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 作品数:98 被引量:19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生成逻辑被引量:21
- 2021年
-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用生命铸就的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史成就的精神源泉。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全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和优势所在,深刻表明了我们党"从哪里来"的历史基因,明确指出了我们党"向何处去"的光明前景。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生成逻辑,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周丹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文明
- 现代性的资本批判
- 众所周知,“现代性”是当今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词汇,有学者将它之于学术比喻为甘草之于中药,成为了一剂通用配方。然而,另一个事实却是学术界对现代性的认识远没有中医对甘草认识得透彻,特别是在“现代性”概念使用上十分混乱,我们甚至...
- 周丹
- 关键词:资本批判
- 文献传递
- 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及其具体化
- 2017年
- 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实践哲学标志着哲学的实践转向,也标志着实践逻辑的出场。实践哲学认为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坚持实践逻辑才能科学阐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实践哲学主张从实践出发去把握中国发展的逻辑,使中国发展的逻辑由"原则"回归到"实践";实践哲学主张从实践出发理解理论的演化,找到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路径,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内涵和规律。
- 李双套周丹
- 关键词:实践哲学实践逻辑马克思主义发展
- 历史唯物主义:一种确定性思想被引量:1
- 2011年
-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大发现之一,它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学界出现了诸多相对主义理解和可能性解读。针对于此,本文首先立足对"现实的历史"的重新阐释,揭示其本质的确定性,这构成规律的必要前提;进而通过对《资本论》中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运行规律:G-W-G′和W-G-W′的解读,最终证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确定性思想。
- 周丹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 Regime Switching模型下基于财富偏好的最优消费投资问题
- 本文给出了一个Regime Switching模型(可以称之为状态转移或者机制转换模型)下的金融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有一个代表性家庭消费者,他具有财富和消费双重偏好.在实际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牛市和熊市两种状态,我们就构造了...
- 周丹
- 关键词:财富偏好最优控制值函数HJB方程
- 文献传递
- SnTe高压结构相变与物性研究
- 碲化锡(SnTe)是一种典型的窄带隙四六族半导体材料,最近理论和实验研究发现它还是一种新型拓扑绝缘体。然而,SnTe高压结构的不确定性严重阻碍了人们对其电子性质的进一步探索。本文我们利用高压同步辐射实验结合第一性原理理论...
- 周丹
- 关键词:结构相变拓扑绝缘体超导
- 文献传递
- 反思启蒙与面向中国现实
- 2017年
- 现代西方文明作为启蒙的载体和呈现方式,一方面在世界历史范围内高歌猛进,另一方面却也表现出同质化、模具化的反启蒙特征。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启蒙,往往缺乏现实的态度和实践的维度,不是救亡压倒启蒙,而是启蒙脱离救亡。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扬弃,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从客观条件和具体实践出发,理性的自我规定终需接受实践的检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观点的中国化表述。辩证思维不同于纯粹思辨,实践理性不同于启蒙理性。只有面向中国现实,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才能提供"中国方案",引领"时代潮流"。
- 周丹
- 关键词:启蒙精神实事求是
- 从价值理想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性被引量:1
- 2023年
-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从价值观基础看,两者拥有共同的价值理想。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涵养出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突出表现为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立足中国实际,不断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激活中华文明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文明为根基,从天道理想到人民政治,从天下大同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民本”“爱民”到以人民为中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凸显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理念。以此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在自我锤炼中创造了共产党人的“心学”。
- 周丹
- 关键词:人民至上中华文明
- 关于“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性思考
- 2016年
-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项重要的前提性工作就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研究。这至少需要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其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其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其三,如何理解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表征,"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需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需要从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层面探索社会主义如何引领现代社会发展方向。弄清楚上述问题,才能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概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 周丹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基于唯物史观的考察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经验在思想观念上的凝练和升华。文化的特殊属性和功能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双重内涵,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内容的观念反映,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位一体”建设内容的观念反映。从唯物史观视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不仅对我们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内在关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进而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整全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如何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基础上,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具有重要意义。
- 周丹
- 关键词: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