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造影
  • 4篇血管
  • 4篇血管造影
  • 4篇栓塞
  • 4篇介入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栓塞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影像
  • 2篇造影术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成像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压迫
  • 1篇疑难病例
  • 1篇异位症
  • 1篇阴性结石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1篇华山医院

作者

  • 9篇吴勘华
  • 7篇殷士蒙
  • 6篇宋恬
  • 6篇孙荣跃
  • 6篇杨皓
  • 4篇乔文龙
  • 3篇倪志华
  • 2篇毕正宏
  • 2篇黄惠茹
  • 2篇谢文利
  • 2篇孙奕波
  • 2篇梁君瑶
  • 2篇沈岚
  • 1篇毛定飚
  • 1篇陆芳
  • 1篇钱愉
  • 1篇滑炎卿
  • 1篇陆蓉
  • 1篇李克
  • 1篇李铭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第七届全国老...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肝癌介入栓塞术前的能谱CT血管成像评估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能谱CT最佳单能量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前评估的进展。方法:分析60例能谱成像增强扫描的动脉早期图像,分别行冠状位CT混合能量图像重建、最佳单能量血管重建。采用能谱分析软件处理后可产生常规混合能量(140kVp)的图像(方案A)和最佳单能量(50~70kVp)图像(方案B)。分别对两种重建图像中肿瘤周围的肝动脉分级评分,通过配对t检验的方法两种方案中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最佳单能量血管重建图像同混合能量血管重建图像两种方法在评价肝肿瘤动脉供血分级显示中存在显著性差异(t=28.74,P<0.001),能谱CT最佳单能量血管成像对于肿瘤的动脉血管评估优于混合能量成像。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作为一种术前评估的方法,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肝肿瘤血管的噪声比,有利于感兴趣区小血管的检出。
杨皓殷士蒙孙荣跃宋恬吴勘华毕正宏孙奕波倪志华
关键词:肝癌血管造影能谱成像
不同DR成像系统成像性能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将平板探测器相同的两个成像系统成像性能相比较,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方法:使用分辨率测试仪器测量两系统的分辨率,比较两系统对细小影像信息的检出能力。使用胸片评价法,指定若干区域,由5位独立观察者分别阅读影像,统计分析后比较两系统的综合成像能力。结果:分辨率测试结果为B系统优于A系统;胸片评价结果为B系统大部分优于A系统。结论:数字图像的成像性能和重建算法在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成像质量上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毕正宏王鸣鹏李克殷士蒙孙荣耀宋恬吴勘华徐杰
关键词:数字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空间分辨率
多层螺旋CTA对肝脏肿瘤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的指导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A在肝脏肿瘤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肝脏肿瘤患者行MSCTA检查,再行肝脏动脉DSA造影并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以DSA造影作为标准进行比较,MSCTA检出变异动脉10例,准确率为100%,肿瘤明确供血动脉30例,准确率为93.75%。显示肿瘤染色24例,异常肿瘤血管20例,门静脉癌栓7例,动静脉短路4例,与DSA造影所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且对门静脉显影及癌栓的显示优于DSA。结论MSCTA能准确显示变异血管、肿瘤的肝外供血动脉,有无门静脉受累及受累程度,对肝脏肿瘤的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宋恬沈岚殷士蒙孙荣跃杨皓吴勘华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分析,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1例病人,共栓塞出血动脉34支,其中右支气管动脉18支,左支气管动脉13支,肋间动脉3支。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结果:栓塞后,19例病人出血明显减少:2例术后第2天又有大咯血,治疗失败。治疗有效率90.5%(19/21)。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急性大咯血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手段。
孙荣跃倪志华殷士蒙宋恬沈岚陆蓉杨皓吴勘华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放射学
老年人食管裂孔疝的影像诊断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裂孔疝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搜集自1999年7月至2004年4月经常规胸片、胃肠钡餐或CT诊断为食管裂孔疝的老年患者共21例。分析食管裂孔疝各种影像表现。结果胸片检查21例,确诊6例(28.6%);钡餐检查...
殷士蒙宋恬孙荣跃杨皓吴勘华倪志华乔文龙
文献传递
白肾的临床X线表现(附11例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白肾的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或保守治疗确诊的11例白肾的临床及X线静脉肾盂造影(IVP)表现,其中有3例还作了逆行肾盂造影。结果11例白肾患者中,输尿管阳性结石7例,阴性结石3例,一例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结石排出或摘除后复查IVP,肾盂肾盏显影恢复正常,白肾征象消失。结论白肾是急性完全性输尿管梗阻在IVP上较特征性的表现,及时诊断并解除梗阻可避免肾功能受到进一步损害。
谢文利殷士蒙吴勘华梁君瑶钱愉黄惠茹乔文龙
关键词:白肾静脉肾盂造影临床X线表现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逆行肾盂造影阴性结石
双能量CT血管成像与 DSA 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协同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 CT 血管成像( DECTA)与 DSA 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术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采用 TACE 术治疗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28例,年龄47-84岁。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在 TACE 术前不行 DECTA 检查;观察组50例,在 TACE 术前行 DECTA 检查,并行 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对2组患者术中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术中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剂量辐射乘积和超选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8例均完成检查和 TACE 术。2组TACE 术的超选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上,观察组(2.72±0.89)条多于对照组(1.88±0.74)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和剂量辐射乘积方面,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对腹腔动脉变异及肝外寄生血管为肿瘤提供血供的显示,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有4例术中出现上腹部急性疼痛。结论 DECTA 与 DS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是合理、可行的操作方案。
孙奕波殷世蒙李铭陈武飞毛定飚孙荣跃杨皓吴勘华陆芳滑炎卿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数字减影
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的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在本院作过钡餐胃肠造影(对其中2例曾作过X线电影摄影)并经手术证实的5例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进行病例分析,结合既往文献复习进行探讨。 结果 5例因十二指肠第二、三段有扩张,并有强烈之顺逆蠕动及十二指肠第三段的特征性切迹,改变体位钡餐能通过十二指肠的征象,均予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结论 对临床疑为十二指肠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如遇疑难病例则可考虑作CT血管造影等检查。
梁君瑶乔文龙黄惠茹谢文利吴勘华
关键词:十二指肠血管压迫影像学诊断钡餐疑难病例CT血管造影
无水酒精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在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肾癌病人用无水酒精经肾动脉栓塞,观察其血管造影表现及随访结果.[结果]肾动脉完全栓塞(100%)12例,栓塞后肾血管减少80%~95%4例,<80%2例.1~3个月内B超或CT复查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无水酒精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癌,能使肿瘤缩小和坏死,可作为肾癌病人的术前栓塞和不能手术者的姑息性治疗.
孙荣跃殷士蒙宋恬杨皓吴勘华乔文龙
关键词:栓塞疗法肾动脉介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