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患者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同期行冠脉支架术和介入封堵术1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患者,男,65岁,于2009—07中旬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骨后闷痛、不适,持续约1h,当地县医院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治疗。2009—08再次发作胸骨后闷痛、不适;随后出现全身无力症状,转至我院。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查体:脉搏85次/min,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营养差,神志清,精神差,被动半卧位。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 马东星穆磊张蛟吴晓霞邱乃艳刘惠亮
-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冠脉支架术介入封堵术
-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期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并发严重溶血一例被引量:2
- 2010年
- 马东星吴晓霞穆磊贺治民张蛟刘惠亮
-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患者室间隔缺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封堵术严重溶血并发
-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测量心肌应变率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方法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21例及正常对照组33例,分别采用VVI技术测量心尖四腔心及二腔心切面左心室壁12个节段2~3个心动周期的心肌应变及应变率的收缩期峰值;连续波多普勒二尖瓣反流血流频谱检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LV dp/dtmax)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线性相关方法对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不同心动周期的应变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LVEF为(62.2±4.1)%,左心室壁各节段的应变率波动于-1.217~-1.335/s;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为(33.8±6.5)%,左心室壁各节段的应变率波动于-0.404~-0.469/s,其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DCM组12节段间应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由二尖瓣反流血流频谱估测的LVdp/dtmax为(846.5±256.4)mmHg/s,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正常范围(1802±389)mmHg/s;DCM组室壁各节段心肌应变率与LVdp/dtmax的相关性较其与LVEF的相关性好,以左心室后间隔及侧壁为著。结论VVI技术测量的心肌应变率对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优于LVEF。
- 吴晓霞智光徐勇孙琪阎国辉周肖
-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充血性心肌病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临床中的价值
- 2010年
-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16例冠心病疑似患者住院,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3~7天复查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73例冠心病患者中,66例得到介入处理,其中32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处理后复查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介入后心肌核素血流灌注较介入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前病变成程度分析以及介入后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马东星刘惠亮姚宏英赵旭燕吴晓霞张耀芬陈燕蒲朝煜毛新远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高海拔地区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封堵术前、后左室心肌功能的评价
-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海拔地区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介入封堵术前、后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6月012年9月在我院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的来自西藏地区(海拔均在3650米以上)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
- 吴晓霞马东星李春伶白晟遥张凤羽刘惠亮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左室心肌高海拔地区
- 人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基因表达谱分析方法初探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多中心人类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基因表达谱数据整理、分析,探索识别不同表达谱中相同结构蛋白基因的方法。方法选取14个已发表的原发病为扩张型心肌病和(或)缺血性心肌病的心力衰竭基因表达谱,筛选出各表达谱中差异表达≥1.4倍的心肌结构蛋白基因及功能蛋白基因。编写程序自动下载相关基因片段的序列,并建立数据库。根据表达谱中提供的识别号及相关注释信息,用BatchGenAna网站在染色体基因组上进行序列定位,通过定位图显示同一基因不同片段的定位信息。结果通过GenBank序号及芯片中克隆序号得到不同表达谱中相同序号的基因仅有23组,检出率低,漏检了相同基因的不同片段。通过染色体基因组比对、定位,检出不同表达谱中定位在同一染色体区域的相同基因的不同片段共51组,且集中定位在1、2、9、11、12、16号染色体上。通过定位明确显示此基因的编码区及调控区序列。结论基因组定位方法可识别不同表达谱中相同基因的不同片段,明确定位基因编码区及调控区,为后续的功能基因组研究提供可靠信息。
- 吴晓霞应晓敏李伍举万涛吴加金刘惠亮
- 关键词:心力衰竭肌细胞心脏基因表达谱
- 经皮左心耳介入治疗的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近2%[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目前AF患者达266万,预计至2050年增加5倍,我国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0.77%[2]。AF主要危害之一是动脉系统血栓栓塞,其导致卒中的危险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
- 吴晓霞马东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介入治疗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耳形态与功能的评价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大小、分叶、形态及功能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2例患者行 TEE 检查,其中房颤组98例,非房颤组44例。分别测量 LAA 开口径、深度、容积、峰值血流排空速度(PEV)及左房前后径(LAD),观察 LAA 内自发显影(SEC)及血栓,观察 LAA 形态及分叶。结果房颤组(非瓣膜性)LAA 开口径为(198±37)mm,深度为(290±53)mm,容积为(96±54) ml,LAD 为(450±51)mm,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EV 为(395±189)cm/s,明显低于非房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房颤组中41例出现 SEC,22例出现血栓,鸡翅型和非鸡翅型者 PEV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AA 内 SEC 与分叶数目无相关性。结论 TEE 对房颤患者 LAA 的大小、解剖形态及分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分析具有可靠性,可为经皮 LAA 封闭治疗及房颤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 吴晓霞马东星张璐张凤羽沈叶佳孟越之李红
-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结合声学造影对犬左心耳形态的评价
- 吴晓霞马东星黄伟孟越之沈叶佳
- 主动脉窦瘤破入右房介入封堵治疗的中期随访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应用封堵器进行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1~3年随访结果,以期为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介入封堵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总结7例RSVA破入右房经导管介入封堵后1~3年随访结果。结果升主动脉造影显示7例患者RSVA均分流至右房,封堵器对主动脉窦、冠状动脉开口及主动脉瓣无影响。结论经皮介入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和体外循环的风险,中期随访患者心功能获得持续改善。
- 马东星吴晓霞张蛟姚宏英穆磊赵旭燕刘惠亮
-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破裂超声检查介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