇张俊杰
  • 4篇董静
  • 4篇方五旺
  • 4篇朱中生
  • 3篇张平洋
  • 3篇胡作英
  • 3篇戴震林
  • 3篇罗俊

传媒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祝您健康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治疗支架内再狭窄的即刻和 6个月内随访效果。方法  6 9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配到切割球囊组 (38例 )和普通球囊治疗组 (31例 )。球囊扩张前及扩张后即刻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内超声下 ,测定相关参数。观察随访 6个月内临床改善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终点包括出现心肌梗死 ,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或再介入治疗。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 10 0 %。切割球囊组 1例患者扩张后在支架的远端出现夹层。平均随访 (6 .7± 2 .3)个月。切割球囊组于术后 3和 6个月时的再狭窄率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15 %∶38%及 18%∶4 2 % ,P <0 .0 0 1)。扩张后即刻血管直径获得值在切割球囊组和普通球囊组分别为 (1.72±0 .5 2 )mm和 (1.15± 0 .5 4 )mm ,随访 3个月及随访终点时切割球囊组的血管直径晚期丢失分别为 (0 .2 6± 0 .0 5 )mm(3个月 )及 (0 .38± 0 .0 6 )mm ,同时的普通球囊组丢失值分别为 (0 .78± 0 .19)mm(3个月 )及 (0 .89± 0 .16 )mm。结论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内狭窄效果可靠 ,安全 ,容易操作 。
陈绍良段宝祥叶飞宋杰刘志忠周陵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内狭窄冠心病介入治疗
老年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12年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分为继发孔型、原发孔型和静脉窦型。外科手术关闭ASD是标准治疗方法,尤其是原发孔型ASD。近40年来,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型ASD成为安全有效的手段。研究显示介入治疗儿童和成年ASD有良好的中远期疗效。由于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已经治疗,老年时期未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以ASD为主。然而老年ASD患者由于自身情况的复杂性,老年期经导管介入关闭ASD具有特殊的挑战。
周陵谢渡江李小波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老年期介入封堵治疗导管介入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浓度的动态变化对AMI患者半年MACE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蛋白(soluble growth ST 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半年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脏监护病房(CCU)明确诊断为AMI的患者460例。入选的患者需满足在入院后每天或间隔几天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抽血超过2次),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的血浆sST-2浓度,并于出院后随访半年,以发生MACE为研究终点,将患者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得出的临界值及基线sST-2浓度中位数进行分组,分为sST-2波动组及sST-2正常下降组。结果(1)sST-2波动组与sST-2正常下降组相比,各个时间点的sST-2浓度在sST-2波动组均高于sST-2正常下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OC 分析显示,sST-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sST-2波动及sST-2联合NT-proBNP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84、0.820、0.939、0.841。sST-2波动与其他3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3)采用Kaplan-Meier 法比较两组生存率,sST-2正常下降组的无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sST-2波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6% vs. 1.4%,P<0.001)。(4)Cox回归分析显示,sST-2波动是AMI患者半年内是否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3.302,95%CI:37.077~287.814,P<0.001)。结论sST-2是否出现波动是AMI患者半年内是否发生MACE的重要危险因素。
蔡娟周陵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斑块形态特征的血管内超声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通过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对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斑块的比较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态特征。方法 :实验分 2组 ,急性心肌梗死组 :5 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男 4 3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 6 0± 9岁 ;稳定性心绞痛组 :5 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男 3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2± 10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 ,通过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的偏心性、线状夹层、低回声血栓、无回声暗区及斑点状回声物质等形态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斑块偏心性及钙化无显著性差异 ,但低回声血栓 (急性心肌梗死组 15 %vs稳定性心绞痛组 0 % ) ,线状夹层 (37%vs 4 % ) ,无回声暗区 (31%vs 0 % ) ,斑点状回声物质(90 %vs 0 % )急性心肌梗死组较稳定性心绞痛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低回声血栓 ,线状夹层 ,无回声暗区 ,斑点状回声物质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斑块的形态特征 。
张航陈绍良单守杰叶飞周陵段宝祥刘玲玲阚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超声斑块破裂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血管内超声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方法:AMI组患者45例和SAP组患者50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 IVUS检查。通过 IVUS评价斑块偏心指数、钙化、夹层/破裂、血栓、重构、斑块长度及面积等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斑块偏心指数及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MI组血栓(20%)、夹层/破裂(33.3%)、正性重构(81.3%)、低回声斑块(64.4%)明显高于 SAP组分别为0,4.0%,53.4%,28.0%,P<0.05 或0.01;AMI组斑块长度[(17.2±9.8)mm]、斑块面积[(12.4±5.9)mm2]较SAP组[分别为(10.3±6.2)mm,(9.1±4.3 )m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0.01)。结论:血栓、夹层/破裂、正性重构、较长斑块长度、较大斑块负荷及低回声斑块为 AMI患者梗死相关斑块的特征,AMI发生与事件前斑块特征有关。
单守杰陈绍良叶飞段宝祥周陵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
两种桡动脉止血装置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被引量:48
2006年
朱中生陈绍良叶飞张俊杰林松周陵段宝祥
关键词: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术后安全性
房颤介入手术中房间隔穿刺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左心耳封堵(LAAo)及房颤冷冻球囊消融(CBA)术后医源性房间隔缺损(IASD)的发生、闭合情况,并寻找可能影响IASD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7日至2020年12月2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内科成功行LAAo手术及2016年12月29日至2020年9月10日行房颤CBA手术的患者,共计383例。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1年的超声心动图以判断是否发生IASD,并对两组手术间IASD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有IASD和无IASD两组间临床资料,寻找发生IASD的相关因素。结果房颤CBA术后1个月[73.8%(138/187)vs 47.9%(67/140),P<0.001]、3个月[39.0%(57/146)vs 13.6%(16/118),P<0.001]、6个月[17.7%(22/124)vs 3.6%(4/110),P=0.001]、1年[11.8%(15/127)vs 1.8%(2/112),P=0.003]及1年后[9.8%(13/133)vs 0.9%(1/116),P=0.002]的IASD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AAo。与无IASD组相比,IASD组男性占比更少[59.0%(121/205)vs 83.6%(102/122),P<0.001],阵发性房颤占比更高[61.5%(126/205)vs 45.9%(56/122),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和CBA与术后IASD显著相关。结论与LAAo相比,房颤CBA术后IASD发生率较高,部分IASD术后超过1年仍持续存在,女性与IASD显著相关。
朱苏文李小波刘水源张风富周陵胡作英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医源性损伤
TR Band和RDP桡动脉止血装置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
朱中生陈绍良叶飞张俊杰林松周陵段宝祥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的中远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ASD)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5月共118例中老年ASD,男28例,女90例,年龄40~79岁,平均(52.7±9.2)岁,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诊断为ASD继发孔型,TTE测不同切面ASD的最大直径6~38 mm,平均(23±4)mm。根据ASD边缘情况,分为中央型(42例)及边缘不足型(76例),边缘不足型分为前缘(主动脉缘)不足型(65例)、后缘(主动脉对侧缘)不足型(2例)、房顶缘不足型(4例)、二尖瓣缘不足型(5例)。其中单孔ASD 114例,多孔ASD 4例。均成功行介入治疗。手术后1、3、6、12个月及每年分别行心电图、X线胸片、TTE随访,以上病例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4年。结果 118例均1次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所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0~42 mm,平均(27.2±7.1)mm。术中、术后无重要并发症。随访X线胸片显示肺血较术前减少,心胸比率不同程度缩小。术后1个月和3个月(全组118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右房内径(RAD)及右室内径(RVD)、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封堵前明显缩小(P<0.05);术后6个月(全组118例)、术后1年(101例)、术后2年(67例)、术后3年(36例)、术后4年(14例)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右房及右室内径、肺动脉收缩压进一步缩小(P<0.01)。所有患者中远期随访均健康生存,无封堵器介入治疗相关远期严重并发症,无因ASD而再次接受治疗者。结论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中老年ASD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且技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中远期疗效明确,并发症少。
谢渡江周陵李小波张幼祥王蓉陈绍良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老年中远期疗效国产封堵器
介入封堵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2例多孔房间隔缺损患者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术中和术后24h以及术后1、3、6、12个月常规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5例植入2枚封堵伞,其余17例植入1枚封堵伞;双伞组术后即刻2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单伞组9例出现少量残余分流,术中超声测得残余血流宽度〈4mm;术后24h双伞组仍有1例少许分流,单伞组仍有8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双伞组无残余分流,单伞组仍有1例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两组残余分流全部消失;随访1年两组均未再出现残余分流,实现完全封堵,且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多孔房间隔缺损可结合术中情况采用单伞或双伞封堵,术中出现的少量残余分流,随着封堵伞内皮化进程可完全消失,实现完全封堵。
李小波周陵谢渡江张幼祥张平洋董静张建新陈绍良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超声心动图介入封堵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