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丽
-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持续9小时高压氧超早期治疗大鼠脑外伤疗效及机制的初步探讨
-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单次持续9小时超早期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疗效进行评估,并对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的可能相关机...
- 吴雅丽
-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偏瘫神经功能
- 周围性面瘫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的神经损害。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非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面瘫出现前3~5d内出现患侧乳突以及下颌角、耳内、乳突区疼痛,观察组15例(30.0%),对照组33例(66.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M波波幅比观察组为(52.7%±11.07%),对照组为(68.37%±14.4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恢复,均无后遗症。结论:周围性面瘫在糖尿病的患者中的神经损害较非糖尿病患者更轻,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瘫是糖尿病合并症,而非糖尿病性周围性面瘫是单纯的颅神经病变。
- 尚俊英谢帅赵虹李亚楠刘菊吴雅丽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性面瘫
- 脊髓痨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脊髓痨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5例双侧病理征阳性脊髓痨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5例脊髓痨患者均有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以双下肢麻木或无力起病,体征均有双下肢音叉振动觉减退或消失,闭目难立征阳性,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阳性,头颅和腰椎MRI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双侧病理征阳性,只有1例存在双下肢腱反射减弱,余4例表现为双下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结论脊髓痨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呈多样性,疑似病例应尽早完善血清及脑脊液中梅毒相关抗体检测。
- 吴雅丽伍文清黄宇明许冬梅
- 关键词:脊髓痨神经梅毒
- 超早期大剂量高压氧对急性颅脑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 2009年
- 以大鼠Feeney中度局灶性颅脑损伤模型为对象,以神经功能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为指标,对单次9 h超早期高压氧(HBO)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进行评估,并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发现HBO治疗后神经功能预后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治疗组脑组织损伤和细胞肿胀明显减轻。提示HBO单次9 h超早期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减轻脑水肿,初步显示了疗效。
- 吴雅丽于秋红刘亚玲薛连璧
- 关键词:颅脑损伤高压氧神经功能评分
-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依据变位试验确诊93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上、后半规管BPPV,Barbecue翻滚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结果:确诊后半规管BBPV 71例、上半规管BBPV 2例、水平半规管BBPV 19例、混合型BBPV 1例,经手法复位总有效率97.7%。结论:依据变位试验可确诊良性位置性眩晕,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手法复位方法,疗效显著。
- 吴雅丽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 单次9小时高压氧超早期治疗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8年
-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高压氧(HBO)单次9h超早期治疗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制作SD大鼠永久性MCAO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HBO组,HBO组大鼠于模型制备成功后3h予单次9hHBO治疗,压力0.2MPa。模型成功后13h、5d,分别将大鼠脑组织进行2,3,5苯四氮唑(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1)13h时,两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相差不大(P>0.05);5d时,对照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较13h时增大(P<0.05),而HBO组变化不大(P>0.05),组间比较,HBO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2)13h时,对照组和HBO组VEGF均有表达,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d时,对照组VEGF表达较13h时明显减少(P<0.01),而HBO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13h,而且显著高于对照组5d水平(P<0.01)。结论单次9hHBO超早期治疗可缩小大鼠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HBO提高内源性VEGF表达有关。
- 于秋红张红霞刘亚玲吴雅丽吉康祥薛连璧
- 关键词:高压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超早期高压氧对急性脑外伤大鼠的疗效
- 2014年
-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疗效及其保护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采用Feeney法制造局灶性脑创伤模型,在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大鼠,观察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后,对照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治疗组,对照组的NF-κB的表达显著高于治疗组。结论:高压氧单次9h超早期治疗能减轻脑水肿,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初步显示了其疗效,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NF-κB起到脑保护作用。
- 吴雅丽薛连璧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高压氧核转录因子
- 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共14 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行头颅CT检查明确颅内血肿水肿情况,评价其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能安全有效治疗急性脑出血。
- 吴雅丽
-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神经功能脑出血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治疗组(40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1次/d,疗程共14 d。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评价其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能安全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 吴雅丽
-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脑梗死神经功能
- 以精神症状首发的麻痹性痴呆患者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总结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例以精神症状起病的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2~66岁。所有患者均经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测定(TPPA)、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及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神经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入组20例病人均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均为慢性起病,首发症状为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梅毒荧光抗体吸附试验Ig G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脑电图无特异性表现,头颅磁共振结果多样,其中正常8例,脑室强化信号1例,树胶样肿3例,脑萎缩8例。结论麻痹性痴呆患者首发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对以精神症状首发的患者,应常规行血清梅毒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对于头颅磁共振显示与其年龄不符合的脑萎缩,应加强对病史的询问,警惕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可能。
- 吴雅丽许东梅黄宇明高俊华马小扬伍文清
- 关键词:梅毒麻痹性痴呆精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