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文艺
  • 2篇故事
  • 1篇印刷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探针
  • 1篇语境
  • 1篇政治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生产
  • 1篇殖民
  • 1篇中国印
  • 1篇中国印刷
  • 1篇声音
  • 1篇食品
  • 1篇食品样品
  • 1篇说唱
  • 1篇探针
  • 1篇情感
  • 1篇群众文艺
  • 1篇资本

机构

  • 4篇嘉兴学院
  • 2篇上海大学

作者

  • 6篇周敏
  • 1篇董丽敏
  • 1篇汪剑波
  • 1篇叶天晴

传媒

  • 1篇文学评论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史林
  • 1篇新纪实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十七年”间浙江嘉善红色民间文艺的整理与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间,在“人民文艺”的定性和驱动之下,通过借鉴和转化民间文艺传统来承载新型国家观念的红色民间文艺,其文化实践应运而生。在这场实践中,嘉善县一马当先,其以文化馆为中心开展的文艺组织工作,充分挖掘了一批优秀的新田歌和新故事作品,带动了新风新貌,激发了普通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本文以嘉善红色民间文艺为研究对象,整理与研究这一红色文化实践的基本发展情况,从而激活嘉兴红色资源,拓宽嘉兴这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文化空间,进一步为嘉兴“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标杆城市”的目标服务。
叶柳情周敏
地方文艺刊物的“说唱化”调整及其困境(1951-1953)——兼与张均教授商榷被引量:3
2014年
建国初期,围绕地方文艺刊物的"说唱化"调整所展开的通俗文学势力与精英文学势力的博弈,实际上更可说成是经过改造的民间口语文学形式与知识分子的书面文学形式之间的博弈,其背后体现的是对"民族-国家"这一"共同体"想象与建构的不同理念与愿景。本文试图论证这一"说唱化"调整的历史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博弈之中凸显的文艺普及困境的多重原因。
周敏
关键词:文艺刊物说唱文学形式建国初期精英文学
危机语境中的知识、媒介与文化转型——对晚清中国知识生产的一种考察被引量:3
2013年
晚清中国遭遇的帝国主义殖民危机促使知识者和知识生产发生了一系列反应与变革。科举制度覆没,意味着以其为中心的传统知识生产体系已经丧失了组织和整合既有知识,进而介入社会历史进程的合法性;作为传统精英文化主要载体的"古籍"在中学衰微、西学崛起的情境中,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尴尬;翻译的异军突起,带来了新的知识生产的可能性,同时又带来宗主国文化单向度输入的问题。在此格局中,印刷出版充分发挥了作为知识生产中枢的功能,有力地推动了知识、文化与社会之间回应性关系的重建。
董丽敏周敏
关键词:知识生产媒介
具有大斯托克斯位移用于检测Cys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TF,用于检测食品样品和活细胞中的Cys。该探针基于四氢吖啶苯并吲哚盐,能够高选择高灵敏地检测Cys。在540nm激发下,在675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随着Cys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强。TF探...
汪剑波周敏林燕飞叶天晴
群众文艺中的“声”与“情”——以1960年代上海及其周边的“新故事活动”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作为群众文艺的典型形态,1960年代上海及其周边的新故事活动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脱颖而出,一是它简便和灵活的讲演方式满足了运动持续不断、见缝插针的思想教育需求,二是这种有声的艺术形式所呈现的集体性、对抗性等特征与其时的政教话语方式也保持了一致。新故事之"新"正体现在这种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上,从而使自己上升为一种"声音的政治"。而声音天然具有一种亲切的感情,这又与革命所倚重的把群众组织起来的情感工作相联系。在新故事活动中,"声"与"情"具体表现为讲故事时要以是否能激发出说、听双方爱憎分明的阶级情感为关键,同时它也演化为一整套发声机制,以及在讲演时更加精微的感情运用程式。
周敏
关键词:群众文艺
在中国发现“印刷资本主义”——评《谷腾堡在上海:中国印刷资本业的发展(1876—1937)》被引量:3
2016年
芮哲非《谷腾堡在上海》的中译本终于在2014年面世,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此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书对安德森"印刷资本主义"概念的重新界定,不仅使之清晰化,而且借此打开了讨论"技术的社会史"的空间。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将理论与中国近代印刷、出版状况有机结合,试图循着中国历史内部发展的脉络,来探索中国印刷资本主义的条件与具体呈现,并指出中国印刷传统(通过"印刷文化"与"印刷商业")对于中国印刷现代性的积极意义。芮哲非的上述思考为我们重新理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中国现代性的多元性质等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考。
周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